-
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绘画展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作者:汲平2011-06-17 18:23:5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时间:2011年4月20日上午
地点:中国美术馆七楼会议室
李魁正:
近10年来,工笔画在全国性的大展中多以高比例获奖,全国各省市 地区纷纷掀起举办工笔画展的热潮,不少地县甚至乡镇也办起了以工笔画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工笔画在全国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似乎进入了一种普及的局面。从本届大展展前参加培训班的人数之多和本届大展投稿作品数量之踊跃来看,工笔画正在步入中国绘画主流。其趋势已经引起了当今美术界人士的注目。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对当前工笔画现状的争论和不同的看法,甚至引来某些美术批评家的批评。其实这是个好现象,我们无须大惊小怪,这说明工笔画已经成为画坛关注的焦点话题,这对工笔画的推进与发展大有好处。因此我以为,冷静而清醒的对待工笔画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存在的不足,使工笔画得以健康的发展,当是工笔画家面对的挑战和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想就本届工笔画大展的成果与不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本届工笔画大展的成果
本届大展是自1988年以来连续举办七届工笔画大展基础上的继续。本届大展所展出的作品是自改革开放30年来工笔画的一次高水平的展示。
大展有如下几点成果:
成果之一是本届大展作品总体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是与展前一年多来开办工笔画培训班有密切关系。工笔画学会的几乎所有副会长作为前辈专家以及不下20几位当前优秀的中青年工笔画家作为辅导教师都轮流到北京的3个工笔画培训班进行过讲座和辅导,我们的专家和辅导教师甚至远赴河北宁晋县河渠镇的文化产业基地培训班进行讲课辅导,从而促成本届大展的总体水平要优于前几届大展的水平。然而我们的基点不应当只停留在办展前班的需要上,展前班或许能暂时使一张作品入选获奖,但未必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员们的创作水平。所以,坚持长期办班培训工笔画人才,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成果之二是立足时代,以表现现实生活和美好理想为主题的作品是本届大展的优点。人物画向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关注伦理道德和伸张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民族精神方面转化。审美视角和表现手法也更加广泛和多样。有些作品内涵深刻、刻画精致、效果很好,这点可以从多幅获奖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中得到验证。花鸟画则是讴歌生命、讴歌大自然、讴歌人与自然和谐、讴歌亲情与博爱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在意境表现上也由传统的狭隘的“一花一鸟”的“小我之情” 的抒情观逐渐朝着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生态和谐的“大我之情”的抒情观方向扩展。花鸟画精神层面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情趣正在呈现一种转型趋势。
成果之三是关于继承唐宋工笔画表现理法优秀传统的问题,即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格物求真,体察入微”,“意象写实,形神兼备”,“刻画精致,技法精工”的审美理念与表现特质方面有了更好的体现。本展不少优秀作品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这些作品的构思来自于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对物象也有较为深入的体察精神和尊重形神兼备意象写实的审美追求,而且刻画精致。有些获奖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成果之四是审美表现上的多元化追求。不少作品融入了新的审美理念,创作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其中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注重了工笔画的写意精神,这里说的写意精神不只是工写结合的表现手法,而是更强调了精工意写的神韵。二是以墨染为主略施淡彩的表现样式。三是纯以精致的没骨画理法创作的样式。四是融入了现代装饰构成、光色构成、影像设计等表现元素。可以这样说,表现理念的多元化为传统工笔画向现代转型提供了契机。
(二)从本展的不足之处引发的思考
(1)工笔画传统基本功缺失问题的思考。
一是意象写实的造型能力弱是本展工笔人物画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作品不仅造型上欠缺严格的推敲,也谈不上传神。二是线的表现力差,有些作品根本谈不上线的表现功能,如形体、结构、质量、色彩、情意等,只起到一个“模糊”的廓形作用。由于对线描审美意识认知的下降,导致了传统写形这一环节水平的下滑。三是对中国工笔画阴阳向背平面立体观这一最根本的理法缺少认识和缺少有效的训练,对凹凸晕染法的一整套程式技法没有真正的掌握。可以这样说,如果解决不好凹凸理法的问题就谈不上画好工笔画。四是对于传统色彩审美特性缺乏真正的认识和理解,传统设色的着染技法的基本功不扎实,所以画面基本色彩关系搞不对。五是一些作品违背工笔画传统的构图法则和规律,甚至存在明显的初级错误。说实在话,有不少经过学院教学训练的硕士生也还没有完全解决好以上这五个基本功方面的问题,所以,凡立志画工笔画的中青年都应该作好这几门功课。
(2)画幅巨大而内容空泛的现象值得三思。
唐宋的工笔画,尤其是宋人册页多以小幅名世,明清多有大幅工笔画传世,然而无论是唐宋还是明清,也无论是尺幅小还是尺幅大,总是以能达到工笔画情、境、理、法的审美要求和意工、技精的创作水平为准。当下以大为荣、以大取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时尚,殊不知画幅越大其内涵与内容就应该越要深刻和完善。工笔画创作是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加工、反复制作、技法繁复的一种创作过程,完成一幅工笔画创作是需要与时间成正比的。本展有些大幅作品质量不高、技法粗糙、内容空泛、内涵浮浅的原因之一也许是为了赶时间,但是只能是得不偿失,这种作品不但不值得自己保留,也不值得收藏家收藏。
(3)提高文化学养是继续克服工笔画当下存在的工匠气、板滞病与格调趋俗的保证。
半个世纪以来的学院教育和应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手段,使得今天的画家在技能方面或许优于古人和前人,但是当代工笔画所以不能克服工匠气,板滞病与格调趋俗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学养的缺失。唐宋的工笔画家尤其是宋代花鸟画家十分注重文学修养和强调“诗境”、“画境”,故作品多有文人胸怀和文学情境。当然有学问有知识并不等于就有文化,文化是知识的积累,而文化更是为了怡养心智的,学识厚积才能生智,文化养心方能见性。绘画的内涵精神性是克服工匠气,板滞病与格调趋俗最好的法宝。
(4)关于艺术品格与人格修养问题的思考
艺术家的真情实感、独立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这三点是决定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与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和艺术作品的品味与格调密切相关的。第一点是因为真情实感的真正动力是来自画家对大自然、生命意识和来自对社会民生、正义善良、道德情操的深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第二点是因为独立的思想是艺术家从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思考中去认知社会和大自然,而铸就了作品在思想上的感召力量。故尔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是会通过自己的独特感悟去唤发自己特有的反省意识,批判意识和独立的精神发现,从而赋予作品精神的深度。第三点是因为独特的想象力是艺术家通过“奇思遐想”获取“绝妙灵感”构思过程。没有超凡的“奇思遐想”,没有痴情的浪漫情怀和浪漫境界,便不具备一个艺术家应有的素质。所以,人格修养决定着艺术作品的品味与格调,而素质的修炼程度又决定着艺术家精神上的怡养水平。因此,要想提高作品的艺术品格,不但要提高文化学养,更要锤炼人格修养。因为时代需要有更多有思想深度、有精神内涵的工笔画精品。
通过本届大展探讨中国工笔画的成绩与不足,理清思路、不负时代重托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最后祝愿工笔画在振兴中迈向光明的征途。祝愿工笔画出现更多的时代精品。
2011年4月20日于北京西郊骨法正香堂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