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解淑智2012-07-17 09:16:3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时间:2010年6月10日下午2:00
地点:中国油画学会会议室
记者:解淑智
被采访人:张祖英
记者:油画界在谈到新时期中国油画发展时总会提到1985年4月在安徽举行的“油画艺术讨论会”,简称“黄山会议”,并冠以中国油画界“油画艺术的春天”、“泾川起义”等称谓。这次会议是反思文革极左思潮、探讨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讨论会,就破除油画创作单一模式,批判题材决定论,主张观念更新,强调从艺术本体中发挥创作个性,以及合理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备受重视。又正契合党中央文艺方针的调整,作为新时期中国油画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作为这次会议的倡议者和参与筹备的重要成员,请您介绍一下黄山会议当时发起的背景情况和具体过程。
张祖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政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文化领域长期受“四人帮”极左思潮的影响,整个文化界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多大的变化。因此,当胡启立代表党中央在中国作协四次代表大会上重申了“创作自由”、“评论自由”的方针时,文化界受到很大鼓舞,要求在艺术上能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创作意愿,这种情绪表现在各种场合,但却是分散的。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在沈阳举办,同时召开一个创作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委派我和陶咏白参加了这个学术讨论会。
总体上说六届全国美展虽然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举办的,由于当时文化思想还没有完全解禁,虽比“四人帮”时期推行的极左文艺路线有一定的改观,但总体来说创作思路基本上延续了文革时期的套路,研讨会上作者发言小心谨慎;回到住所,与会者们却对当时文化环境及展览的评论等问题谈论得十分热烈,经常热议到深夜,和正式会议的气氛完全不同,体现了与会代表的真实心态。
我当时感觉,既然会上那么沉闷,会后交流却是那样活跃和热烈,那么是否可以专门组织一个会议让艺术家有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巧合的是和我住同一个房间的鲍加先生是安徽省美协主席,他也正在思考如何把安徽美术搞上去。鲍加听到我的设想十分兴奋,表示如北京发起这个会议是否可争取到安徽来举办,经费问题安徽可以想想办法。周围一些画家听到有这样设想也都表示赞同,话虽到此,一切仍处在酝酿中。第二天上午到省展览馆看画的途中,我向同所的陶咏白介绍了昨晚和鲍加交流的情况,讨论我们美研所能否参与发起这样的一个会议,陶咏白说这个事情想法很好,回去想办法向所里争取。这就是最初提出会议创意的起因,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
在沈阳大家只是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但回京后如何入手推进?就是另一回事了。当时我是美研所的研究人员,考虑到要开这样一个油画界的会,得到中国油画大本营—中央美术学院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天晚上我拜访了靳尚谊先生,向靳先生介绍组织油画现状讨论会的设想,美研所是理论研究单位,希望有机会组织油画家和理论家共同研究油画的发展问题。靳先生时任中央美院副院长,表示这个点子很好,美院一定积极参与。当时北京画院比较活跃,迎春画展后又成立北京油画研究会,有一定影响力。我专程到画院找闫振铎介绍了开会的设想,我们是多年的朋友,老闫说这是好事,画院完全可以参加。虽有了这个底,但我明白要做成这样一个大事,必然要由单位出面才能顺理成章,于是,便找到美研所当代艺术研究室的华夏主任,向张明坦所长和晨朋副所长汇报情况、提出开会的建议,以及中央美院、北京画院、安徽美协对此事都表现出了明确参与的积极态度。只要我们工作做的妥帖,此事极有可能办成。
当时美研所在新的文艺形势下,正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晨朋所长立即表示这是件好事,但经费如何解决?几经联系,其时安徽的鲍加、周昭坎等也在安徽为会议的推进而努力。于是1984年11月,在基本条件具备后,我们决定请这几个单位的代表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开会,记得中央美术学院的代表是靳尚谊院长,以及詹建俊、闻立鹏、朱乃正、葛鹏仁几位先生;北京画院是闫振铎、王路;美研所是晨朋所长、华夏主任、张蔷、张祖英,安徽美协主席鲍加专程从合肥来京。鲍加先生更是带来了好消息!这次会议费用由安徽方面提供。排除了当时最大的困扰,大家心情为之一振。
会议上推举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艺术评论家王朝闻为筹委会主任,鲍加、靳尚谊、晨明、阎振铎为副主任,委员还有华夏、朱乃正、闻立鹏、张蔷、张祖英等,并由张祖英、陶咏白、陈醉为秘书处负责人。研究了会议的主旨和议题、经济来源、时间、地点一系列重要问题,明确了第二年4月会议在安徽黄山附近的泾县泾川山庄召开。议题确定为从油画创新的角度讨论“关于题材决定论”、“发扬创作个性”、“油画民族化”、“理论与创作”以及如何对待“现代派绘画”等一系列业内同仁共同关心的问题。明确各单位的分工,各司其责着手进行。几个筹办单位中以美研所和安徽美协两家为核心,北京的事情由美研所牵头办,安徽方面的具体筹办由安徽美协鲍加、周昭坎、顾美琴同志等负责。为此美研所内成立了筹备班子,由当代美术研究室实施,筹备班子里有晨朋、华夏、张祖英、张蔷、陈醉、翟墨、陶咏白等人。
鉴于当时的经济状况,会议开了一天,中午在艺术研究院食堂用餐,前一天,到地安门狗不理包子铺预定了包子,临时食堂煮了一锅鸡蛋豆腐汤。虽很简朴,但大家感到会议成功召开有望,心情都很愉悦。北京的实际工作包括会前准备和全国的发动,因我是搞油画研究情况熟悉,华夏主任请我负责编简报和起草会议通知等工作,并根据预算拟定了邀请人员的条件和人数等方案供筹备组研究讨论。拟定的名单中有六、七十人,另有二、三十个专业刊物,《美术》、《画廊》、《光明日报》、《文艺报》、新华社、安徽电视台等很多媒体。为把会议精神传达给与会人员,会前出了三期《油画艺术讨论会》简报,同时向艺术研究院院部写了报告。第一期通讯编入首次会议情况,包括宗旨、成立机构等等,第二、第三期是采访老一辈艺术家,王朝闻、罗工柳、艾中信、刘海粟、吴冠中、刘迅等,了解他们对于召开这样一个会议的想法及意见。当时的工作似是不知疲倦,积极性非常高。开会通知发出后,得到受邀画家和理论家的热烈响应。
会议名称是“油画艺术讨论会”,前面谨慎的没有冠以“全国”这两字,标题名是采访刘海粟先生时请他手书,其时他正在丽都饭店完成创作任务。
第二年春节后3月份,筹备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进一步落实了会议的各项具体措施,并制订了会议日程和与会代表在芜湖到泾县的行车路线。那时泾川山庄是安徽省作协的领导张锲负责的开发项目,为支持这次会议工作,山庄就把会议接待作为试运行,一切费用都很优惠。
以上就是黄山会议发起及筹备情况。
记者:看来这次会议深得人心,使工作顺利进行;会议能取得成功是可以预期的,具体开会情况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祖英:4月20日,与会代表分别经南京、芜湖到泾川山庄集中。下午召开预备会,正式成立油画艺术讨论会领导小组,王朝闻、朱乃正、刘天明、张锲、张祖英、张蔷、周昭坎、闻立鹏、晨朋、阎振铎、鲍加、靳尚谊、詹建俊等13人为委员,王朝闻为主任,张锲、鲍加、靳尚谊、阎振铎、晨朋为副主任,张祖英、周昭坎为秘书长,刘天明为副秘书长。华夏、张祖英负责学术处,张蔷、周昭坎负责宣传处,刘天明、赵恩霖,顾美琴负责会务处。
1985年4月21日,油画艺术讨论会在泾川山庄举行。现场气氛热烈,受邀的油画家、理论家全部到场,加上媒体代表,共一百多人。油画家四代同堂,盛况空前。会议由张锲主持,安徽省委副书记袁振,宣传部长吴寅生,文联副主席陈登科出席,油画界前辈吴作人先生、刘海粟先生写来热情洋溢的致词,王朝闻先生因病请假,送来了书面发言。晨朋和靳尚谊分别向与会同志介绍了筹备经过,并从创作、理论角度对会议提出了建议和希望。他们明确指出,近几年油画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问题和困难,而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当前文化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党中央在四届文代会上提出的创作自由、评论自由的方针,油画界紧跟繁荣和谐的大方针,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和争鸣,就会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老一辈艺术家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吴冠中更是亲临会场,向与会同志谈了创作的实践经验和主张。
会议非常热烈,与会艺术家皆畅所欲言。全体会和分组会交叉举办,开幕式之后是分组讨论,然后每一个组选出几个代表,到全体会议上发言,往返两三次,开幕式上宣读了吴作人先生的信(附后),会上艺术观念更新与发挥油画本体的创作个性谈得最为集中。吴冠中先生十分激动,第一个发言,印象比较深的两点,开头就说这次会议是我们油画界的泾县起义,我们油画的发展将要怎么办,要依靠我们油画界自己,另外一方面,联系自己创作的经历,他提出我们艺术家要和生活的土地“风筝不断线”的观点。王怀庆发言中谈到,我们过去文化思想受到禁锢,好像人装在一个坛子里面,当坛子打破的时候,人还是习惯的蜷在那里,手脚仍不能散开,另外他还说到,真笑和假笑,我们的理论受到长期封建禁锢的影响,假笑惯了,想真笑也笑不出来。艺术个性的重要性远超出保持一个画种的特质重要,艺术个性要推到民族性和世界性之上。马宏道等认为,艺术就怕跟,跟就没有个性,也就没有艺术。与会者大都认为艺术是个性创造的专业劳动,缺乏个性就谈不到创造,而没有创造也就无法发展,因此重新焕发个性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前提,郑胜天在发言中形象的比喻不能再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死路。远在美国的陈逸飞专程赶来开了三天会,他对与会者介绍当前美国艺术界处于多元时代,流派众多,但流行一般不会超过18个月,其大体可分为古典和现代两大类。在美国每个画家要有自己的“商标”——即自己的面貌。陈丹青当时无法归国,因此他专心花一个多月时间写了一篇稿子。遗憾的是,他的文章寄到时会议已经结束,但不久其部分内容在国内发表了。学术界前辈艾中信讲话中提出艺术创作应遵循自由发展的原则,“要多样,不要一统”,言简意赅。广州美院的李正天着重介绍了他在艺术本体论方面的体会,引起了与会者们很大兴趣。孔伯基、陈逸飞和水天中因急事要早离开,水天中返京前写了一个简短的书面发言,嘱在会上转达。我记忆内容大致是,抽象绘画对社会来说究竟有多少危害性?有些具象绘画的内容可能问题会更大……
4月26日会议举行闭幕式,由鲍加主持,靳尚谊作会议小结,最后吴作人先生到会做了讲话,他表示会议各抒己见的宗旨非常好,油画界的艺术问题就应该各抒己见,艺术从来没有规定程式,艺术发展到今天都应各自根据自己的认识做自己能够做到的贡献,总之,我们这一代应该努力使油画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艺术,把中国油画推向世界,在世界艺坛做出自己的贡献。
会议最后,通过了致第四次中国美术家代表大会《关于发展我国油画事业的倡议书》,及第二年举行与会油画家的探索性油画研究展,出版会议文献等多项决定。
记者:现在看来影响油画界多年的不少理论在当时都已摆到桌面上了,经过与会代表的讨论和传播,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张祖英:这次会议精神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没有这个会就没有后来油画界学术气氛蓬勃生动的状况。这次会议共6天,大会、小会结合;分五个大组,大家都想听、都想说畅所欲言,涉及范围广泛,生动、丰富但各有侧重;白天开会,每晚七点到九点则安排各种类型的讲座。中国美院郑胜天,中央美院钟涵、葛鹏仁,美术研究所的晨朋等都分别就“西方艺术发展趋势”、“欧洲绘画观念”、“苏联七八十年代油画”、“日本美术现状”作了精彩的介绍。而大会领导及各大组负责人则在讲座后接着开会,安排协调第二天的进程,每晚都近12点结束。其间每项工作紧凑有序,无论大会组织者和与会者都积极用心投入,无人喊累,会议获得很大的成功。
记者:这次会议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功,那么在今天看来其意义有哪些?
张祖英:这次由油画界几个专业单位自觉召开的会议是反思文革极左思潮、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油画艺术发展的大会。也是中国油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专业学术会议。其直接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聚了改革开放后在这一期间中国油画事业的经验和问题,为探寻未来中国油画 发展集思广益,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1,与会艺术家提交的论文约四、五十篇,共40余万字。我们从部分论文标题即可看到这次会议所涉及的范围:《引玉谈》(罗工柳)、《要多样,不要一统》(艾中信)、《对油画的思考》(吴冠中)、《时代的挑战与油画的思考》(闻立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思考》(詹建俊)、《关于油画的辩证》(周昭坎)、《观念的更新》(张祖英 翟墨)、《艺术家素质和艺术的社会环境》(尚扬)、《对我国油画发展的看法》(妥木斯)、《民族化,还是个性化》(剡虹魁 克里木•纳斯尔丁)、《谈油画的意象造型》(谢意佳)、《形式的解放》(陈醉)、《油画艺术语言的个性》(陈丹青)、《中国油画发展的环境和背景》(水天中)、《现代主义之后》(郑胜天)、《中国油画的民族意识和时代要求》(查立)、《抽象绘画的功与过》(曹达立)…等。会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出版社汇总出版了书名为《油画的春天》油画论文集。
2,美术研究所根据会议精神整理出《迎接油画艺术的春天》会议纪要作为会议成果的主要文件,由华夏、张祖英、晨朋、翟墨、张蔷、陈醉等讨论拟写,经多次修改后又请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闻立鹏、安徽美协鲍加、周昭坎及北京画院提意见,定稿后作为大会第十期简报会同论文集作为会议成果向社会发表,纪要和论文都得到国内艺术媒体多方转载。
3,为体现油画艺术讨论会的成果,而且要付诸实践,以艺术语言来表达对时代的思考。会议决议在第二年举办与会艺术家的专项油画展。1986年6月中旬由中国美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当代油画展”,近二百幅作品参展。这次展览以追求个性创造,更新艺术观念为特点,其清新的艺术面貌受到北京公众的特别关注。1987年受邀赴日本名古屋和东京相继展出。
二、鉴于当时文化领域改革开放的形势,其他艺术门类没有像油画界那样召开这样的有影响的专业会议。我们从部分参与者名单看,其中有吴作人、罗工柳、吴冠中、詹建俊、靳尚谊、闻立鹏、朱乃正、王怀庆、妥木斯、陈宜明、陈华、唐小禾、李正天、张祖英、水天中、葛鹏仁、钟涵、闫振铎、沈嘉蔚、贾方舟、俞晓夫、苏笑柏、孙景波、程丛林、何多苓、杨松林、杨尧、周昭坎、邓平祥、尚扬、贾涤非、陈新民、汪志杰、汤小铭、克里木•纳斯尔丁等数十位艺术家。他们几十年一直活跃在油画艺术领域,当时的很多年轻人现都已成为中坚力量,对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后来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和中国油画学会开展工作形成很好的专业基础和学术核心队伍。这些年油画界团结共进,工作活跃有凝聚力,应该说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通过会议文件的发表,以及与会代表回到本单位、本地区作了较广泛的传播,如闻立鹏和美院的几位先生会后向美院油画系师生做了会议的全面介绍,其他院校的也是这样;安徽省美协更在会议同期组织了省油画艺术讨论会,数十位年轻艺术家列席此次会议,对培养本地区油画骨干队伍起到积极作用。所以说,没有黄山会议就不能设想后来油画界思想解放的生动局面,会议的精神、纪要,发表在国内各主要刊物上,对油画界的整体思想认识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黄山会议之前美术界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均由国家部委负责召开。而此会议是国内几大学术机构自觉串联,分工合作举行的一次卓有成效的专业会议。这开创了其后各国内学术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自行组织会议的新风,营造起浓厚的学术氛围。
五、黄山会议的成功在美术界造成很大影响,随后召开的美代会上有人建议趁势成立艺术委员会来推动专业发展,得到了当时美协华君武、葛维墨等领导的重视,对美协后来成立各艺术委员会包括油画艺术委员会有很大启示作用。
85年美代会之后有一天晚上,靳尚谊先生来找我,讲到美协决定成立一个油画艺委会,由詹建俊、靳尚谊、朱乃正、何孔德、闻立鹏进行筹备,希望我也参加工作。由此至今,我参加油画学术机构社会工作25年,这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一段十分宝贵的经历。
1985年4月底,我们一行回到北京,团中央已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当我们在黄山脚下讨论时,年轻人已经行动起来了。从此,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以清新、活跃和强劲的面貌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化舞台上。之后,事情的发展似乎顺理成章。
1985年7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在北京筹办“中国美术报”,黄山会议的筹办人中张蔷、张祖英分别担任社长、副社长,刘骁纯担任主编,其他有杨庚新、刘惠民等,最大发行量曾达20万份;
1985年9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在北京成立,由詹建俊任主任,何孔德、闻立鹏任副主任,张祖英任秘书长,委员20人。之后各地相继成立了油画艺术委员会;
1986年4月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在北京交通部招待所召开了首届中国油画艺术研讨会。会上由水天中、朱青生、高名潞分别对中国早期油画、西方当代美术和当代美术新潮作专题发言。詹建俊代表艺委会在会议总结中提出了“为创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的奋斗目标”;此会全国一百多位油画家出席,并倡议举行中国油画专项展览。
1987年1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联合出版油画专业杂志(原“画廊”更名为“中国油画”);
1987年12月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与上海美协合作,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中国油画展》,400幅作品参展,15幅作品评为中国油画艺术奖;23万人观看了展览,盛况空前;从此“中国油画”首次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名称出现在中国文化界;
1994年5月 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在首展九年后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1995年11月 中国油画学会北京欧美同学会宣布成立,更是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术平台。15年来举办了近三十项重要的学术性展览和研讨会和其他艺术活动,中国油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油画界的发展线索非常清晰,油画界内部非常团结,而油画界自黄山会议之后凝聚起来的艺术骨干形成的团体一直保持团结共进的精神状态。
总之,黄山会议的前前后后正是油画界的一次自觉反思过去、主动寻求新世纪发展而组织的学术活动。回顾1984年4月会议发起,似乎有一定的偶然性,假如有了设想后没有后续推动,或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知难而退,这件重要的大事可能也就不会发生。其实对会议将产生的影响或后果当时谁都没去顾及,全凭一腔热忱全力去做,这正体现了我们对油画事业的挚爱。宏观来看,粉碎“四人帮”极左思潮后,油画界压抑已久的创作情绪急待一个抒发的途径,当时只要有人提出倡议,投入精神去做,都会得到业内积极的响应,应该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机遇造就了会议的成功!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