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书法家张延龙做客山东电视台“经典与创新”栏目

      作者:汲平2013-10-28 15:38:0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畅谈人生与书法


        主持人: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出生在诗书门第,从小就喜欢并演习书画,请您谈谈您童年学习书画的故事。

        张延龙:我童年时期虽生活困难,但从书画学习中获得了许多快乐。我自幼对书画极感兴趣。我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我大姐、三姐及我哥也都写得不错。当教师的大姐源源不断地供应我已经用过的备课本,我便在其反面写字画画;在下地干活休息的时候,则用树枝或瓦片在平整的地面上练习字画。可以说,我就是通过这些方式打下了书法与美术的基础。9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兴写大字标语,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我被学校、村里叫去干这个活,那时没有笔,我就因陋就简,用笤帚疙瘩蘸上石灰水直接在墙上写,一个字足有一平方米大,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初中毕业后,又因为字写得好,画得也不错,被村党支部书记直接安排进学校当了民办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写字画画的特长为我谋得了第一份职业,也为将来走向职业化书法绘画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主持人:艺术家的成就一方面要有先天的灵性,同时还要有各种成长的机缘和良师指点。请您谈谈您学习书法遇到的老师对您学习书法和做人的帮助。

        张延龙:在我20岁那年,有幸拜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宋勉之、郭连贻二位先生为师。宋老豪气,他说为艺要放胆,临场不惧,需要学颜真卿,继而学何绍基,三要练王铎。但胆大不可妄为。故吾之书作几十米长卷往往一气呵成,从无滞碍,行云流水而不失法度,点画狼藉而不逾规矩。郭老文气,他对我说:“延龙,要多读书。”短短四个字,我便受用终生。从1980年开始,我便订了《书法》杂志,其后又买了大量文学、美学、书法理论等书籍,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攻读。因为就学于文革期间,古文是一个空白,要想补上这一课实在是太难,我曾戏言:读书就像蚂蚁啃骨头。两位先生不但艺术精湛,且人品甚高,国之有难,民之有忧,友之有患,不吝笔墨,倾囊相助,对社会不良习气,对某些品质恶劣者,或当面嗟之,或忠言相劝,或诉之于书。故吾禀二老之性,被多人以为“怪”;因喜东坡书法,又有人说我“邪”,我父亲却认为“邪驴犟车”,人如无“邪”劲什么也干不成。我父亲一生磊落坦荡,嫉恶如仇,文能书画,又兼具木、瓦工之长,对我的人生之路有莫大影响,应该算得上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主持人:您的书法作品内容多以自作诗词为主,从中能看到你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酷爱与坚持不懈。作品内容与形式有高度的统一性。您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延龙:艺术是人生,人生亦是艺术。从古到今,真正的大学问家、大艺术家,他的追求,他的作品,就是他人生的体现。书法家们留下的作品,也应该是体现了他们人生的价值。如王羲之之“兰亭序”,颜真卿之“祭侄稿”,苏轼之“寒食帖”,杨凝式之“韭花帖”等等,大多名家的传世作品都是写自己,写生活,写人生,不仅仅在抄“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一个艺术家只在继承,不求发展,那何谈艺术与人生?如果不是发自于艺术家心声的艺术,那必将是空洞而苍白的。就像茫茫原野上的那一棵棵树,尽管它们植根的土地相同,它们经历的风雨和沐浴的阳光相同,但它们彼此之间却是难以重复也难以替代的。这应该就是个性,因而也更有魅力,更具生命力。具体到艺术中,形式是一种表现方法,应该是为内容服务的,两者如果能达到高度统一,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必定是成功的,必定能够传之久远的。

        主持人:您涉猎较广,书法、国画、篆刻、诗词兼容,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哪些方面可以互通、借鉴?特别是结合到您的创作实践又是如何表现的?

        张延龙:我不是诗人,我的诗和词是日记,是写生活,写感悟;我不是画家,我的国画是找感觉,过把瘾;我不是篆刻家,我的篆刻是实用,是急就。但是这些都是为我的书法服务的,提供养料的。用诗词增加作品文学积累,用国画增强作品构图和色彩的把握能力,用篆刻增大作品的视觉效果。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在书法创作上有诗书结合、碑帖结合、古今结合这三结合的特点,您是怎么对待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您又怎么理解和看待书法的创新?

        张延龙:创新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才能渠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她不像科学技术,昨天的自行车一个人骑,今天就可以造成两个人驾,后天安装上电瓶,就成电瓶车了。书法如果没有10年、20年,甚至几十年的苦练和努力,没有对于传统的学习和继承,那创出来的不是新,只能说是脏、乱、差。也可能有绝聪明的,写了几天字就成著名书法家了。但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见到过。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是中国书法艺术门类最高奖——兰亭奖的获得者,并且是首届获奖者,这对您意味着什么,并对您后来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延龙:2002年获得首届中书协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创作奖”,这是对我几十年传承书法和书法创作的认可,也是为我的老师们领到的应得的荣誉。也为我今后书法艺术创作增强了自信,给予了力量,用个新词叫“正能量”。

        主持人:从您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文人书法优秀传统的传承,看到了当代书法发展的希望。请您简单谈谈文化、书法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张延龙:书法不单单是艺术品,她更多的是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学艺术元素。如果一件书法作品中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那她就是一件劣品或废品,必须将其销毁,以免贻误后人。因而,一个书法家,必须文化、书法兼修,书法、文化同步。

        主持人:再次感谢张老师接收我们的采访。最后想请您谈谈您现在以及今后的艺术学术计划?

        张延龙:今后的艺术学术计划,将在篆书、隶书、魏碑诸体加强继承、发扬,力争真、行、草、隶、篆兼能,这是一个书法家的使命。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85(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