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谈全国美展 为历史造像为时代立碑
作者:徐沛君/整理) 2011-06-02 17:26:3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记者:建国以来,全国美展已经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美术活动,对当代中国美术发展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您作为主办者之一国家文化部艺术司的司长,能否谈谈全国美展的功能定位、文化使命及历史作用??
冯远: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是我们国家最具影响、规模最大、整体水平最高的一项展览。它五年举办一届,基本上跟国家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庆典方式同步。这种特殊形式决定了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具权威的美术展览。建国五十多年来,已经举办了9次全国美展,不仅对全国美术创作活动起到引导、推动作用,还繁荣、普及了美术创作。回顾历届全国美展,可以看到,它的功能定位首先表现在对每五年的美术创作进行阶段性回顾总结,展示这五年间的美术创作成果,推出新作品,推出新的美术人才,同时体现艺术家的新创造。改革开放后,全国美展更加关注各种社会主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将于今年下半年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美展,还是要坚持这个大方向,鼓励多样化,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纵向来看,全国美展反映出中国传统美术向近现代转型的变化过程,体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横向来看,即从世界文化格局来看,全国美展要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形象,而且这个形象应该是当代的、中国的、民族的。对今天的全国美展来说,它既要求面貌形式、技术语言,包括创作内容、观念、题材都要多样化,同时也要提升作品的技术水平、文化含量及当代意义,所有这些都要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的文化形象相符合。
每一届全国美展都是阶段性的小结,都是在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发展演变提供一个注脚。它同时也提示了今后五年美术的发展路向,因为艺术作品或明朗或象征性地反映出某种变化倾向,反映出艺术观、艺术审美价值的变迁。
?
记者:全国美展的评判标准,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文化意志。那么,目前全国美展在体现国家意志方面有什么表现??
冯远:由于是以国家名义举办展览,因此它必然在一定程序上体现着国家的文化主张,反映着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反映政府提倡的“主旋律”与“多样化”共同发展的文艺政策。多年以来,我们的各类美展一直都在倡导和关注着主题性的、关注当代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面貌多样、艺术语言精致、能够流传久远的好作品问世。
?
记者:您对过去已举办的九次全国美展的历史功过如何评价?怎样看待以往全国美展入选及评奖的标准??
冯远: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对于文艺发展的方针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面临着各项事业的建设,当时的美术主要是表现劳动人民投身于建设事业的热情和热潮,美术创作要体现革除旧弊、树立新风的特点。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家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在美术创作上体现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特点。“文革”期间,美术办在批判“封资修”的同时又提倡“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要求表现“革命英雄形象”。这些都在当时各类大型美展中表现得很鲜明。这些现象与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美术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承传统,兼容并蓄,努力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艺术精华,注重对艺术技法、形式和风格的研究,关注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反映了社会大发展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我觉得这些现象本身就反映了文艺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对历史潮流的顺应。改革开放后,打破了绘画的“一元论”,创作中提倡多元探索发展和多样化的绘画样式,提倡多种形式面貌并存,让每一种样式都有其发展的天地。这是建国以来文艺创作、美术创作最好的时期。
?
记者:那么,在艺术多样化的道路上,现实主义美术的地位如何??
冯远:虽然具体的艺术问题可以通过艺术家、理论家的研究探索来解决,但宏观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今天,党和政府仍提倡现实主义艺术,提倡关注现实生活。这一点既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体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需要。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有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为历史造像,为时代立碑。
?
记者:我想,“为历史造像,为时代立碑”就是您希望全国美展能达到的理想状态。第十届全国美展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这项活动吸引了社会关注的目光,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
冯远:尽管有人质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全国美展的模式还能否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但是没有人否认历届全国美展所具有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国美展确实受到各种批评,但是美术家却仍然踊跃参加展览,这是现实。除了一批已经:“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外,其他大部分中青年美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上接受社会的检阅和评价。全国美展由全国各级文化艺术机构协调行动,层层选拔和推荐作品,这似乎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你可以对它的运作方式提出不同意见,但你无法否认它巨大的影响力。其他任何一个由策展人发起的展览,都难以取得如此的效果,因为他不可能把全国的力量、各级美术家协会的力量组织起来。全国美展参加人数多,评价标准不同,在评判某件作品时往往众口难调,因此,在评奖等具体环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引发了对展览的“非议”。但“非议”归“非议”,大家并不能否认展览本身的作用,只是希望改进展览机制,使展览做得更好。?只要全国美展还体现着应有的价值,就应该认真地研究如何不断完善改进这项大型展览的运作机制。遗憾的是,虽然提出了一些问题,但我们一直没有认真地坐下来讨论一下。应该说大家对五年一届展览的方式是认可的,但若是仍沿用老办法,那么,一些老问题将会继续出现。
?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展览存在的问题?
?
冯远:这么多年来,全国美展对绘画作品的分类一直是按画种来区分的,即国画、油画、版面、壁画等等。而我觉得,现当代艺术发展十分快捷,许多艺术边界模糊,形式交叉,原有的分科模式已不能概括它们,新的东西又层出不穷,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用高新技术手段制作的作品越来越多,难以用传统的范畴去界定它们。因此,我觉得可以对艺术作品重新分类。艺术设计是个非常大的门类,它关系到现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未来发展的边界在哪里,还难以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超出了今天“美术”这个概念的范畴。所以,我觉得将来可以按照绘画、雕塑、设计以及综合艺术等几个方面来分类。作品的选拔机制也要“与时俱进”,评委会中要有在不同艺术门类中各有所长的专家,要有不同年龄的专家,不光要有技术类的专家,还要有理论家和艺术市场专家。可以由不同种类的专家组推荐作品,最后提交大专家组终选。至于将来是否还是由各省市美协发动、组织作品的送选工作,我觉得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来进行,比如可以改变评奖机制,给专家以推荐作品的权力,但作品入选和获奖要有一定数量的专家认可,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的作品,可由专家写出评语,进行公示,让大家知道该作品为什么获奖。这样,既体现了政府的文艺方针,又体现了专家评委所鼓励的东西,即学术上的要求和导向,同时也反映了技术层面上所推崇的东西。大家很在乎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我认为不要以年展的方式代替大展,而是要将这五年的优秀成果推荐出来,展示出来。?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