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不尽心中的大陕北——著名国画大师刘文西访谈

      作者:汲平2011-06-04 18:23:4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解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二周年前夕,在枣园毛主席旧居门前,我们采访了以画领袖和陕北而著称的国画艺术大师刘文西。

        主持人:刘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以一个延安人的身份,来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其实我每次见到您的时候,我都想问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您的这身穿着非常的特殊,也非常的别具一格,可以说有非常强的延安的特色。那么我很想知道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穿着的?
        刘文西:这个服装我是很随意的,我想中国人应该穿中国服,要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不是说西装就不能穿,但是西装到底还是外来的东西,中山装是中国的,中国的服装有中国人的气派是相一致的,所以我喜欢穿中国人的服装。
        主持人:这也就是您为什么倾向于穿中式服装的原因。
        刘文西:最喜欢穿延安时期的那种非常淳朴的、革命性很强的、有理想的 、有自己的追求的这样一种新特的服装。
        主持人:那从您的穿着的这种倾向性上,可以看出您是对于革命的崇拜,对革命人物的崇拜,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刘文西:对对对,我对延安的崇拜,延安老区的崇拜,对延安老区的老百姓的崇拜。

        解说:刘文西出生在越剧之乡浙江嵊县一个叫水竹安的小村子里,也许是江南的山水赋予了他灵气,刘文西从小就喜爱上了绘画。一九五三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美院,四年后面临毕业创作的时候,他第一次踏上了延安的土地,并在这里创作了他的毕业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

        主持人:那么据我了解您第一次也就像您刚才说的,一九五七年第一次踏上延安这片土地。那么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您还是一位浙江美院的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么您当时是怎么要到延安来实习的,是您自愿要来的吗?
        刘文西:我因为在学生时期看了很多的资料,延安时期的摄影资料,古元的木刻,还有其它的革命历史照片,主席在杨家岭接见农民 谈话(的照片),这些种种它有一种时代感。所以我在学生时期,有一定的自己的理想,应该学了美术怎么样更好地来贯彻主席讲话的精神,然后更好地画出好画来给人民服务,给人民群众服务。
        主持人:您五七年第一次踏上延安这片土地的时候,延安这个地方给您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刘文西:延安最初的印象是延安是圣地,第二个是革命,第三个是主席在这里十三年。然后这里广大的群众的人的心态,人的性格、人的思想、人的品质非常美。
        主持人:刘老师,我很想知道您当时创作《毛主席与牧羊人》这幅作品的时候,它当时是怎么产生的?
        刘文西:当时我在杨家岭实习,就住在杨家岭,住在杨家岭纪念馆里边的院子里,就是毛主席警卫员住过的那个小窑洞。那个窑洞里窗户的纸都没有糊,因为我们自己背行李就住在里边,这样我出去到农村,到杨家岭那个村子 大队很方便,这样我要体会主席在当时的年代,他经常出去散步,有时候在麦场上就靠在那儿看书 散步,有时候到河边。有一次我到河边写生的时候,有一群羊赶过来 是个老汉 老人,我后来一想,主席在这儿散步肯定要跟他聊天了,要跟他说话了,所以我想画这样一个历史题材。
        主持人:也就是当时的这幅场景激发了您这种创作的灵感。
        刘文西:主席的生活要长期地了解,就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主持人:刘老师我知道从这幅画创作出来之后,您还创作了许许多多以伟人为题材的作品,尤其以擅长画咱们的开国元勋毛主席的画像而驰名中外的。那么我想给领袖画像,它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肯定要比其它的创作作品的过程要更加困难一些。那您当时在这点上是不是非常有把握?
        刘文西:当时有没有感觉到一些困难,因为我们在浙江美院上学的时候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一个需要熟悉人物深入生活,而且这个深度要越深越好,挖掘他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气质、他的整个神态都要了解都要刻画出来的,这个就要有很强很强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想刻画,刻画不到那个水平,刻画不来那些。所以《毛主席与牧羊人》我基本上拖拖拉拉画了五年,五八年的毕业创作,一直带过来,带到西安工作了,也是五八年来西安工作了,一直加工加工,加工到六二年正式完成,拖了五年。

        解说:陕北高原深厚的黄土地,高远的蓝天,淳厚的民风深深吸引着年轻的刘文西,他感到自己和这块土地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这里的一切都能激发起他无限的创作热情。毕业以后,他主动要求到陕西美院工作,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生活基地,开始了以陕北人民,以及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创作,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画艺术风格。

        主持人:刘老师,其实我也见过您的不少作品,尤其是画我们陕北农民的作品。
        刘文西:我主要是画陕北农民。
        主持人:我就有一种感觉,他们不仅仅是一幅幅简单的人物肖像画,其实在这些每一幅作品的背后,肯定也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或者有意思的故事。
        刘文西:有一个小孩从五岁我画到现在五十岁了,四十七年了。五岁,四十七年都五十多了,所以这样的了解是有深度的,就等于是摸透了,很有意思,小姑娘从穿开档裤这么高,然后慢慢到十二岁戴红领巾,以后到三十四十。
        主持人:如果把这些作品摆出来就是一幅比较鲜活的一个陕北女子,整个的人生轨迹,那您当时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小女孩,作为您的跨度这么大的创作对象?
        刘文西:她很有陕北特点,陕北姑娘的特点。
        主持人:您觉得她最大的特点在哪儿?
        刘文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陕北人的那种淳朴、美丽,还有一种质朴、善良,很多的陕北人有的她身上也都有。我当时是画在毛主席身边(的作品),我到幼儿园找了五个人,一个一个拉着上了坡到窑洞里,都朝着毛主席看,就是这个设想,然后画 画,后来(发现)这个小姑娘形象比较有特色有个性,然后我叫她转过来,就唯一这个是转过来的,我把名字就记住了。

        解说:从第一次到陕北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十七个年头,陕北生活经历,已经深深浸润进他的艺术生命,画毛主席画陕北老乡,成了他最擅长的题材。有人做过统计,四十七年当中他到过陕北七十多次,走遍了二十六个县的山川土地,走访了上千个村庄,画了两万多张速写,结交了数百个农民朋友,每一位朋友都成为了他画中的主角,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刘文西:我有时候画一个人要费很大的劲,我画的祖孙四代的一张画,主要的主角是二十里铺的一个老红军,跟刘志丹闹革命的,但是他老住在二十里铺,他一个人 独身,当时的大队给他弄了个窑洞,我一直跟他联络、了解、接触,有时候也带他到延安来玩玩吃顿饭,闹得高兴一点儿。然后又走回去,那时候都是步行。他也对我挺好,我也对他挺好。他就是给大队担担水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有劳动人民的那个气质,而且这种劳动人民的气质,还有很强的一种好像觉悟了的参加革命的农民(的气质)。因为他在刘志丹的部队里面,所以这个形象气质特别好。我一直觉得想画他,后来也就去世了,我也经常去看看他住的窑洞,也经常想念他。所以我这样画是有活生生的人物依据的,我所有的重要创作主题都有原型,没一个空想的。
        主持人:在前些年的时候或者说很多年以前,延安当地群众的生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好。您那个时候搞创作是住在农家吃在农家,当时那种创作过程,在生活上是不是也非常辛苦非常艰苦?
        刘文西:那肯定了,生活就要和农民一样,到处派饭 一家一家的派饭,也是住炕。
        主持人:那当时最困难的,您现在印象深的是什么?
        刘文西:我当时好像感觉,因为在生活里赋予我很多感情,农民的情感本来就很感动,至于这样的生活艰苦不艰苦对我来说也是很自然的,就是已经习惯了,因为长期来看也没有太大的困难。就是住炕,南方人住不惯炕,所以炕一烧那个背上不舒服,我经常是靠到窗户那个地方凉快一点。
        主持人:那个时候虽然延安的老百姓生活水平并不是很好,生活很艰苦,那时候很艰苦很艰苦,但是我从您的作品里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您笔下的人物他们的脸上,都能洋溢出一种很明显的幸福喜悦,这样的一种情绪。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您当时为什么没有用一种比较更纪实的风格,去反映这些群众在生活中比较愁苦的这一面?
        刘文西:愁苦的一面也存在,但是艺术作品要推动历史前进,而不是纯自然主义地反映生活,那作为一个先进文化,思想先进的话要发掘先进东西,来表达出来引导群众往先进的方向走,这是一个动机和效果的问题。你的效果是为了使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为了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更高,那大家都灰溜溜的都没情绪了,你去表现它,永远表现群众就没有情绪了。这个鼓舞人,为何江泽民同志说用优秀作品鼓舞人,而且要优秀作品它才能鼓舞人,鼓舞人就成了目的了,这个人实际上就是鼓舞人民。所以也可以看到还有一些要饭的(人),那你去画他,这个社会上的次要的,不是主流,他不是主流,是支流,不是本质是现象,而且这些现象局部的人克服。那艺术作品总要找一些萌芽状态前进的东西,这样给人一种鼓舞力量。

        解说: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文西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绘画风格,创立了独具陕北特色的“黄土画派”,坚持主席《讲话》精神,秉承淳朴的画风,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刘文西:我们黄土画派的艺术宗旨也就是熟悉人,严造型。因为只有严造型,才能把人物刻画得很深入。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就是讲形势感,讲艺术表现,然后求创新,这四句话。然后有两句就是,植根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这就是整个我们黄土画派的艺术宗旨。
        主持人:如果说扎根黄土地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是您所代表的黄土画派的一个宗旨的话,那您有没有想到这给您本人,也给黄土画派的后来人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您认为在这个宗旨的传承和继续上有没有难度?
        刘文西:那当然也有这一面,这一面还是存在,有。我觉得因为啥,现在的条件好了,生活好了不愿意艰苦了。因为我那个年代是艰苦年代,生长在山区,出来以后也就带了一点农民的山区的一种能吃苦(的精神)。现在都是独生子 就到学校,学校又到学校,他们没有经过社会的锻炼。我们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所以这样的思想灌输进去以后,他有一种力量,理想就是力量,没有理想的艺术家不成为完美的艺术家,没有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不完美的。他看不清生活,生活应该去选择什么 这就是思想。你要描写什么,找什么样的主题,找什么样的题材,找什么样的人物,一切都是思想之本,所以艺术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
        主持人: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艰苦年代的后来人,能不能做到像您一样?
        刘文西:所以我觉得大学里边要很重视生活实习课,生活的实习课。让他们弥补他们对生活不太了解熟悉的这样一个课程,和人民要建立关系要有审美情感。
        主持人:那您觉得黄土画派在现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使命是什么?
        刘文西:更多的人来体会主席讲话,更多的人来实践主席讲话,更多的人来总结创作经验。在这里边就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研究,互相提高的一个很好的群体,这个群体力量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一个人在群体里边也会增加很多智慧。
        主持人:现在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新版的一百元的人民币上咱们开国元勋毛主席的画像,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幅作品的创作者就是您,那么当时您接手这项任务,给一百元人民币上创作主席画像的任务的时候,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刘文西:我当时看那个照片也不是特别满意,因为这是已经有很多领导人定下来的,也不能再变动了。但是这个照片用得时间长了以后,就是修版太多,修改太多。还是主席的形象,但是很多细节基本上修得光光的没有了,没有很多东西了。主席的思想是从很多形象的细节 结构表现出来的,因为这些模糊了深度也就削弱了。所以我要求他们把那个原始的照片(找来),哪怕是小的。后来找了这么小的原始照片。
        主持人:那您最后是怎么办?
        刘文西:找到了原始照片,但是很小,当时也来不及放大了,只能用放大镜看他的某些部分。然后把那个照片和我的作品怎么样把它结合得更完美。
        主持人:从一九五七年您第一次到延安,到现在屈指算来已经是四十七个年头了,您也从一个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步步走到了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我现在想知道,对于您当年肯定也有许多其它的选择,比如说到一些自然环境更好的地方,到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像您的家乡那样的地方去搞一些艺术的创作,走上艺术之路,或者也可以参加到美术界的其它流派。那么您现在回过头来来看,您对年轻时候所做的这个选择,现在怎么看?
        刘文西:一生时间很短,那你首先要选择好您活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活法。不能说就撂过去,马马虎虎无所谓。我的功夫经常跟农民比,农民下多少功夫 我们才下了什么功夫,你这样一比,生活上尽量按最低标准比,事业上最好按最高标准比,谁最辛苦你对谁应该最崇敬,向他们学习,那么思想上谁最先进就应该向谁学习。
        主持人:刘老师,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年您已经年过七旬了,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来说,到了您这个年龄应该是到了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那您自己内心有没有想过就此搁下画笔,去享受一个更平淡更安逸的晚年生活?
        刘文西:我不太可能搁下画笔,因为我天生就是想画画,喜欢画画。而且我没有画好,所以我感觉到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我年龄虽然接近高峰了,但是艺术没有接受高峰 而且还差得很远,所以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不是好像可以休息了,根本不能休息,我现在工作上的安排,基本上按五十岁的工作量安排 计划,但是当然是很累了,那就是画一个创作要画几个月,都是下功夫的创作,不是一般的浮光掠影的。但是我有些也要停笔了,比如素画漫画,这个我七十以后基本上要停笔,所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上去,把我以前经历的一些创作思维创作经验,更好地发展开来,更好地利用我现有的经验,画出更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现在追求的最重要的东西。
        主持人:那像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除了用大量的时间去搞绘画创作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爱好?
        刘文西:其它的爱好就是唱唱歌。
        主持人:最喜欢唱什么歌?
        刘文西:最喜欢唱的就是陕北民歌。
        主持人:您会唱哪个歌 给我们唱两句好不好?
        刘文西:《赶牲灵》。
        主持人:那您给我们来两句。
        刘文西: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那个灯,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哟,过呀来了……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5(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