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翻译 多种投射

      作者:汲平2018-04-02 14:38:12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绘画作品《影子》令我产生了一些兴趣:影子——一个因遮挡光线而产生的投影,似乎不值得人们去关注也确实很少有人去留意,然而,田亚洲先生却热衷于描绘它,并且,艺术家通过画面让观者得到了多种可能性的解读……等等这些都是引起我兴趣的地方,同时我认为这也正是这个作品的价值所在。 首先,作品《影子》具备很多“自然”影子的特征——光线被遮挡,灰色、斑驳、晃动。站在作品前,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就是地上的树的投影,具象而真实。其次,《影子》蕴含了很强的“心灵”影子的特征——虚幻、神秘而不可捉摸且充满矛盾,反映了人在面对“未知”或者“不确定”时的一些基本心灵感应。站在作品前,不确定这个影子里究竟蕴含着什么,你想在《影子》里看到什么,《影子》里就有什么。阴阳转化,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抽象而模糊。第三,《影子》还具有明显的 “文化”影子的特点——中国化、西洋化、现代化。很明显,这个作品,具有很强烈的中国气质:作品的制作借用了毛笔、宣纸、墨汁、印章等中国特有的工具材料;作品色彩的简约处理挪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用色逻辑,抽象而玄妙;笔、纸、墨、色,眼、脑、手、心,随机滴落、碰撞,产生了不可复制的痕迹,妙趣横生,作品的语言趣味着意凸显中国文化中的“意向”特质。同时,这个作品很明显又具有西洋画特征:画面的平面结构完全是西洋绘画的逻辑关系;散落的笔法暴露出印象派的趣味;绘画语言中的肌理效果以及丙烯、墨汁、皮纸的混合运用和粘贴带有浓厚“后现代”色彩。然而,整个作品却难于归类为“中国画” 、“油画”或者“丙烯”之类,这是因为艺术家在作画过程中不仅竭力抵制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趣味”,甚至为所欲为地使用传统中国画忌讳的笔法和墨色且乐此不疲,他还使用覆盖力强劲的丙烯,随机性地在方形的平面结构里制造不符合西洋传统绘画理论体系中的关于形体和色彩逻辑关系的颠覆性效果……所以这个作品突破了画种的界限,实现了艺术家个性特征的表达,具有当代艺术的实验效应。等等迹象表明,这个中国人的作品里具有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某些痕迹,然而他又不满足于“吃熟透了的果子”,艺术家的作品传递出一种“挣扎的力量”,这种“挣扎”就是原创性的文化价值,作品中的“生涩感”就是挣扎之后“重生“的结果。我喜欢“生涩感”超过“熟透感”。艺术家最需要的是独立人格以及独立的学术立场。田先生以其个人的视角和经验,对一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进行了一种个性化的图形“翻译”,这种“翻译”投射出多重“影子”,其意义超出影子本身。原文作者: HARRIS J.EDIN (哈瑞斯.J.伊顿 美国现代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中文翻译:田绪军(英国斯旺西大学翻译学硕士、美国UT D 孔子学院及三峡大学教师)杨冰峰(美国UT DALLAS在读博士、三峡大学教师)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8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