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一些观点

      作者:汲平2011-10-29 14:31:18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我以为,人稍有点思想便该晓得:人先要养活自己,进而活得像个人样,即有了尊严,才能再而成就自己什么什么。所以,生存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又所以说:要做好一个画家,就先要做好一个人。



          做人,有无尽的种种做法。依我感悟,以为 “本份”最好!所谓本份,就是:老老实实地审视、反省、研究自己,实事求是地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过自己能过的日子,不妄想不妄为,以免让想入菲菲的虚幻浪费自己真实的生命——有限的人生。所谓“拓荒”,其实也只是在自己确认的领土上开垦被自己冷落遗忘了的荒芜罢了,而不是侵占掠夺他人领域和资源。人,实在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局限,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成就自己的。



          人们都以母语作为日常生活的思维语言,母语的使用必然不会妨碍人们基本的思考与交流,绘画语言的运用也是如此。我执笔画画数十年,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已成了我绘画中的“母语”,相对于别种绘画语言,它便成了我的乡音。乡音要改,很难,我不想改、也认为不必改,就像对待自己经历过的岁月那样。因为,这更显得自然和舒坦,何乐不为?



          语言,只是交流、表述的工具,使用的目的主要是对自己人生感悟的传递和自己生存要求的表达。否则,便“言之无物”或“词不达意”,说了等于没说。同样,这“笔墨” 就不能等于“零”!当然,诗意,要用诗的语言来作相应的表达,“笔墨”能否准确把握运用,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语言,也是一种表述“手段”。人之为事,手段的运用,既体现使用者的智慧,同时也显露出使用者的人格。艺术表现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无论使用者本意如何,又是否有或无意识,一旦“白纸黑字”进入别人视野范围,就必然或明或暗或深或浅地流露出使用者的人格与情性、心态和学养。尽管如此,作为画家,我依然觉得无须因之而变得“谨小慎微”,而大可“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我认为:守住人格,就驾驶了手段。因此我乐于“率性为之”。



          自然,我画画对于“笔墨”,其实是信手拈来,自由挥洒。该工则工,该意则意。中国画称之为“写意画”,我理解为:画得写意、写意地画——随心所欲、随缘应变、自然而然、心安理得。不戚戚于成败,方为自信,方得怡人境界。



          “风格即人”,所谓艺术个性和风格,我想不是刻意执着追求出来的。坦诚为人、为学、为艺有年,个性和风格便自然不期而至、日渐鲜明。社会人群,不能没有时尚和潮流,更何况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但作为画家、个体的人,有着自由选择或不选择的“人权”,而这种选择与否,也是一种个性和风格的体现。人生,对现实世界的一切,不能没有取舍,至于如何取舍,就只能 “见智”“见仁”了,别人无法替代自己。



          我不以为,更不勉强自己去做个“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家”,我只是乐于用我能自由把握的“笔墨”涂画我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诗意”。生之为人,能在今生今世的有限生命旅途中与繁多的“有情众生”亲近,是人生的大快事,我自觉由衷地追求为生命而歌!所以,我乐于外延的“张扬生命”,而不是张扬我自己那个于人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个性。



          年轻时出于好奇,总不疲地向我的外部世界东奔西走。年过半百,深谙人生无常、人生有极,顿觉要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内心世界——里来,这对我来说同样是一个鲜活的真实的世界。“奇峰”虽无力搜尽,但也得欣然“打草稿”了。外面的世界,条条路上都挤满竟逐步的行人。三思再思,我认定:唯有向自己的心深处走,才不会重复别人的路。再说:我凭什么不关爱自己和精神家园,而去任由它在孤寂中荒芜?



          做自己的人、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画自己的画——“外师造化,中取心源”之谓也欤?



          2004年儿童节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