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心骋怀 命物审意——浅谈中国画的意境审美

      作者:汲平2011-11-04 10:05:43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里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漫长的几千年的文化时空里,华夏民族对意境的审美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最早的史诗文献《诗经》,就表现出了质朴的意境美,如《蒹葭》,诗中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用以烘托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意境。古典美学有关意境的理论十分丰富,但首开中国审美意境议论先河的当数庄子。庄子在他的著作也中多处论述了“意”的“妙理”:《天道》云:“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秋水》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外物》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得意而忘言”美学命题导启了中国文化审美趣味和审美特征的源流。在以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中,中国文化关于“意”“意象”“意境”与“境界”的论述从稚拙到成熟,可谓是卷帙浩繁。

          中国画的意境,是画家对生活的回归,意境来自于生活,或者说是受生活的启发,但却高于生活。由于画家个体的生活阅历不同,知识修养的差别,对生活感受的异同,所产生的意境也便不同,意境的差异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格调高低。格调高的画家,绘画意境高,格调低的画家意境则不尽如人意。由于人的异同而产生了不同意境,也产生了对意境的众说纷纭。对于中国画,古人论画多论笔墨,今人评画多论意境,古人以笔墨分轩轾,今人以意境论高低。古今对绘画看似不同的评判标准,实则是不二的品鉴标尺。意境是中国画里的生命,画中的意境是画家内在情感、精神生命及人生智慧信息传达。意境激活了笔墨,而笔墨又创造了意境。

          意境是一种极为复杂地生命感受,是人对宇宙生命的超越与感悟。既是审美创造,也是审美欣赏。她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与融合,没有固定的态势,没有规律的流动,似真似幻,时强时弱,时滞时动,在不断地冲突中分解与融和,再分解再融和,并在这种不断地再分解再融和中趋于爆发或消失。可以用某种形式的语言表述,也可以用某种符号传达,但终不能曲尽其态。意境作为审美标准,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个性。下面就从意境的审美创造与欣赏的共性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