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11-04 16:00:0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中国画在笔墨技法上最讲究线的应用。从传统中的书画延续至今,千百年来,线作为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在长期的实践与积淀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造型技法上的山水皴法和人物画的十八描,这都说明传统笔墨技法中对线的重视。线的艺术是中国画传统特有的艺术符号。古人已经把线研究到了极高境界,成了一种净化美,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绘画是线的艺术。中国绘画中的线是一道难解的文化之谜,它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物质的规定性,又有心灵的无比丰富性;而且它的韵律、节奏及动态美感有显示着生命律动的底蕴,所以,认识线,运用线乃是中国画的一大课题。历史上诸位大家的艺术已表现出画家本人精神境界的特有表现力,像石涛、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对线的感悟。后人在崇拜中临摹效仿、代代相传,又唉声叹气说古人已经做绝了,哪还有后人的活路。这种阴影无疑成了套在我们脖子上的无形绳索,成为扼杀创造力的绳索,绘画艺术因此缺乏生机。古人是恒久的历史中和自下而上的环境中形成了一套固定操作方式。当今天我们去面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得不认真地反思。
在美院上学时,老师摆模特时就尽量让其穿上长袍马褂,或者是少数民族服饰,因为这种服饰好用线去表现。可我们多面临的环境和人的装束都有了改变,钢筋、汽车、摩天大楼、皮夹克、牛仔服、西装等,如果再用单一的线去勾勾染染,显然有点力不从心。我们肯定前人的成就,但不能为此而裹足不前。线的艺术表现力还有很大潜力,西方绘画的侵入使我们看到西方绘画大师对线的认识和理解,像安格尔、克利、米罗、毕加索、席勒等在线的精神体验中就达到极高成就。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传统里寻找新的线描语言形式,自己去体会线在作品中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方向。
我在创作长卷《历史的定格》中就开始探索这个问题,《历史的定格》场面大、人物多,线本身就有一种构成的需要。从整体看,它是为了表现一个物体,但就局部而言又可当线又可当面,线的用途方式很多,只要不是去描,而是去写,不管是中锋侧锋,还是逆锋拖笔,或是用点连起一条线,这个局部用线就可以构成一个好的画面,我认为这本身也是一个表现笔墨的世界。这样画起来就会觉得所要画的东西很多,也会引人入胜,一旦进入这种表现的方式就会觉得很自由。过去画人物时只要把头一盖起来,这幅作品就没有任何看头。我是把对表情的刻画和对衣纹的描绘甚至道具都当做一个局部的作品来对待。要求衣纹、服饰同样也要有表情、有情感。现代的服饰就更为我提供了创造线的表现力的机会。在表现这些不同物体时,就会进入不同的线的世界,这些服饰的纹路、质感、结构会启发我们找更多的线的手段。我们必须去寻求去探索新的主题性创作,如果用传统写意的方法很难去完成线的表现,如果讲究线的干湿浓淡,对这大幅创作来说很难体现出它的优势来。上学时上写生课,如果单看一幅写生的人物写意作品,经常能把笔墨画得比较完美。我也就此问题思考很久,种课堂作业单独看起来是一副独立的作品,如果放在众多人物大场面的作品里,就显得很弱。在传统里,我们经常看到有焦黑山水的表现手段,我就采用这种方法,又把柯勒惠支的铜版画线的方法运用吸收进来,不管是画面部表情还是衣纹处理,画线都像刀刻的一样,首先抛开过去只把线当做轮廓线去刻画的表现方法,当画一条线时先看这条线在这个布局所起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一个面,结构或仅仅是一种感觉需要这条线,我认为从局部去看这条线,它的语言表达就丰富得多。
在传统中有许多线都来自生活中的启示,像铁线描、兰叶描、屋漏痕,等等。我平时喜欢用毛笔画速写,在写生时对象要么像山川河流,要么像树干树皮。用笔也不拘泥于某种方法,只要能画出感觉,画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达到了目的。线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符号,这种符号是主观的、个人的创造,它的价值就是个性。这种创造是对生活对物体的强烈感受,使人能从这些符号中寻求某种新的领域和境界,如果只是去照抄对象也就失去了绘画语言符号中的意义。因此,线的内涵的补充与形态的创造,在今天看来,还是应该从直接面对生活中去获取灵感和启示。而对于传统经验只能是在解读之后的选择运用,否则就会进入误区。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