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年生于吉林长春,53年随父母定居北京文化古街琉璃厂荣宝斋旁,祖籍京东三河县。
自幼受家父教诲(家父曾为古董商人)及生活环境影响,绘画成为最爱。
少年考入北京市少年宫(景山)国画班学习,笔墨基本功的训练,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8—73年在甘肃山丹军马场插队,在此期间经常深入生活并画了大量速写,曾创作《雪夜出诊图》《风雪牧马图》等作品,参加军队美展。
73年调入总后勤部西安203部队文工团任舞台美术。由于工作之便舞台速写成为我当时的主业,因而提高了捕捉人物神型的塑造能力。
75年调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复制部任美工,师从范文藻先生学习唐墓壁画临墓工作。从此研究和临摹唐墓壁画成为主业,而水墨画变为副业。转眼经营已30余年,回头望去,主副业实不可分,因为二者我均下过大功夫。
76年在北京故宫参加“中国古代青铜器展”筹展工作,临摹战国青铜壶纹饰图案。
77年随省文物普查团赴陕北地区进行古遗址等全方位调查工作。首次面对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实践学习,并从中感受和饱览了华夏文明发祥圣地之黄原厚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从中受益匪浅。
80年始经常拜见陕西美术界大家,石鲁、何海霞、修军、方济众等先生,尤其受方先生教诲颇深。当时画风以宗“长安画派”为荣,故多数后学者均师从之,其口号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临摹古人大家墨迹大下功夫。如,元代黄公望、倪云林的山水手卷摹了不少,至今还存有清代金陵八家龚贤山水长卷等。
81年随吾师及学友赴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考察学习,曾对壁临摹十余幅唐代壁画,如今,后学者不会有对壁临摹的机会。
82年参加陕西乾陵李贤墓壁画复原临摹工作,几个月墓道内的工作,体会到当时敦煌石窟,墓室壁画从业者生活之艰辛和地位之卑微。
83年参加唐代韦氏家族墓,韦泂墓壁画临摹工作,该墓出土仕女着男装胡服侍女图和竹林高士图等均为盛唐时期之佳作。同年为北京军事博物馆“中国古代战争陈列室”摹初唐李寿墓《马厩图》参展。初秋时节随画友赴黄帝陵写生柏树半月余,创作以古柏为题水墨画数幅参加美展。
85年参加碑林博物馆汉唐壁画藏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唐代墓室壁画艺术展”参展作品二件。
86年随中国古代书画专家鉴定组对北京故宫收藏古书画鉴定工作数月,有幸目睹了故宫馆藏万余件古代书画珍品,对于从事绘画者实属三生有幸。
88—90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修中国古代美术史。在学习期间较系统地研究读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籍,并得到众多一流学者的教诲,使我受益颇丰,也是对美术史研究的开始。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了全新的认识,影响着我后来的艺术实践。
从84—98年以来,一直为秦俑博物馆绘制原大复制品铜车马的彩绘,共绘制五六套之多。从多年的摹绘工作过程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两千多年前秦人在青铜制造,彩绘工艺精美程度上已经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有此工艺技术令今人望尘莫及。由于反复临摹实践秦、汉人的审美时尚已经进入我之内心,至今见到秦、汉时期的艺术佳品时无不惊叹。
91年为秦俑赴日本展绘制秦始皇造像,赴美国文物展李贤墓、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参展。
94年秋随“大唐长安展”赴日本京都博物馆展,摹李贤墓壁画5件参展。在日本期间曾为京都佛教大学三年级学生讲“唐代壁画艺术”,该校收藏壁画、水墨画各一件。神户博物馆收藏唐墓壁画一件,京都“桥本关雪纪念馆”收藏壁画一件,水墨画三件。
97年为北京国家博物馆赴英国文物展摹绘敦煌唐代藻井壁画,新疆克孜尔石窟唐代绢画《侍女对弈图》、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厨炊图》、密县打虎亭汉墓《乐舞百戏图》各一件参展。同年创作《良马图》参加北京国际中国扇面展。创作《牧马图》参加四川美协举办的赴欧洲美展。
历年在各类刊物杂志发表论文:《唐代马球运动小考》、《唐墓壁画临摹材料及技法研究》、《唐代墓室壁画之研究》、《李贤墓马球图等三幅壁画赏析》、《论唐墓壁画的艺术风格》、《唐墓壁画述论》等等。
本人艺术传略已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辞典》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研究室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