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走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困惑和尴尬的阶段。这种困惑和尴尬既有来自名利场效应带来的中国画日益趋同的样式力量的欲望统治,又有艺术存在的不同层面的焦虑感。焦虑特征实际上构成了当代中国画止步不前的根本症候。如果说这些因素在上一个10年中国画艺术市场如火如荼、高歌猛进的时期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似乎可以暂时忽略不计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问题成集体状态显露的时候,我们便再也无法回避了,当然对于这些焦虑的清醒认识和分析将有利于当代中国画冷静地正视自身,从而寻求自我的理性重建和民族身份的确认。
梳理当代中国画艺术的视觉形象不难发现,总有一大批似曾相识的样式和符号化作品冲击影响着我们的视觉,我们总习惯在没有灵魂的僵死艺术样式面前津津乐道,在空有皮相的模仿秀式的陈旧外衣面前乐此不疲,在一些表面形式的假古董面前叙说当代中国画的辉煌。但只要静下心来理智地分析一下,就不可否认,这些程式化的符号语言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国人,在文化和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迅速致富后的人格特征,概括了普遍存在的文化与精神焦虑,具有典型化的时代特征。
社会商业化是一个现实存在,当代中国艺术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就是艺术商业化的挑战。自从商品经济解冻以来,艺术生产就急切地向商品和金钱靠拢。销售、出版、展览甚至艺术家本人的身价,都不能不接受市场的无情审查,对购求者的适应和迎合旋即成为生存发展的需要。为了迎合顾主,大批艺术家降低自身的标准,放弃对艺术性与精神性的探索,转向一种大众看得懂的传统样式,于是雷同的样式和符号语言就成为画家的一种商业选择。营利、畅销也成为出版、展览机构的方针。大量的技术复制使纯粹的创造更加孤立。这种商业上的成功固然能给艺术家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也能给观赏者带来感官上的愉悦,但其本性却是与艺术本质目标无缘甚至是相敌对的。
快餐式地表现特定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图像符号充斥着当代艺术市场,冷酷地将人的丰富感性和自由意志从现代文明中抽空,并形成了一个由全球文化经济逻辑主导、由现代媒介技术参与、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合谋互动的符号化实践。毋庸置疑这种符号化的实践隐藏了视觉与真实情感价值之间的界限,即符号隐藏了真实情感,图像视觉的冲击隐藏了符号,作品的视觉遮蔽了真实情感的缺失。从某种意义而言,部分绘画作品,在追求视觉冲击的实践中,其作品本身不仅吞噬了物象,而且也淡化了我们的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很大一部分画家在这个以消费为主体的市场背景下并不是被动地接纳,而是一个积极的动力过程,消费的对象不仅是具体的物质产品,而且还是一种符号化关系,消费活动不仅仅是生物活动的基本消费,更是一种文化层面的高级消费,他不仅满足了人们消费的欲望,而且还建构了更大的规模,更深层次的欲望。正是这种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欲望使当代中国画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而迅速成功,批评界所谓的以学术为重的学者很快便与其合谋,逐渐消弭了其社会批判的力量和纯粹性,成为一种非常片面的艺术投机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发展,形式的羁绊便开始愈发凸显,精神层面的缺失显得更为突出,从而也就使艺术家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与精神焦虑。
可以说,真正有责任有良知的艺术家都存在着这种文化与精神的焦虑感,只是艺术家面临两难的选择和人格的分裂而将这种焦虑感深埋在心底。因为没有经济的支持,就无法生存发展,更没有人格的独立。然而,降格以求,丧失独立的思考与创造精神,岂不是更可悲?在一个消费的社会里,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引导和控制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金钱的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价值观念。如果说以旧有的形式描绘当代情景的貌似超脱的当代文人画家所谓的画作是对这个商业化存在的批判,理由是否充分?当代所谓的文人画家对现实采取回避态度,对与其息息相关的现代社会生活视而不见,从传统文人画中攫取已经成为历史剪影的审美意趣,并将其嫁接在虚假的个性上,那么中国画还能称之为艺术吗?
也许,艺术市场的火爆和狂热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掩盖当代中国画艺术的种种弊端,艺术品在市场上的成功容易让很多艺术史和文化担当感不足的艺术家和评论家都相信眼前所运用的艺术策略是正确而高效的,甚至在这种肤浅的繁荣中相信当代中国画就此找到了民族性自我确认的最好方式。
然而,就像人在焦虑和紧张时会不由自主地重复同样的语言和动作一样,当代中国画艺术生态的喧嚣恰好折射出内在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一方面体现在对艺术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则体现出艺术家在探索艺术民族化道路上的焦虑和无奈。对于既往样式和符号的夸张式放大和图式的自我重复,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艺术家的浮躁心态和焦虑情绪。缺失了精神诉求的当代中国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矫饰主义倾向和对艺术资本的妥协与依赖。同时,在这种困境下,艺术家突破前人、寻找并确立自己独特语言符号的本能又使他们暂时满足于现有符号的拼贴与复制以舒缓创造乏力所带来的焦虑感。
因此,对艺术家而言,尤其是被市场改造了的艺术家而言,焦虑特征实际上构成了其作品创作止步不前的根本症候。中国画艺术的自我确立和精神重建,必须有效地找到解决这些内在焦虑的可能性。我们知道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是发展艺术,或者说,发展艺术,才是艺术家的所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的个性为基础,以对时代性的体验为条件,以艺术视觉语言为媒介,以个性和时代性以及对艺术语言的总体把握下的感情及灵感为催化剂,以艺术的永恒存在价值为指归,来完成对艺术的发展。
事实证明,缺乏民族特征和精神承担的当代中国画必然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从当代中国画现状来讲,中国画的健康发展,需要敬畏艺术,按艺术规律办事。需要拒绝学术腐败,拒绝低俗之风,倡导学术精神。在混乱、浮躁和焦虑环境之中,那些为了利益而放下了良知与责任的艺术家,必须重新审视和梳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正确地看待艺术市场与艺术资本的关系,积极思考艺术介入当下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寻求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画艺术生态的重建之路。我们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研究中国画的法度正轨,才有可能真正推动中国画时代性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果真如此,中国画将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