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教育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薛云2025-03-06 08:59:27 来源:大河美术报

          20世纪30年代,美术治疗法正式创立,该方法通过美术媒介引导患者实现情感疏解与压力释放,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随后,该方法作为一种艺术疗法在特殊教育领域加以应用,并在欧美国家取得一定成效。美术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治疗作用已有科学理论证实且具备实践支撑,能够在特殊儿童的治疗过程中起到正向作用,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具体而言,美术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虽有所应用,由于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的治疗作用缺乏概念以及信任问题等,导致其作用范围和效力较为有限。

          为实现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广范围、高效率应用,必然要对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的治疗作用有所体悟。本文通过对美术治疗以及美术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钻研,综合文献基础和特殊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立足特殊教育儿童的特征、治疗需求,针对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的治疗作用进行全方位探索以及思考。

          有利于学生的感官锻炼和智力成长

          部分特殊儿童的认知障碍并非源于视觉等方面存在缺陷,而是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迟缓,制约其智力发展与思维建构,而美术是视觉上的艺术,具有锻炼感官、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提升的作用。以孤独症儿童为例。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流、语言表达、情感沟通等方面存在障碍,学生对外界的感知受阻。

          教师通过自画像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身,通过写生观察外界,学生可借助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感知美的内涵‌,激发其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强化学生对气场生活的代入感和画面感,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此外,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育学生主动思考和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育中通过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进行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成长。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

          特殊教育对象因身心差异易受社会环境影响‌,而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美术教育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在教育过程中选用与学生背景较为相似的美术作品内容、形式与意象,有助于促使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并从中汲取力量,以正向的态度面对生活。

          另一方面,美术教育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的心理“排毒”。特殊儿童群体更容易遭受外界有意或是无意的中伤,美术教育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表达,能够对学生当前心理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针对性预防和治愈。此外,教师对创作成果的积极反馈可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逐步消解自卑心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美术教育可成为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在特殊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与周边人建立话题,引导学生与外界交流。例如,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美术为媒介激活学生的交流欲,强化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驱动力。特殊儿童普遍存在探索欲‌,教师可围绕其兴趣点展开美术作品对话,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社交心态和能力,逐步降低学生对社会交往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论

          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对特殊儿童的疗愈作用已获理论与实践双重验证‌,能以创造性的形式对个人情感、思想、想象力、创造力形成潜在影响,促进学生的身心修复和治疗。在未来特殊儿童的治疗过程中,美术教育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治疗作用进行了相关阐述,其如何在特殊教育实践中应用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特殊教育学校)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7(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