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闽南与潮汕的古寺深院,总能与那些藏在梁枋斗拱间的木雕相遇。今年初夏,笔者实地探访了泉州、潮州、梅州等地的古建筑遗存。惠安木雕与潮州木雕,这两种承载着千年技艺的艺术形式,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在岁月里镌刻下信仰的图腾。
在泉州开元寺,惠安木雕以质朴而庄重的姿态,默默地诉说着佛国故事。在惠安木雕用刀技法方面,工匠们用细腻的平刀技法,将释迦牟尼成道的瞬间凝固在梁柱之上。佛陀面容圆润、眉眼低垂,嘴角似含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衣褶的自然垂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穿透千年的慈悲与宁静。
在雕刻护法神将时,工匠们则改用斜刀、圆刀,以刚劲凌厉的刀法,突出神将怒目圆睁的威严、肌肉紧绷的力量感。这些作品不仅是建筑装饰,还是无声的传统文化宣讲者。当人们仰头凝视时,仿佛能听见木鱼声在木雕的纹理间回荡。千百年来,一代代匠人们以师徒相承的方式,将那份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深深镌刻在每一次运刀的韵律之中。他们在继承中原雕刻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闽南地区的工艺要素,同时吸收了来自异域的雕刻等技法。
相较于惠安木雕,潮州木雕则以华丽繁复的风格,在潮州开元寺、潮州古城城楼的屋檐下绽放光彩。当目光落在“千佛塔”题材的木雕上,仿佛踏入一片微缩的净土。工匠们运用多层次镂空雕技艺,层层深入,将千尊佛像雕刻得纤毫毕现。每一尊佛像神态各异,有的双手合十虔诚诵经,有的拈花微笑慈悲示现,衣纹线条如行云流水,在有限的木材空间里,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工匠们偏爱用金漆来装饰潮州木雕作品。潮州木雕佛像的衣袍、法器在金漆的点缀下熠熠生辉,神圣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这种将精湛技艺与文化信仰完美融合的创作方式,让潮州木雕成为当地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惠安木雕和潮州木雕采取的都是师徒传承的模式。在惠安的木雕工坊里,老工匠们手把手教徒弟如何把握佛像的比例,如何用刀法表现宗教人物的神韵。潮州的年轻工匠们,则在一次次临摹经典宗教木雕作品中,领悟镂空雕的精妙,学习如何通过金漆赋予作品神圣感。他们通过参与寺庙修缮,触摸历史留下的痕迹,在修复古旧木雕的过程中,与先辈的技艺对话,让文化艺术的火种代代相传。
从闽南的红墙绿瓦到潮汕的骑楼古厝,惠安木雕与潮州木雕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讲述着相同的信仰故事。它们不仅是木头与刀锋碰撞出的艺术奇迹,更是宗教文化在民间传承的鲜活见证,在时光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作者系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