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艺术遗产化的命运走向

      作者:罗杨 冯莉2011-12-12 11:00: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后现代的趋势为民间艺术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能否在自身延续的同时主动表现出某种外向的姿态,顺应新的社会环境,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民协部门开展民间艺术工作的新视角、新思路。



          大工业生产已让民间艺术产品从原初的、手工的、自然的艺术变成了批量生产的商品。当民间艺术成了商品,它就失去了自身的自主性,它的价值就取决于交换和大众的接纳程度。文化的失序和商品化所带来的泛滥,对民间艺术保留最后的遗存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民间艺术遗产化的批评与正视



          以上批评,是基于现代民间艺术的稳定性、连贯性和共同性学术共识下讨论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对民间艺术的重构和改造从未停止过。也许今天的民间艺术正是昔日辉煌的宫廷艺术,经过朝代的更迭和政权的更替,民间艺术与宫廷文化的角色和地位存在不断的转换和互动。可以说,民间艺术作为商品已不是近代的事情。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在谈到民间艺术的变异问题时提出:“从民间艺术史来看,民间艺术的全面发展和变迁是在近代。一方面是由于外来文化的涌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愈是挨近城市的地方,民间艺术的变异就愈明显。这种变异是不可克制的,也是正常的文化现象。”



          由此可见,当我们探讨的保护对象是某一民间艺术品种、艺术形式时,我们会发现它们自身有一种不断向前涌动的特性,希望让它凝固在某一时刻的想法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民间艺术作为功能性的艺术,就是一种“生活艺术”,它不仅会由不同时代的人去传唱,它的内容和形式还会被注入时代的新生元素,因此它的发展和变化应得到尊重。



          如此看来,在后现代的今天,作为遗产的民间艺术首先是被当做一种有历史距离的、承载着族群情感和记忆的文化形式,它是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源、资产、原料;同时它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异己”、“差异”、“他者”引入到当代社会中来,以增强当代文明的多样性。这样一来,这些遗产成为了嵌入当代文化的特殊元素,让历史与现代成功对接。



          民间艺术在当代的蜕变和再生



          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艺术在后现代社会中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会有怎样的命运?在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许多尖锐的批评都集中在这一问题上。那么,如何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保护,如何看待 “原汁原味”与商业包装的民间艺术,如何看待被异化的民间祈祷和祭祀仪式,如何看待一些名城古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当地政府和商人进行的大规模商业包装和产业开发等。



          笔者认为,批评市场包括市场产品的弱点是容易做到的。而中国人逐步摸索到市场经济的道路还只是约3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历史地看待市场经济的优点与弊病。市场与文化是一场互动的博弈。市场是一个供需关系自动调控的过程。在现实中,市场并没有成为生活的全部,原创和市场还处于最初的接触当中。这就是说,在市场的边缘甚至市场之外,仍然有艺术原创的天地。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民间艺术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也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民间艺术获得积极发展的机遇不同,传统艺术资源进入当代艺术原创的方式及其表现形式也势必是多种多样的。



          民间艺术遗产的开发应体现对遗产价值的尊重,选择具有进入市场能力的、具有产业生产因素的民间艺术种类,并对其进行消费阶层细分和准确定位,凸显其作为遗产的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这可能是“遗产”成为商品的有效方法。此外,作为商品的遗产应与一般商品有所区别,并限定其生产规模和消费条件。对民间艺术的商品化,发达国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美国式”,即直接把民间艺术功利地转化为商品,把赚取金钱作为唯一目的;另一种是“欧日式”,将其视为一种传统精神,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价值和审美功能。因此,重要的不是探究市场在遗产产业方面的过失,而是告诉遗产部门如何进入市场更有利。在此过程中,再考虑如何利用公共投入帮助遗产保护部门做好保护传承工作,这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模式。



          后现代的趋势为民间艺术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能否在自身延续的同时主动表现出某种外向的姿态,顺应新的社会环境,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民协部门开展民间艺术工作的新视角、新思路。笔者认为,首先,作为遗产的传递者,理应为后人做好遗产的文化档案,普查记录其形态,见证和记载它的历史精神;其次,要进行民间艺术审美取向的引导,让民众参与到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来;再次,对民间艺术产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充分发挥民间艺术作品的民众性基础,为其进入市场做好引导;最后,做好遗产时代民间艺术形态、风格、消费、传播等方面的工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7(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