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丹青为人民——刘文西艺术文献展彰显时代美学意义

      作者:薛帅2021-12-20 07:53: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这一点,画家刘文西以一生的艺术创作实践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文西是第五套人民币票面毛泽东画像的创作者,被称为“14亿人看得最多”的画家,他曾经说:“画家要一辈子把心思放在画上,放在人民身上。”

        从《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到《陕北人》《东方》,从《解放区的天》到巨幅系列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刘文西一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终身扎根西北黄土地,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艺术形象,形成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对我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2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文献展”在青岛市美术馆开幕。作为此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的姊妹篇,展览选取刘文西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写生作品100件以及文献、图像资料132件,通过“满腔真情绘领袖”“深入生活求创作”“笔墨丹青为人民”3个单元,展示刘文西崇高的艺术理想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展现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


        刘文西说:“作品是画家的生命,精品是生命中的生命。画家靠画来说话,画是献给人民的也是献给历史的,作品的优劣只有人民和历史才能给其定位,因为人民和历史总是最公正的。画家应该是最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人,应该是最有思想的人,应该是最勤劳、最勇敢、最吃苦的人。”

        走进展厅,目光从容坚定的毛主席、饱经沧桑的陕北老农、勤劳俭朴的绥德汉子、开朗乐观的米脂婆姨、淳朴腼腆的陕北姑娘、天真无邪的陕北娃娃……画中形象散发着泥土芬芳,徐徐向观众展示着刘文西从学成毕业开始,一辈子扎根黄土地,60年不断深入人民、为人民创作的精神世界。

        “这才是人民的艺术家,不矫情不做作。”“他全心投入艺术创作,直到生命的终点。”“不忘初心,不忘人民,是他创作的源泉,也体现着他人生的高度。”“一生执着一件事,深入人民生活,用画笔诠释出西北人民的精神面貌!”“他画的不仅仅是人物,更是时代,是灵魂!”典型艺术形象展现出的精湛技艺和情感丰沛的笔墨,打动着前来看展的观众。

        在60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刘文西踏遍陕北的沟沟峁峁,在走访革命遗址、学习领袖著作中领悟伟人精神,在与农民朋友的共同生活中观察劳动人民的形象特征、精神气质,镌刻下时代印记。他以严谨的造型和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形成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创造性地将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其开创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黄土画派”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劲旅。


        刘文西说:“创作是艰辛的,当一个好的画家更是千辛万苦的,只有画家长期融入生活和人民相处以后,才能懂得为什么画画、怎样画画。只有把生活和人民放在心里的画家才能画出人民欢迎的作品,只有为人民画出丰厚的优秀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欢迎。”

        在刘文西的艺术创作生涯中,领袖题材的美术作品占有重要分量。其中,尤以描绘毛泽东艺术形象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他一生并未真正见过毛主席,正如他自己所言:“大抵就是一次次实地寻访,我不仅更加崇敬毛主席,也爱上了那片黄土地。”

        很多观众都会在作品《知心话》前驻足良久。作品中,他以深厚的绘画功力描绘伟大领袖毛主席像自家人一样与黄土地上的农民唠家常、说知心话、算收计成,环境自然而融洽,气氛平和而亲切。

        这真实的亲情,这平凡中的伟大,揭示了领袖和人民间的鱼水之情。

        刘文西曾说:“原来只是把学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爱好,并不知道文艺是什么。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我才知道画画要与工农兵结合、与工农兵交朋友。十年八年不行,我要一辈子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服务。”

        上世纪50年代初,还在上海育才学校读书的刘文西在老师王琦的指导下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讲话精神成为刘文西一生艺术实践的思想原点,他坚定不移地通过“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理念加以践行,思想与实践形成的合力勾勒出他独特而辉煌的艺术人生。


        刘文西说:“为人民而创作就要逐年建立起与人民血肉相依的情感,逐年到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去激情创作,逐年不断地累积经验去提高创作。”

        刘文西长期扎根西北,深入人民群众,以真挚情感感受他们的生活百态,以迅捷的艺术手法捕获创作的灵感。作品中洋溢着的浓郁的西北风情和鲜活气息,是其深刻体悟民间文化的原生态和人物对象的民族性的生动写照。这些具有速写性的写生作品,既是一个个独立而鲜活的生命形态和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也是他后来众多成功创作的生活基础。

        “这种深扎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旅游式地‘写’风景,而是一生一世浸泡在一个地方的决然,是生命与大地、个性与史诗互相的塑造和淬化。”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认为,刘文西人物画深刻地体现了一种时代的美学意义。同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看来,心中有人民,是一种信仰、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感,这对于一个画家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画家而言,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他是最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5点希望的艺术家典范之一。”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刘文西对生活的深入程度,对创作的用情用功程度,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家难以企及的。”

        在刘文西的画作中,劳动人民的形象最多。他曾用笔记录了一个人从5岁到52岁不同阶段的样貌,也创作出《支书和老贫农》《沟里人》《山姑娘》等经典作品。他最为经典的作品《祖孙四代》表现一家祖孙四代辛勤耕作后在田间地头休息的瞬间,浓缩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时代,既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具象画,也是一个时代群体的缩影。

        漫无边际的高天厚土、奔腾汹涌的万里黄河、热情豪迈的陕北人民、激昂高亢的信天游,都是刘文西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黄土地儿女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给予刘文西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他则用饱含精湛技艺和丰沛情感的笔墨,将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和时代图像回馈于人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ARTIST
        艺术商城/TRANSACTION
      Processed in 0.072(s)   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