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风景如画中探寻美的本质——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

      作者:左玉玮2024-07-26 08:47:07 来源:大河美术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这首名为《画》的五言绝句通过画笔将自然风景中的山水花鸟永恒定格,将其特征保留住“最富包孕性顷刻”。明人杨慎有诗云:“会心山水真如画,妙手丹青画如真。”人在画前,如在景中。为何艺术家在绘画时会选择这些风景入画?人们在自然审美中如何获得“风景如画”的体验感?这些问题关涉到自然与艺术在审美中的纠葛,也反映出人类审美倾向的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探究这些问题既能梳理清楚“风景如画”这一审美经验常识的形成脉络,完善美学理论,也能在人和自然、艺术的同一性中探寻美的本质,为当下环境的和谐共建及人类精神困境的突围提供启示。王中原的专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以解决以上问题为目标,从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多维度阐释“风景如画”这一概念,在“如画”的美学内涵中揭示自然与艺术、自然和人的同一性。

          >>视觉观看与风景如画

          风景是通过眼睛被捕捉到的。作为被审美对象的自然如何显示“如画”?首先是以视觉为基础。自然审美中,时空、动态、视角、心理等都会影响到具体的审美感受,人体所有感官都会参与到自然审美的过程中,但“风景如画”更加强调视觉层面对景物的选择。这一过程中,距离局限了被审视的对象,也建构了被观看的场景。绘画作品的欣赏对距离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以焦点透视原理创作的绘画,否则观者无法很好地置身其间。

          何种风景会作为审美对象“入画”,则由绘画者的审美的眼光决定。因此,所看对象的选择不仅由物理距离决定,也深受心理距离的影响。中西方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分别在东汉和文艺复兴之后,在此之前,自然深陷于致用、比德及宗教视野之中。自然以其自身特征被欣赏,需要无利害的心理距离,正如风景画聚焦被描绘对象时,侧重其外在自然形貌的勾勒与复现,使二者对自然的形象性的关注达到一致。作者开篇便从视觉层面探究了距离与“如画”的关联,在理论辨析中阐释距离对风景如画的促成,揭示了人眼在对自然风景图像化处理过程中,所抵达的自然与艺术、自然与人的同一。

          >>风景之美: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

          约翰·伯格说:“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制于我们的知识和信仰。”作者深刻认识到“观看的本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他在论著中用了大量篇幅梳理人类在欣赏风景时的“文化之眼”,探寻“如画”所呈现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其中包括“如画”审美倡导者吉尔平对视觉感受性和眼睛觉知的推崇,理查德·佩恩·奈特在“观念的联想”中揭示风景画对风景观看的引导与组织,康德的艺术为事物感知经验提供先验图形的阐释,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贡布里希的图式矫正理论在艺术美学层面对心中风景画图式的演绎投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见解,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形式文化哲学思路,还有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化实践等方面对“如画”内涵的进一步深化。这些都清晰全面地论证了“观看”的文化属性是由个体文化经验与整体文化实践共建的,从“人化自然”的角度揭示了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同一性。

          同时,在自然美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作者更是敏锐指出,“如画”的美学阐释也应避免陷入“以我观物”的迷雾中,仅从视觉及其文化角度出发常常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的走向,借助现象学视角可以克服文化视角在认知真理性和伦理合理性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因而,作者通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论证了自然美的本质是自然存在的一种本真现象,并以“美是存在的在场化状态”揭示了在自然风景审美中,自然向艺术的自行生成,从“自然的自行人化”的角度呈现了自然与人的同一。

          >>美的本质在风景如画中的现象

          “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美在于心与物的关系上面”,由此可见,在“如画”的美学阐释中,无论是视觉、文化的出发点,还是自然本真的存在,都属于外部研究,“风景如画”的美学根据还是要落脚在美感层面。作者引入自然目的论视野强调,自然审美的“畅神”正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审美者在欣赏中达到至乐之境,艺术审美则以承载美的人工制品为媒介,达到形式、主观的合目的性。美丽的风景之所以如画,正是因为二者在美感经验本质中的必然关联,从而在美的审美合目的性和人类自由并行中揭示了自然与艺术、自然与人的同一。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美”总是惹人注目。美是什么?思考者立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老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到《大希庇阿斯篇》中“美是难的”那声喟叹,从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到狄德罗对“美在关系”的论述,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孜孜不倦地探寻着美在形式与本质间的关联,有意无意间为后来者设定了一些审美标准。作者通过审美的同一性把自然和艺术关联起来,将其衍化为一个美学命题,为其它美学基础性问题提供经验性视野。

          >>结语

          通过“如画”这个美学命题,作者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阐释与探讨,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揭示了自然与艺术的同一性,为一元论美学思想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当代美学重建给予了指引,在当代语境下进一步完善了自然美学。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地方还需进一步思考:第一,该书着重从“自然美必然像艺术”的角度揭示论证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而在谈及“逼真”“艺术美必然像自然”时显得较为克制,这使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论断缺乏足够的洞察和论证。第二,形式和无形式、合目的和无目的的同一是否符合“如画”的审美实情,这一维度的辨析是否显示了美的本质?第三,“如画”所阐释的文化视角和现象学视角是否能够达到统一?以上问题都是笔者读完该论著后产生的好奇,期待看到王中原在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成果。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文学博士)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5(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