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生存欲求的认同、关注与评判

      作者:汲平2010-01-06 15:07:22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就中国现时的艺术状态而言,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尤其是裹挟着跨国资本的声威席卷而来的信息化集合,正把中国的社会现实融入一个日益符号化的地球村落。不管这是否是制造了一个“地球村”的幻觉,还是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已有的温壤里寻求到了自己的同道,但这样一个跨时代的文化事实是无论如何无法否认的。从前被压抑在边缘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了各种形态:以往保持“匿名”的艺术家及群体,频繁在国际展览上露面、曝光,成为与西方文化相异的代码,同时也从“飘泊 ”的境遇迈入“富足”的归宿,并诱惑着继来者的不断涌入;“70年一代”的艺术新人类浮出水面,他们对当下另类生存的敏感、参与和表达,有力地展现出新一代人的心灵图景;大众的、时尚的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并迅速占领了昔日为精英文化占据的空间;文化生产者在制造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地考虑到消费者的因素以及市场运作机制的重要性。这较之以往单一的政府组织与干预的创作状态,无疑是一大进步。当然,在艺术领域建立一种普遍性价值体系的努力,由于各种原因远没有获得预期的回应,反而变得更加艰难、含混,国家、民族、身份及各种利益集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上的差异性诉求远远超过以往,或许这就是构成我们这个时代艺术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艺术本无补于时艰,但予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心理需要却能起某种荡涤的作用,或激扬、或启迪、或抑制、或宣泄,不一而足。经过“八五”美术运动的洗礼,被颠倒了的过去已朱紫各显,人们为之神情气爽,可以说艺术在这方面的反思与荡涤已终结。90年代以后在寻求新起点的过程中,新生代、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等思潮以及崛起的装置、行为、影像等实验艺术样式,轰动一时,在美术史上的记载不容忽视。但同时也带来了两难的处境和选择,即中国当代艺术如何既要继续地开放与吸收,又不被西方的价值体系所殖民化,还要拒绝艺术商业化操作的诱惑。面对困境和选择,寻找真正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出路,保持纯粹独立的创作姿态,摆脱无形之手的支配而进入到自身文化场景的公共性空间,值得思考,更迫在眉睫。

          艺术总须有个驻足之所,立足于本土的现实,以自身正在发生作用的生存欲求作为创作的利用资源是中国当代艺术独立性的关键所在。因为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文化区域,人总是在现实的人生关系中表达自身的生成欲求和文化的创造精神的,人类的文化创造本性上就有着对客观人生现实的依赖。现实的人生关系是文化发展的本源力量,而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存在方式,参与着当代文化的建构。生食如斯,饮食男女,所关注的无非是现地的欲求,生活的嬗变,人们对切身的习见的事较之摸不着、弄不清的空谷足音更亲近,也比以往的某些虚构的乌托邦样式和情节更生动感人。其主要题旨在于表现时代变迁所造就的人们的生存本相,或叫作生存的价值取向。如今社会细胞的动向及生活变奏的主要趋向之一是谋取生存,表达意愿,实现欲求。每天发生的新事物和所获得资讯比以往更离奇动人,科技神话正加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实况,它同商业奇迹一起改变着我们已内在化了的传统人文观念和文化立场,改变生存现状成为人们最强烈的感受和思维方式,人们所着力的是在生活的拼搏中求取自身应有的位置。致力于这样表现的艺术家,同受众心神所系日夜所思相对应,受到注目、引起共鸣当然是很自然的。

          艺术中界定的所谓真实性理应是把现时的生存欲求呈现出来,从而完成艺术家对现实各种混合状态的思考。但因为避讳种种,以往称为现实主义的艺术是很少能表述出生动无比的复杂生存本相的。而今用当代艺术的手法来进行的现实阐述,比较多地表达出了人们说不出的人生况味,并给予世人以文化上的提示与警觉,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反拨与共鸣。这种情感力量来自于艺术家对现实的真诚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智性品质,对现实生存欲求不作粉饰,不事媚俗,如实地对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疮疤及一切虚伪的嘴脸尽力做毫不忌讳的揭示与表现。这种从自身的文化情境出发,紧密地贴近现实欲求的创作观念,当然仍是属于现实主义艺术范畴的,可以说它是一种发展、变异或分支。不过简单刻意于如实地反映现时的生活本身,不免造成主体意识的收敛,带有自然的客观形态,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于它主体的挑战性和批判性。批判与单纯的如实反应或反抗有所不同,批判应该是反省现实对于未来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应当承担的义务。

          在当今的艺术创作中,这种以现实生存欲求为主题的作品成为许多艺术家的兴奋点,他们试图在较深的层面上把握艺术的内在变革,而不是无原则地消解一切,更不是那种政治上失意式的叹息。他们无情地揭示出社会现实的无价值,用或悲或喜或无奈的手法表现出让人沉重、尴尬的视觉图像,这是融入了艺术家对自我生存体验和状态的叙述,是艺术家经过对现实社会的某一层面的亲身体察和主观入所产生的结果。它表现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状态,超越了一些前卫艺术的探索神话,走出了形式模仿的困境,开拓出了新的艺术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对现实生存的认同关注与反思批判应该是他们的追求的标志。


        转载自《美术观察》2000/8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5(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