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8-03 14:09:1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在宜兴众多的紫砂陶器中,紫砂花盆可谓是耀眼的品种。由于紫砂花盆具有色泽沉着、稳重大方、透气性好、种花不易烂根等诸多优点,因此深受世人的喜爱。高档紫砂花盆除了要求做工精到、用料讲究、造型美观外,装饰也是十分重要的。紫砂花盆的装饰手法较多:有书画陶刻、泥绘、彩绘、粉色泥、铺砂、绞泥、嵌色泥、图案、凹凸线、瓷釉、镂空、包金、彩釉、镶金银丝、以及堆、雕、塑、捏、印等,其中书画陶刻是最常见、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宜兴紫砂花盆始于北宋,盛于明清,随着紫砂花盆的出现也就相应地出现了紫砂花盆的陶刻装饰。明万历年间,供春、时大彬等制陶高手开始用竹刀在陶器底部镌刻自己的姓名,成为制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拉开了花盆陶刻的序幕。随后陈共之、汪大心等专为陶工代书铭刻,被誉为“陶之中书君”。清嘉庆、道光年间,书画篆刻家溧阳县令陈曼生,亲自刻陶,并带动了一批文人参与紫砂陶刻,如江听香、郭频伽、瞿应紹、朱石梅、高爽泉等。书画家董其昌、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唐云、朱屺瞻、冯其庸、陈大羽、程十发、启功、韩美林(还有很多不再例举)以及一些文人、书画爱好者等,也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紫砂陶刻的领域,他们大都在紫砂壶或盆上作书作画,然后由专业的陶刻工雕刻。文人与陶工的合作,大大地提高了紫砂花盆的文化艺术品味。从清代邵云开始,在紫砂行业中开始形成了专门从事紫砂陶刻的工种,人称“刻字先生”,很受世人尊重。从此紫砂花盆的陶刻由少量进入了批量阶段,他们师承徒习,沿袭至今。其中著名的有卢兰芳、陈少亭、跋陶、企陶、潜陶、岩如、缶硕(多为艺名)等。新中国成立后,宜兴紫砂盆器事业突飞猛进,得到了大力开发。陶刻花盆进入“万货”时期。时至今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贸组织的加入,紫砂“厂盆”又被家庭“作坊盆”所替代,形成了百家争鸣,一片繁荣的大好景象。现代宜兴紫砂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批专业陶刻人才,如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束旦生等。
由于紫砂花盆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大至数米、小到方寸,这也为陶刻书画的构图,造成一定的难度。方盆最易构图,圆盆、怪盆及其它较难布局,一般紫砂花盆陶刻的构图,都是根据花盆的造型然后再结合书画构图而定。如占三留一、对角构图、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z字形构图、#字参差构图、平行线构图(要长短变化)等。讲究实主、黑白、粗细、虚实、曲直、刚柔、动静、光毛的对比等。另外也有一些别出心裁,打破常规的构图,这些一般是在圆盆、陶艺盆和怪盆上出现,这里不再例举。
紫砂花盆陶刻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要考虑“切花、切盆、切情”大盆宜远看,着意气势宏伟;小盆适近观,讲究怡情清雅;微盆为掌玩,追求趣味精妙。书画上山水、花鸟、人物、动物、变形图案等,或工或写、或深或浅、或远或近,无所不能,书法上正、行、草、隶、篆等,或粗或细、或大或小、或润或枯,无所不可;线条的顿挫逆扬、轻重急徐,都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要是借鉴我国古代碑刻、篆刻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刀法。它既不同于碑刻、篆刻的刀法,又具有碑刻、篆刻的艺术效果。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主要分阳刻与阴刻两大类。阳刻就是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凸”出来,主要表现形式有平刮阳刻、砂地阳刻等,都属浮雕刻法。阴刻是指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凹”下去,主要分单刀、双刀、沙地三种刀法。单刀又分刮和刻,是以刀代笔,直接写刻,轻重顿挫得体。主要表现形式:刮(比较浅,有墨润感)、刻(比较深,金石味浓)。双刀是指把所要刻的笔画线条两边下刀,中间起底。主要表现形式有:三角底、圆弧底、平底、沙地底、和不规则底。沙地底刻法是用刀尖一点一点的挑琢出来,使其象沙地一样,主要表现形式有平底沙地(同双刀沙地底),圆弧底沙地。另外还有双刀与沙地结合法,单刀与双刀结合法,单刀加刀法,多刀法等。单刀加刀法通常是单刀空刻,再局部加刀,一般加刀在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处。多刀法是在笔画中施以三刀或多刀。
以上刀法可以相互参融而形成另外的刀法,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运用肘、腕、指力和转动坯体结合操作,达不到理想效果时,只要不刻出线形之外,还可稍作修改,有时可根据线条的变化,把几种刀法结合起来,形成多变的刀法。切不可死守一二种刀法,更不能把所有的有变化的笔画都一样用同一种刀法来刻。比如毛笔作书画时,细线是毛笔的锋尖画出来的,用单刀或双刀刻法效果都很好,当笔画比较粗时,笔锋就会跟着展开,画出的线条象排刷刷出来的一样,这时再采用上面的细线刻法就不行了,要改用双刀“平底”或“沙地底”刻法就比较恰当了;再如使用毛笔作书、画时,有中锋、侧锋及中侧锋变换的过程,刻时要根据笔锋的变化,不断地改变刀锋,刀随笔锋,随时变化,笔锋朝着哪个方向走,刀锋也要朝着哪个方向刻,这样刻出来的效果更加强了毛笔的韵味。否则即使是把一幅很好的书画墨痕全部刻掉也未必能刻出作品的神韵来。
紫砂花盆的陶刻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艺,它不但要求作者要具有一定的书法、绘画基础,还要具有一定的刀法功力,最关键的是能把这三者有机的、恰倒好处的结合起来。陶刻刀法既能充分表现出书法味、国画味、又能表现出书卷味、金石味、关键看如何运用。
书画陶刻的装饰,提升了紫砂花盆的艺术档次,“盆随字贵,字以盆传”。一件好的紫砂陶刻花盆是集书法、绘画、陶艺、金石、雕刻、诗词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除了紫砂花盆本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也是一件艺术珍品。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陶刻紫砂花盆越来越受各界的青睐。我们作为紫砂陶刻艺人,深感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们应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道德修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的、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向更加辉煌的艺术领域。
以上是本人在紫砂陶刻艺术长期实践中的一点认识和感想,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及盆艺爱好者帮助提高,不足之处,予以指正。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汪成琼(艺名海陶),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徐悲鸿艺术研究会理事 宜兴紫砂协会会员,壶艺作品以光货为主,注重造型的神韵与气度,传统中求新意,文雅中求情趣,时有新作问世,创作了不少的壶艺珍品,装饰上以陶刻为主,富书画韵味,对曼生、子冶、任淦庭等前代名家的刀法有较深入的研究,主张“刀随笔意”,山水、花鸟、人物俱佳,“趣味小品堪称一绝”,有“陶刻虎王”之美誉。作品融书法、绘画、篆刻、诗词、陶艺、雕塑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博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