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傲家邦——“梦绕潍州·徐健书法艺术展”序
刘洪彪
40岁回家乡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这件事徐健已琢磨好长时间,准备了两年。其实,28岁那年,徐健在军校读书,就在长沙举办了第一次个展;32岁那年,徐健在某军校深造,又在上海举办了第二次个展;36岁那年,北京一家茶社为徐健设立书法工作室,他又举办了茶文化主题的书法观摩展。他的这些举动至少说明三个问题:徐健非常年轻就活跃在书坛;他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青年人;他有极强的方向感、自信心和执行力。选择自己人生之旅的“不惑之年”这个节点回家乡办展览,显然,徐健是想将相对成熟的思悟和作品奉献给养育过他的乡土和乡人。我觉得,这是一个朴素、美好的心愿,是一个温暖、积极的行为。
徐健把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诗稿发给我看,吟读间,一句“久住不关风与月,却教游子傲家邦”触动了我。我也是离开家乡40多年的游子,我知道家乡是一个极其普通甚至很不起眼的地方,但我能罗列出一连串让人听了啧啧称羡的家乡特色和殊荣。徐健平时提及家乡、谈及往事,也是双眼明亮、一脸温馨。那享誉世界的风筝、平展宽阔的大道;那“险幽奇秀”的“鲁中仙”、“鱼跃鸢飞”的“潍水边”;那充满诱惑的“陈味道”、难以忘怀的“旧容颜”……他的每一次口头念叨和笔下描述,都在反复蓄积着“游子傲家邦”的浓情蜜意。他自造了“梦绕潍州”一词作为回乡书法艺术展的主题,又细分“潍州风物”“潍州胜境”“潍州旧迹”“潍州杂咏”“潍州乡梦”五个部分,更以乡中景致为对象,自作《新潍州十景》古体诗十首,笔歌墨颂的都是自己深爱的古潍州和新潍坊。由此可知,徐健对家乡的历史履迹和现实发展无不引以为自豪与骄傲。
触动我的那句“游子傲家邦”,一方面是因为游子将故乡引以为骄傲的怀旧感恩情愫,另一方面还有故乡将出门在外、历练成才的游子引以为骄傲的牵挂与念想。简言之,是游子以家乡为骄傲,家乡为游子而骄傲。十数家党政部门、文化机构作为“梦绕潍州·徐健书法艺术展”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足以说明家乡对游子的关怀。
当然,徐健是值得家乡为之骄傲的。他17岁入伍,尚在士兵阶段已临帖习字。因工作关系,我们靠得近,将近20年的相处,我看着他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过来。他既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又好学上进、求知欲强;既善于交游、视野开阔,又耐得寂寞、用志不分;既写得了朗朗上口的歌词白话,又吟得出工整对仗的律诗文言;既能唱粗犷的摇滚、淳朴的民谣,又爱听传统的戏曲、经典的交响……他的这种文心修养、艺质锻炼和审美通感的谋求,恰恰是中国书法从实用功能转向艺术功能后当代书法家应有的修为方向。正是因了上述诸方面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勤奋,徐健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沉潜于汉魏晋唐间,浸淫于真草隶篆里,逐渐找寻并打造出一种辨识度极强的笔墨语言和隶书样式——汉隶、汉草、简帛书混搭融合的徐健式隶书。
书法家要在青年时期出风格、成面目,且获得专家学者认可赞同和书友同道追慕效仿,没有异禀之天赋和刻苦之探求是不可能的,徐健算是凤毛鳞角之其一。潍坊是文化古城、书画名乡、收藏重镇,乡中走出一个已有优异表现、更有巨大潜能的文墨才俊,当然是值得骄傲的。
进入不惑之年的徐健,在书法家中只能算作青年,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期望并相信他能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徐出机杼,健步远行。
2017年8月9日于京北逆坂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