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慈禧太后座便器的神秘面纱

      作者:汲平2012-08-15 16:47:04 来源:新浪收藏
         慈禧太后的座便器

          ——明清皇宫便具与手纸

          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内,上至皇帝、后妃,下迄宫女太监,侍卫人员,以及盛大典礼和平日上朝拜见的王公大臣,人数众多,在哪里解大小便?粪便又如何处理?有关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通过文献的零星记载及清宫藏的便器实物,多少能够窥视皇宫大内除溷的大致情况来。据李诩《戒庵漫笔》和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明清皇宫“宫人多用粪车,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以空车拥入一换。”虽只寥寥数语,一带而过,已能略见端倪。

          另据明•刘若愚《酌中志》记载,在干清门围墙之内,左右廊庑之间朝南半间房,曰“东夹墙”和“西夹墙”处,“皆宫眷、内官便溺之所”。另外,隆宗门外慈宁宫东小门内有北司房,即文书房;再南是司礼监掌管处,“即两班四拨写字所居也,亦有茅房、木桶,为便溺之所”,也称之为“西茅”。看来,所谓“便溺之所”、“西茅”等,即是明宫内廷所设置的厕所。在厕所宫墙之外,有宫内监“净军”值班,随时打扫卫生。于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开玄武门(即神武门)及各小门,“放夫匠及打扫净军抬运堆积冀壤”。

          明宫内使用的卫生纸(俗稻草纸),由宝钞司(其址在紫禁城西华门外南花园)负责制造。宝钞司左临河,后倚河,专有泡稻草池,有作坊七十二房。草纸“竖不足二尺,阔不足三尺,各用廉抄成一张,即以独轮小车,运至平地晒干,类总入库。每岁进宫中,备宫人使用。”这类供宫人使用的草纸,较粗糙,而“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以川中贡野蚕所吐成茧,织以成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弃掷。”(明谢肇制《五杂俎》)至晚明时期,皇帝所用的卫生草纸,一是“惟市买杭州好草纸用之”;二是专由“内宫监纸房抄造,淡黄色,绵软细厚,裁方可三寸余,进交管净近侍收”,而非宝钞司造也。

          清宫中茅厕则主要采用便器的形式,存放便具的处所称为“净房”。解大溲时,盆内盛炭灰,解完后用炭灰盖严;解小溲不用炭灰,解完倒进恭桶里,用盖盖好。每天由小太监清理后,将便盆刷洗干净。皇帝、后妃们专用的便器称为“官房”,并有专门的太监保管,若需要时则令太监或宫女传“官房”;平时不放在寝宫内。其他下等人用的便具称“便盆”。

          官房有长方和椭圆两种形式,用木、锡或瓷制成。木制大都镶安锡里,形如抽屉,外有木框,框上开椭圆形口,周围辅以软衬,口上有盖;便屉可以拉出。这种便具多为帝后所专用。据金易《宫女谈往録》介绍,慈禧大后所用的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外表雕成大壁虎,四爪抓地,成为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肚子鼓鼓的,为宫房的盆屉;尾巴卷起,尾梢折回和尾根相交形成“8”字形,为官房的后把手;壁虎下颔稍稍鼓起,可以托住,为前把手。壁虎嘴微张,口内衔手纸。两眼镶宝石。壁虎脊背即官房口,椭圆形。上有盖,正中卧一条螭虎,作为提手。使用时,打开盖子,坐在上面。官房内放些干松香木细末,便物下坠后,立即陷入香木末里。

          次一等的木质锡里便具,结构大体相同,没什么装饰。现在故宫内还藏有一个,长61.5厘米、宽31厘米、高31厘米;下有3.5厘米高的腿足,上平面开出长35厘米、宽18.5厘米的椭圆形洞口;靠前端堵头开方口,装一具宽 21.5厘米、高15厘米、长58.5厘米的抽屉;抽屉内镶安锡皮里。此器木质不重,可能是香楠木,外罩柿红油。

          还有盆式“官房”,以锡质居多。常见的为椭圆形,大小不等。盆上有木盖,盖正中安银锭形钮。有的还在里口沿下镶一圈带槽锡条。盆的一头开出与槽口平行的扁口,另用一块锡板随盆内形状做成椭圆形抽拉盖,盖的一头安拉环,使用时可以从盆外将盖板拉出。用后插上锡盖,再将上口木盖盖好,可以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因颠簸震动而造成的脏物外溢。使用这种便盆,还要配有便凳,亦称“恭凳”、“茅凳”。便凳四足与常用坐凳无异,只是较矮。坐面开椭圆形口,有的把坐面前边开通,便盆可以从凳前腿间放入凳下。还有一种圆形夜壶,高 11.6厘米,也属于锡金属制品,口上附盖,侧处有提梁,外面包一层黄色锦缎。质地精细,做工考究。

          据金易《宫女谈往録》讲,西太后的专用官房有人专管。老太后—说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分头准备。一个去传唤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管官房太监须终日值班伺候,所以宫女去叫,点首即来。官房用绣着云龙的黄布套裹着,由太监顶在头上,送至寝宫门外。请跪安后,打开黄龙布套,取出官房,由宫女捧进寝宫里的净房(寝室净房,设在卧室床的右侧,明面装一扇或两扇小门儿,里面是一个不足一米宽的死夹道儿,专为解便之用)。这时,另一个宫女已取来油布,铺在净房地上,将官房放在油布上。又一宫女拿来手纸,放进壁虎(即壁虎官房)嘴里。待太后恭事完毕,仍由宫女将官房捧出寝宫,管官房太监双手接过官房,仍用黄龙套包好,举到头上顶出去。清除脏物后,重新擦抹干净,再填充香木细末放好,以备下次再用。

          另据清史专家孟森《记陶兰泉谈清孝钦时事二则》一文记载,光褚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太后坐火车谒西陵,商务大臣盛宣怀和北洋大臣袁世凯为讨好西太后,不仅抢修了京庐铁路,使其和庐(卢沟桥)汉(汉口)铁路相接,还特制了专用龙车。龙车内安置了舒适的卧室,在卧室床侧另辟一门,门里是街生间,备有“如意桶”,即便溺器。桶外以宫绒缎为套,如同绣墩。这在当时可算是登峰造极的高级卫生设备。

          慈禧太后所用草纸,是细软的白棉纸,宫女们要先将一大张白棉纸分开裁好,然后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垫上湿布,用热熨斗熨两遍,把纸毛熨倒。不带毛的纸发滑,而带毛的纸又发涩,只有把纸毛熨倒了的纸最好用。折迭好后随时备用。

          据清宫陈姓老宫监讲,光褚皇帝居养心殿时,“便所在寝宫套殿。小便用锡夜壹,大便用腰圆盆,或磁或锡或木盆。有蹲足架盆,用时内垫以纸,大便用纸,即用揉过去硝之裱心纸”。还有老宫监回忆,“娘娘行便溺之盆,木匣盛着,外付布套。便溺不出寝宫,完毕后木盆在下屋洗涮,凡太监不能近事,均由下屋女子承当”。上面谈到的几种便器,除磁便壶故宫博物院没有外,其余均有收藏。

          宫中后妃、嫔等主位众多,分居各宫,各处成千的宫女、太监也要有存放便溺用具的埸所。这个场所,宫里称之为净房,常设在各宫院配房之后的小屋内。净房内备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每次恭后,都要将便溺处理好,盖好盖子,将便盆擦抹干净,放于茅凳之下,以供后来者使用。通常情况,在紧靠净房不远,还另设一屋,内设板床、柜橱等物,是专为主子传唤官房的太监值班室,也称为“净房”。这从清代档案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据《三海各殿座添做、改做、装修床张等项做法清册》载:“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四日传:迎祥馆后添盖木板棚净房一座,见方八尺,起脊,两山挂博缝,前檐夹门窗,木坎墙代风门一槽。新样城砖底盘,宽八寸,屋内尺二方砖地面。前檐新样城砖接脚。上顶挽灰泥背一层,青灰背二层。板棚外皮并外檐装修油饰柿红油。屋内茅橙两个,大灰槽二个。”“东群房内添做挂面床一分,面宽一丈零二寸,进深四尺九寸五分,高一尺五寸五分。柜橱一张,高二尺七寸,宽三尺,深一尺七寸,油黄油。大灰槽二个,见方一尺四寸。小灰槽十二个,见方九寸。俱油朱红油。檥子、拐子、御前巴掌各三分,油红硍朱油。六腿盆架二个。小板橙六个。茅橙二个。”

          依笔者分析,床是供值班太监休息用的,柜橱是存放零用杂物的,灰槽是盛炭灰以供清除赃物和擦抹便具时用的,檥子、拐子、御前巴掌是净房内常用的工具。这些净房分布在皇宫内各个角落。《圆明园堂谕司谕档》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八日一份承恩堂改建工程的谕旨,有“东西净房二间撤去,着照转角房加高”的记载。可知每个院落设两处净房。由此证明,宫内太监、宫女等解溲是男女分开的。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这些便溺用具多被清理出去,留下的空屋子与其他屋子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就给后人留下明清宫中没有厕所的疑问。实际上,明

          清宫中的“便溺之所”“净房”,就是厕所的代名词儿。(载于《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2012年第四期,作者:胡德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扬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8(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