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胡林,1963年12月生、汉族,字墨林、号明山悟禅人,书斋名:林艺轩,湖南芷江人,先后毕业于怀化学院美术系、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曾深造于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
广州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研究生课程班,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怀化市国画院副院长、秘书长。湖南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九歌书画院特聘画家、湖南艺术设计家协会会员。
先后师从杨晓村、易图境、莫高翔教授、王迎春研究员、龙瑞院长、博士生导师杜滋龄。出版有中国艺术家选集《国画家.胡林》专集、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从书《胡林作品》专集、《胡林水墨画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9收藏年鉴人物志:胡林卷》等。湖南卫视“艺术玩家”栏目曾进行专题介绍。参加2008“艺术湖南”美术作品晋京展,荣获2009湖湘画坛十大年度人物,2016年参加北京宋庄京华美术馆水墨新语高研班导师联展。
《家园》180×230cm 纸本水墨
水墨人物画在禅境中的意趣表现
文/师古
我与胡林先生相识应该是在二十年前的怀化师专美术系,那时他还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大学老师,当然是他的美术作品,是他宁静淡泊的性情在冥冥之中与我结下的这份尘缘。
岁月在指尖是难以抵挡风雨追赶的,而只有绘画艺术的生命在传统与现代厮磨中会放出异样的光彩,这也给他的美术教学及国画创作注入了青春活力。他怀揣着一份执着坚定的信念,不分春、夏、秋、冬的在墨海中求索,思考着传统国画与现代水墨画笔墨语言的结合问题,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与耕耘,从而使他的绘画创作水平不断的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
《苗家老庚》220×130cm
胡林先生现为怀化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他主攻水墨人物画,兼画国画花卉,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看重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结合的意义,注重国画笔墨语言锻造与艺术个性的培养,走过了许多艰难的求索之路:1985年他赶赴北京拜卢沉、周思聪两位大师学习水墨人物画,在学习中他刻苦勤奋,认真揣摩,显示出了很好的禀赋,得到了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并与两位老师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消夏图》138×69cm 纸本水墨
翌年在卢沉先生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国画研究院(现在的中国国家画院)再次深造,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除了五六个小时的睡觉时间以外,他就是把整个的身心扑在了画画当中,要不临摹、要不写生、要不速写、要不创作、要不坐在导师们的画前细心地浏览拜读,求证绘画中的某些难点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艺术道路上表现出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得到了王迎春、龙瑞两位导师由衷地称赞并倾心教导,使他的中国人物画在感悟与践行中突飞猛进。
《古梅树下》138×69cm 纸本水墨
1993年因学院美术系要组建设计专业,他受学院领导的重托,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交叉学科的美术学习使他受益匪浅,扩大了他美术的视野,也为他今后的绘画创作注入了新的营养。2006年9月已是副教授的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学习,这一时期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繁荣的一个黄金期,他对绘画艺术的学习访问,开阔了他的视野,提升了他的艺术品味和艺术的境界,他从心底记录下了所感受到的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些瞬间与辉煌,结交了一大帮画界的同学、朋友,他们对胡林先生的绘画思想、绘画表现、绘画方向都给予了帮助和影响,他这次在京访学收获是巨大的。
《籍赏竹》138×69cm 纸本水墨
胡林先生早期的人物画作品是以写实手法占主导地位的学院派,他一边创作一边教学一边思考,奠定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意趣,如《男学生》《女大学生》《守夜人》等中国画人物作品都属于这个范畴。他在不断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挤时间画了大量人物速写和人物素描,同时在他求知的眼光不断地转向北京的时候,强大了他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他创作的源泉,其形象思维的超凡与他创新的能力都凸显在了他的作品中,并在观众或读者的心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现。2007年湖南卫视“艺术玩家”作专题对其绘画创作以及个人画展进行了集中展播与介绍,他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八月苗岭》随2008年的“艺术湖南”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了好评。
《曹孟德著诗图》138×69cm 纸本水墨
因此,胡林先生在2009年的湖南画坛书坛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9年湖南画坛十大年度杰出人物”。
胡林先生的中国人物画有了自己很好的走势与定位,并且有了品味,有了档次,我非常欣赏和喜爱,我在由冯远先生主编的《中国画廊全集》一书中也读到了他的中国画人物作品,如《读佛祖经文》《松风高士图》《读诗品月图》《东坡居士观荷图》《东坡品砚》《竹林七贤》等等作品。这是一部刊登了许多名家作品的画集,胡林先生的作品也在其列,充分说明了他绘画理念的前卫与绘画思想的转变与成熟,他的作品得到了画界的认可和肯定,他接连被湖南、北京多家画院聘请为专职画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品石听琴》138×69cm 纸本水墨
我记得黄宾虹的一句话“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用它来形容胡林先生的作品的抽象意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他的中国人物画的意念与意象以中国传统的绘画思想为根基,在似与不似之间,用笔用墨简洁,有意趣的欢悦,也有思想的深度,2017年即将刊登在《两岸美术》上的专题美术作品有8幅,我有幸,率先目睹,这些作品使我眼前一亮,也很入我心,其中有人物画罗汉系列作品4幅,花卉写意作品2幅,花卉工笔作品2幅。罗汉系列《罗沽罗罗汉》、《半托迦罗汉》、《苏频陀罗汉》、《那伽犀那罗汉》是他从追求学院派造型艺术风格转变到现在追求传统绘画风格、现代笔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陶渊明》13×69cm 纸本水墨
一尊站姿罗汉面右侧,手拿竹杖,长衫,慈眉善目,另三尊罗汉为坐式,面目透着智慧和吉祥。罗汉的头部造型多用淡墨,并饰以淡彩,眉骨、颧骨、下颚骨、头骨的结构特别突出,极尽夸张眼、嘴、鼻、耳部的造型和传神功能。衣着淡墨勾画,线条简练,手自然地握住枯墨的竹杖,四罗汉形态各异,形神兼备,仙风道骨与不同凡俗的思想表现随着画面的主体自然而然地流露,非常生动鲜明。四罗汉图均配有纵向两至四行隶书,几十字不等的变形而略兼魏碑风格的书法,再在恰当处配以若干印章,充分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象和远离俗世的几份禅意。可以看出胡林先生的罗汉人物图系列从整体构思、布局,再到用墨用色,给人以古朴、成熟、清新、空旷的感觉,也凸显了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铺”以及“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绘画理念,同时表现出了一种朴素的佛教思想,是追求意象,追求气韵,追求禅境思想的好作品。
《竹园琴声》69×138cm 纸本水墨
胡林先生擅长人物画,他创作的作品有传统绘画的成分,也有现代绘画的元素,他除了画人物,他对花卉和书法以及篆刻、诗歌的爱好也情有独钟。在他的画室“林艺轩”里我经常看到他在作画、写书法或作诗的身影,当他完成一幅作品,用一手漂亮的字题上一首诗歌,钤上自己篆刻的印章时,那扑面而来的书卷气,那慢慢盛开的诗情画意和那无比的快乐与幸福感我真是无法言表。他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画家,也是大学里一位以身作则,德才兼备的老师,他练就的一身硬功夫,即将在《两岸美术》的4幅花卉作品里读出:写意《墨竹图》以卧竹横式构图,一枝枝墨杆破岩而出,凌霄而苍劲,侧锋入笔,墨叶的大小浓淡相间里如刀刺风,再题上诗款钤上印章,颇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他的墨竹多以卧竹展现,叶细长如刀,有自己的特点;写意《梅花图》虬枝横走,花朵稀疏而简单,奔放中显得苍老而遒劲;工笔《芙蓉花》在层层渲染的墨色里淡雅恬静和华贵;工笔《荷花》又在层层设色中,肥大的叶与那出水的花朵亭亭净植,争相斗艳,一瞬间他几十年在课堂上带学生画画练就的绘画功底和心性也随之跃然纸上。
《伯牙抚琴》69×138cm 纸本水墨
胡林先生具备了一个优秀画家和优秀教师的品质与画技,在他的作品里蕴含了画理、画意、画趣,有“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哲思。画如其人,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位相交如水的君子,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人物画充满了禅境的画理,就是一种美好,一种真性情,一种淡泊的人生处事的思想在画中的真实显现,这种思想始终在潜移默化着观众与读者的心灵。
2017年6月末写于市博物馆书斋
《东坡先生读书图》136×68cm
论水墨人物画造型与表现
——“意象造型”的书写性笔墨
胡林/文
[摘要]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强调主观情思及抒情性情感表达,造型上要运用“意象造型”,用笔用墨要偏重其书写性。书写性笔墨对造型的统摄力越强,统一就越明显,作品的意境就越感人。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意象造型”“书写性”“笔墨”
中国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景观”中最茂盛的尊贵族群,它以独特的艺术方式阐释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写意人物画便是这一族群中粗壮而结实一株,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依然苍翠茂盛,中国美术史记载的春秋战国人物帛画《龙凤人物图》、《御龙图》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宋代梁楷首创的大写意《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也有近千年,明代陈老莲的《水浒叶子》,清代任伯年的肖像及仕女、高士人物画再次将它推向高峰。现代大师蒋兆和《流民图》以坚实的造型、苍劲的笔调,黄胄新疆题材的写意人物以流畅、抒情、率真的“复线”用笔再次书写了它辉煌的历史,二十世纪末它有了一个新的名称——水墨人物画。
《罗汉图2》180×95cm 纸本水墨
水墨人物画也称“写意人物画”,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写意性”通过写意的笔法进行造型创作。从水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内容题材的表现难度来看,水墨人物画的造型难度要大于其它二种,东晋画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一书中写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①。
“意象造型”表现,强调它的书写性、抒情性。对中国理论上讲的“书画同源”要进一步深入了解
《罗汉图3》180×95cm 纸本水墨
一、 “意象造型”是一种表达人的主观情思与情感的艺术造型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强调主观情思及抒情性情感表达,造型上要运用“意象造型”,用笔用墨要偏重其书写性。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很早就重视画家主观情思表现,强调艺术家个人的内在人品、胸次、气质、情性、意兴的重要性。艺术家表现不再着眼于客观对象之形神气韵。而专注于艺术家个人内在的精神情思和气韵意兴,使水墨画所洋溢的抒情写意性艺术体现为一种哲思,一种自我的精神、情感的升华,一种民族精神在绘画中的延续。
《清新荷塘》180×80cm 纸本水墨
水墨人物画的“意象造型”所反映的完全是画家胸中之“心象”或“意象”的迹化或“外化”之物,即所谓意象表现。意者:意思、意味,象者:形象、物象[词海:注解],也就是有意思有味道的形象表现,它是以“意象造型”为造型手段的。这种“意象造型”它不同于注重视觉真实、以形似为目的表现景物的“写实造型”,也不同于抽象艺术绘画脱离客观物象,找不到自然具体物象的“抽象超越”。而是既感悟造化,又依据心源,达到物我之间,一种交溶的和谐。这种“意象造型”离不开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提炼与超越。更要求自然合度,气韵生动,神完意美。这种意象表现既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主观创造性,又非完全脱离视觉经验的纯抽象表现,它有较好的审美普遍性特点,在美学思想上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画中有诗”,追求“诗情画意”的文学意味的“意象造型”形式。它还需要用文学的艺术思想和书法的美学观念来指导画中的“意象造型”,并在水墨画中充分地表现艺术家的梦境,文人的书卷气,使其成为一种讲境界、讲格调、讲品味的艺术。
《仰首新篁》180×85cm 纸本水墨
二、“意象造型”与书写性笔墨形式统一是艺术的标准,也是水墨人物画的追求
1. 中国水墨画“意象造型”的书写性与笔墨、形式、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线为代表,线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高度概括提炼后形成的主观艺术语言形式。以线为造型手段的中国水墨画表现的是一种“意象造型”精神。而线必须是以书写形式来完成,无论是书法中的线还是画中的线,只有用书写方式才能完美表达它自身的内涵。
书写性来源于书法,汉代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谈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书写性能使人的情感自觉或不自觉地外泄出来,并得以轻松诉诸表现。特别是在激情状态下,尤其如此。其隐含的便是自身的存在及情感价值。
《文玩》54×30cm 纸本水墨
书写中的笔触也是其表现水墨人物画的重要一环,书写性的情感要通过笔及墨在宣纸上的笔触来造型表达,传统称之为“笔墨”关系。用笔有笔调,古人谓之笔法,蔡邕在《九势》一书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逆锋、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此名九势。”九势虽是针对书法而言的,但“书画同源”,书法中的笔法可借鉴。画中的笔调也是通过运笔的起伏跌宕呈现出来的频率基调。“提、按、顿、挫”表现为用笔的上下运动频率,“轻、重、缓、急”表现用笔的水平运动频率。笔调仿佛音乐中的旋律,随着绘画过程展现其价值,情调与笔调的时间节奏相统一为“同律”。
用墨有墨调,通过对墨的“润、枯、浓、淡”的侧重性运用,形成具有变化的墨白整体效果,墨调浓重适合于表现阳刚、庄重、丰实,墨调清淡宜于呈现阴柔、虚实、淡泊,墨调润泽长于显示华滋、秀润、丽质,墨调枯竭易于展现苍劲、厚朴、无华,各种墨调的墨法组合起来可形成有节奏的表现阶梯。统一笔墨形式及风格是“意象造型”书写性的完美追求及结果。它必须对构图、笔调、墨调有一个有机的融合,方能呈现出整体氛围,才能达到一定的绘画意境,作品意境中透露出的情感越浓烈。书写性笔墨对造型的统摄力越强、统一就越明显、作品的意境就越感人。
《清雅之气》54×30cm 纸本水墨
2. 西洋绘画的笔触、书写性与主观情感抒发
西洋绘画虽然与中国绘画有本质的区别,但因十九世纪末以来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也开始将主观抒情写意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用之于油画中,形成了有笔触及书写性油彩的油画作品,这一现象是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完成这次飞跃的是后期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特别是梵高在《向日葵》、《自画像》、《咖啡店之夜》等作品,把发至生命深处的情感、狂热、激动的情绪,通过笔触、线条、书写性油彩表现了出来。他认为艺术是“传达自己的印象——这仅是艺术家的第一个任务,第二个,而且是最主要的任务,是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感情”②。梵高的作品以其燃烧的热情给大自然以生命。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对线及书写性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理论界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就其画意来说,和我国某些文人画有共同之处。立体派的开山大师毕加索的作品也是用强烈的笔触及书写性的线条及色块,以独特的风格表现他的主观世界。
《清赏》54×30cm 纸本水墨
三、继承与开拓水墨人物画的“意象造型”是保持中国味的基本,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在“国际化”、“全球化”的文化口号成为时髦语时,我们更应该强化和挖掘自己民族文化中有个性的表现语言。中国艺术是在几千年文明的基础上,是在通过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宗文化等主流文化的基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具备了一种“内敛”的价值意识,坚持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造就了中国艺术以景象为原象,以意象为本体,以天地为生成变化的天人和一的理想、梦幻境界。“民族的精神是国民艺术的血肉,外界思想是国民艺术的滋补品”③(潘天涛语)“现在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发扬我们民学的精神,向世界伸开臂膀,准备和任何来者握手”(黄宾虹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在最近的中央电视二台《大家》栏目里跟主持说:“中国油画就目前来说,很难达到一个高度,因为它是外来品种,人家已把“十八班武艺”都玩过了。而真正有希望的是从传统土壤里诞生的水墨画,它能与世界高层艺术抗衡、比肩。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推进,经济迅猛发展后,文化必然产生强势,这时以国学为底子的中国水墨画将代表中国民族形象与世界艺术强国,美国、英国、欧盟诸国的艺术界一流大师对话。”
《赏莲》54×30cm 纸本水墨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画的基本骨骼元素,离开了它就没有中国味,也就产生不了有诗意、有境界的水墨画作品,与西方艺术界的对话就更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意象造型”及笔触、书写性笔墨(或油彩),不论是在中国水墨画,还是西方油画中都有所体现。只是在中国传统艺术的长河中它出现得早,表现的较为深刻。它更适合中国人的情感、诗境的表达。更适合中国的绘画材料及工具。保持和发扬这种既有传统又很现代的水墨人物画的造型及表现形式,能起到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的作用。为继承和开拓中国艺术的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 、②中国文化精华全集,艺术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第一版
③ 潘天涛,《中国绘画史略》
《沅州石雕》54×30cm 纸本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