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军法2012-07-14 09:52:54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李铎先生,是我国书坛上一位享誉海内外的 著名书法家。其书风古拙苍劲,刚健老辣,备受书界关注,赢得了无数书法爱好者的推崇。
我和李铎先生相识在1986年的秋天,从相识到相知,与先生交往十几载,不仅领略到先生治学严谨的态度,更仰慕他的为人。先生为人坦率,刚直不阿,其品德风范受到同道及朋友的广泛赞誉。
李铎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备尝人间苦雨,这些非但没有能使其俯世就势,反而铸就了他坚强的个性。他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誓,积极向人生挑战、拼搏于艺术的研习未尝敢废一日。先生坚强性格的另一面则是善良。对自己生活要求简朴,对朋友群众慷慨解囊,以济其贫。先生对人民、对国家更是报以拳拳之心,先后为抗洪救灾、希望工程捐款达几十万元,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艺术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李铎先生爱才惜才,扶掖后学。对无数慕名上门求教的书法爱好者循循善诱,诲之不倦,或指出迷津,或点名路途,或嘉言相勉。先生声誉既高,又兼待人谦恭,故一时从者如云,有学书者,有习画者,有学诗者,先生为之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从不收取任何报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深为书界后学爱戴。
古人论书常将书品人品并提,盖书品实乃人品的物化形式。这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但人品高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书品,则大体不错,我认为李铎先生的人品与书品是完美和统一的。
提起李铎先生的书法艺术,确是有口皆碑。先生于书法之外,还擅长国画,工诗等。有多部书作问世。先生先临柳公权、颜真卿,后临欧阳询,后来又便临二王、苏东坡、黄庭坚、王铎等历代名家的书迹,并上追秦篆、石鼓、汉隶、甲骨、竹木简牍与金文铭书常揣摩玩味,包括今人时贤,也曾留心研究、借鉴。经过多年的苦练,广搜博取,由临而立,由变到创,成功地跨越世称“郭沫若第二”美誉的转变。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书法界同仁的公认。正如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读完先生书后说:“他的字苍老雄劲,险绝奔放。有了《石门铭》的开扩,有了《 瘗鹤铭》的洒脱,有了《争座位》的雄强,有了《松风阁》的得弛张;其用墨,浓厚枯滞;其用笔,老练凝涩;整幅作品气息畅贯,结章天然如铸。”欧阳中石先生这番话,代表了同仁前贤对李铎先生书艺、书风较为准确的评述。
李铎先生虽能兼擅诸体,但最能反映她的人品气质和艺术才情的还是他的行草书。先生以行书、草书著称。草体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显见书家的心灵轨迹。就先生所书长卷《孙子兵法》即可看出:其高妙、动人之处,也正在于通篇的启示恢宏,神采飞扬,从整体观去具有一种大江东去、一往无前的气概。点划中则隐隐有奔雷坠石之势,险若华山,沉似东岳,银划之气。在书写“作战”、“军事”段中,使用枯、折、驻、落笔,笔势劲迅,虚实、枯润、奇正结合的艺术手法,使整个书法气势浑然天成。
在当今书风日盛,强手如林的书坛上,其书艺能独树一帜,自立门户者不乏其人,但真正能显现功力书写大字榜书者位数不多。先生堪称书写榜书的佼佼者。1995年在军事博物馆一楼展厅内,参观李铎书“兵家宝典”,特别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8个行书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每个字足有1米见方,古朴苍劲有力,沉着稳健,给展览带来了勃勃生机。先生的大字,垫入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述如万岁枯藤,此类书法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字虽有难以结体之说,可先生却能一挥而就。其结体内紧外放,左右顾盼,自有天成之妙。整体观之,苍似千秋古木,润如细雨沐花,神气飞动,恢宏壮观。看其字如观海,心潮荡动起伏,美不胜收,使无数书法爱好者和同仁为之感叹。先生不愧为优秀的一代书家。
李铎先生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子弟,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逐渐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孙子兵法》的书写、刻碑、结集出版,成功地举办了《孙子兵法》碑拓展览。近年来,先生多次率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展览活动,为弘扬和发展中国艺术、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回顾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和艺术道路,先生深有感触地写下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文章。最近又出版了《笔伴戎马行》一书,字里行间涵盖着他大半生的智慧和洁净。先生当其活跃于首都艺坛之日,正是祖国开放、改革之时。坚信以他卓越的东方气质、素养,高尚的情操品格,刻苦的创造精神,不露锋芒的才情,必将在东方艺坛展现阔大的气质和风姿。值先生70华诞之际,谨作此文以记。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