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1-08-19 10:11:54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初次见何艳,是在以上海弄堂菜闻名的进贤路上。短短的70米小马路中间地段有幢两层楼的厂房。细长的木门嵌在白墙上,外面没有任何标记显示这里正在做生意,走过路过会不经意的忽视,这样怎么做销售呢?当我们把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提出之后,得到一个我们怎样都没有想到的答案。何艳的这家店平时并不开门,她所有的客户都是发布会带来的度身定制的高级客户,顺便补充一句目前大部分是建筑设计师。只有在客户要定做时她才会相约在工作室亲自量身。
何艳算是子承父业,家里的亲人都是做这行的,现在做的衣服还有很多是爸爸帮锁的扣眼。但是她坦诚说自己这么多年对服装的打版和制作始终摸不着门。确实,她真正擅长的应该是艺术设计。就她定制的服装风格而言更强调视觉廓型效果,产品上有着奢侈的手绘人物画点缀。在最早做服装设计困难重重的时候更是经常靠着平面设计的底子帮人做画册来贴补。自己推出设计工作室是因为想要做些别人记得住的东西,服装应该不会是今后唯一的载体,平面和摄影都是很好切入的主题,她向往今后五十年每年推出一组不同元素的设计作品。
何艳在描述下一场想要做的秀的时候,两眼不自觉的流露出一丝狂热。模特的选择、灯光何时闪亮,怎样在观众中穿梭…滔滔不绝的她着眼的不仅是服装本身更是舞台效果的整体设计。记得看太阳马戏的时候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惊险的节目本身,而是整体氛围的设计:化妆、服装、灯光、音效、舞台设置、以及与观众的互动。进入剧场的时候就像进入霍格沃兹魔法学院:除了漂浮半空的蜡烛,帐篷顶部打造得象夏日的夜空,无论主题节目在那个位置表演,边上都会考虑观众视觉展示艺术构图。化妆成幽灵的演员被吊到观众的头顶,飘荡的白袍就要擦过你我的脸庞…是否因为这样票价才可以贵得惊人、是否因为这样太阳马戏才吸引众多时尚精英人士,而我们的杂技只能由老人带着孩子看看?!和何艳聊过以后我闪过一个念头,也许我们真正缺的是这份对艺术的热情。
何艳很能说,而且懂得感恩,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她最终能用口口相传方式获得客户的秘诀。但她聊起多年在生日前一天被炒鱿鱼公司的老总时强调的是帮她买牙疼药;在大牌设计师手下做助手时虽然辛苦但是还是能学习到很多东西;即使尾随3小时、在凉皮摊上挖掘的律师模特,同意被拍摄后却强调肖像使用权期限,她也只是惋惜那季画册其实拍摄真的很不错。这应该是个情商很高的表现,在职业规划测试里一定是那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很多设计师由于内秀不善于与人沟通造成的营销滞后。
虽然作为个性定制设计师不太讲究流行和季节的变化,但何艳并不排斥对时尚资讯的充电,不会特意参考趋势但真的喜欢的东西看到眼里就自然挥之不去。最喜欢miu miu、prada的设计师,人越老设计出来的产品却越年轻。对着装的忠告就是衣服一定要跟场合走、跟气质走,让你的服装懂得把握尺寸的发表宣言。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