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锵跨界与演奏会合作现场挥毫

      作者:汲平2011-10-29 11:51:0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艺术长廊里,琴、棋、书、画或只是其沧海一粟,但却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亦最能够映射出东方文化的深邃与华彩。



          琴、棋、书、画中的“琴”,特指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相传为伏羲所作,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至本世纪初,才被统称作"古琴"。《诗经•关雎》便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琴之一道,讲究诚、静、平和中正、不瘟不火。抚琴前,琴师往往沐浴焚香,以令心态平静;而琴中滋味,正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又和道家思想中的修身养性观点殊途同归,所以古往今来不少贤人雅士都醉心琴弦之间,以领悟儒道之内蕴。



          琴棋书画中的“画”则特指中国画,尤其是文人水墨,因其通过生动、传神的笔墨,“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陈衡恪语),崇尚自然、生动、平衡、和谐,在特殊的“中国式”的美中展现无穷的诗意。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东方文化的精髓。



          以“琴、棋、书、画、诗、礼、乐”为企业发展核心定位,专注营造岭南人的诗意文化空间的渔歌晚唱艺术沙龙,精心策划,并邀请著名国画家陈永锵先生与一众古琴名家:杨青、徐永、谢导秀、方锦龙、陈华一、刘杨、刘俊豪等首度跨界合作,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欣赏会——“和•琴韵墨章”,旨在让参与者和欣赏者在同一时空下,感受琴师与画家的艺术状态的异同,体味琴韵与墨华相遇激发出的灵光与神采。



          画画与抚琴,是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艺术领域,然而,他们又同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和艺术,都同样体现中国的传统美学神髓“天人合一”。“和•琴韵墨章”是一个画家与琴师各自互为主角,糅合为“视听合一”的崭新尝试。琴师抚琴以琴为知音,画家画画以笔墨为知己,他们都在邂逅属于自己追求的美感同时,让观众也分享他们那番“自我陶醉”,从而领略“动态的国画和凝固的琴韵”所传递的美妙。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5(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