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网记者2011-10-08 17:33:35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如约走进雅昌艺术网直播室。今天做客我们直播室的是著名艺术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先生。陈老师您好。 (2007-08-21 16:02:35)
1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您的大型展览,这次展览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您是怎么样看待这次展览的呢? (2007-08-21 16:02:47)
陈家泠: 谢谢你们网站对我的采访。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来开综合性的个展,我很高兴。我觉得这次到北京来开画展,也并不是我个人的一种文化上的意义而在于文化的现象。 (2007-08-21 16:03:17)
陈家泠: 早几年我也不可能到北京来开画展,因为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现在社会的大环境很好,这个大环境人们需要有一种大的环境(政治上的和谐)宽松,而且经济方面又得到了稳定,所以有一种政通人和的气氛,大家对艺术都感兴趣。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上我觉得我的艺术才有可能到北京来开,因为办一次展览会是很不容易的。 (2007-08-21 16:04:05)
我们上海画家这么多画家过去为什么不来交流,大家都愿意都知道来北京交流的重要性,但是有难度。 (2007-08-21 16:04:25)
主持人: 因为需要很多方面的条件。 (2007-08-21 16:04:29)
网友: 对中国画在拍卖市场上不如油画的情况怎么看?(2007-08-21 16:04:47)
陈家泠: 我现在有条件来开展览会,我觉得很幸运。通过这次交流双方都得到在文化上、画画上的交流,双方都能受到启发。 (2007-08-21 16:04:49)
陈家泠: 这样能够使双方在文化、艺术上都得到一种启发和提高,我认为是一种跨世纪的文化旅游。 (2007-08-21 16:05:05)
主持人: 这次展览确实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您这次个展是海派艺术家在北京首次大型个人展览,对于“海派”或者“新海派艺术”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2007-08-21 16:05:22)
陈家泠: 我没有很好研究这个名字到底是怎样的定义,画画是人家怎么说就怎么说。从我们个人角度来看我觉得自己画好自己的画很重要,就好像过去印象派,过去枫丹白露那群画家文化的现象,这个是理论家或者是观众可能提出的名称、好象是品牌意识,而作为我个人觉得海派就不是我个人的,它是一个派。 (2007-08-21 16:06:03)
主持人: 可能是一个区域的现象? (2007-08-21 16:06:07)
陈家泠: 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现象。上海的文化现象是怎样的呢? (2007-08-21 16:06:17)
网友: 吴冠中先生对协会的弊端直抒胸臆,您对这个事情有什吗看法?(2007-08-21 16:06:33)
陈家泠: 第一,现象是求新、求变。这是共性的,相对来看它是走在前沿的,它有一种历史的、地域的渊源。明国初年就有吴昌硕、任伯年,他们是老海派,老海派在吴昌硕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是。 (2007-08-21 16:06:58)
陈家泠: 以后这一代有林风眠、刘海粟,包括刚刚去世的老画家程十发先生,他们都是求新、求变的都是新颖的。 (2007-08-21 16:07:24)
陈家泠: 到我们这一代像张桂铭等等一系列画家都是求新、求变,所以这种状态可能在北京或者在其他地方相对来看就比较少,所以有一种历史的渊源。比方再说文化环境在30年代上海电影、戏剧等等都是上海比较走在创新的前沿,所以它的文化氛围、地域的特点、对外的交流就促使了画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影响。 (2007-08-21 16:08:14)
陈家泠: 这种影响是自然而然的没有谁来规定的。艺术这个就好象空气一样,这个空气不是有意识地去吸收,它是自然存在的。 (2007-08-21 16:09:16)
陈家泠: 好象我们吃饭一样,你知道饭吃进去不知道是什么营养,是很自然而然吸收的营养。到这个城市里面我也不是上海人,讲海派实际上我不是上海人,我是浙江美院毕业,杭州人毕业分到上海。在这个情况下不由自主地吸收各方面的营养,这个营养是虚实两个方面。实的就是我的画画,虚是地域文化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这个现象就是要“变”,我这次画展的题目叫做“灵变”。这个变一定要有灵气、要变得好,变得不好就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觉得这个现象是海派。(2007-08-21 16:10:09)
陈家泠: 这个海派和过去老海派也有一点区别,吴昌硕这个派有趋同性,比如说为代表的他下面有好几代传人都是相同的,他有很多的弟子画出来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他的派。到我们这一派观念就有区别了,不是趋同性了。 (2007-08-21 16:10:30)
主持人: 大家都要出奇、出新? (2007-08-21 16:10:38)
陈家泠: 比如说虽然产生了城市的画派、城市的风格,这代表了我画的方法。我们不要求人家学我,而且要指导人家离开我,精神上要学我,技法上要离开我。我觉得这个观念和传统有很大的区别。 (2007-08-21 16:11:17)
陈家泠: 还有一个是无派之派的。 (2007-08-21 16:11:42)
陈家泠: 现在的派和过去的派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讲海派大家都在争论,名字上是争来争去我认为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我们艺术品是丰富多样的。 (2007-08-21 16:12:12)
陈家泠: 艺术本身是丰富多样、美化社会,而且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很健康的。我认为这点可能有别于其他城市,相对来讲有一点先驱性,因为我搞新的材料、媒材比较早。 (2007-08-21 16:12:37)
主持人:您这些年在艺术创作上简单介绍一下包括风格上有什么变化吗?您的题材从人物到花鸟跨度很大,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变化。 (2007-08-21 16:12:57)
陈家泠: 现在我总结一下自己,我基本上有三个层次。 (2007-08-21 16:13:04)
陈家泠: 第一,63年之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打基础的阶段是学习的阶段,我58年进浙江美院63年毕业。这段时间对我很宝贵,因为这段时间确切是反右政治运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社会比较稳定。老师有潘天寿院长,人物有方增先老师。精神上潘天寿院长觉得画画的人要淡薄名利,从思想上来看就有点像修道一样。 (2007-08-21 16:14:05)
陈家泠: 从生活上好象兵营一样,我们都是住校的,不是像现在学生都回家去。所以生活上都是很有规律的,好象和部队一样很严格,那个时候的生活不能谈恋爱。 (2007-08-21 16:14:26)
主持人: 是自我要求吗? (2007-08-21 16:14:30)
陈家泠: 是学校规定的。现在大学生、中学生都可以谈恋爱,那个时候我们学生不能谈恋爱是要犯错误的是要开除的。所以那个时候生活上、学习上都是心无旁鹜,那个时候没有电视、电影等等,诱惑相对比较少,那个时候可以一心一意打好基础。 (2007-08-21 16:15:14)
陈家泠: 我在浙江美院五年学到了很多东西,就是用毛笔来画画打下基础。 (2007-08-21 16:15:19)
陈家泠: 第二个阶段是到上海来做老师之后到83年初这一段时间。 (2007-08-21 16:15:37)
主持人: 您是刚毕业就到上海? (2007-08-21 16:15:43)
陈家泠: 我做老师也是上海美专需要画线人物年轻的老师,到我们浙江美院来挑人,认为我比较合适,我各方面基础比较适合就选我了这也是一个机遇。照理来讲我应该留在杭州,因为上海的需要我就到这里来。党要你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那个时候是计划分配,当然我能够分到上海来工作是党对我的信任、培养。我能够到上海来做老师也是很光荣、幸运的。 (2007-08-21 16:16:41)
陈家泠: 在这段时间陆老师曾经到浙江美院我们班里面当山水课的老师,我们画人物没有教我们,但是我们认识我们很佩服他。他在上山水课的时候,我们都佩服得不得了。 (2007-08-21 16:17:37)
陈家泠: 有幸我到上海来之后带同学到外面去写生,画了很多山水的稿子就想我可以像陆老师讨教一下这方面的技巧。所以那段时间(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我几乎每天都到陆老师家里去。 (2007-08-21 16:18:06)
陈家泠: 那个时候我住在学校里,上海那个时候还不是很大。每天早上到他家里去看他怎么画,我对他的技法有深刻的领悟。所以现在我每一个画册,每谈艺术我都要谈恩师,因为在他那里他的人格影响了我。我每天早上到他家里去看他画画我觉得不如他。为什么?现在搞创作如果有人看我画我就会烦。 (2007-08-21 16:18:55)
主持人: 一边看还一边询问一些问题? (2007-08-21 16:19:05)
陈家泠: 但是他喜欢我所以他没有拒绝我,到现在我觉得特别感谢他。所以在那段时间我得到了什么启发?在上学练毛笔只用了毛笔的笔尖,我在学校练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中锋、工笔。因为潘天寿院长讲要学好中国画书法写好,工笔要画好,所以我临过很多(陈老莲等等)线条,所以打下了基础。但是陆老师一看,他是山水线条,不光用笔尖而且要用笔的度、根,而且方向性是一致。 (2007-08-21 16:20:21)
陈家泠: 比方说用工笔是中锋,但是用毛笔画山水不是中锋而是偏锋还有突锋。所以充分地把毛笔的表现力展开了,这样表现力就丰富了,从工笔到写意,所以我说解放了毛笔。第二,解放了我的手。为什么呢?画工笔的时候手要靠在台子上画,要差不多粗细一样。 (2007-08-21 16:21:35)
陈家泠: 画山水变化多端手就要离开台子所以叫“解放手”,这个从技巧上我觉得是很大的飞跃。所以那段时间我就画了很多肖像画,我用山水线条画肖像。 (2007-08-21 16:21:59)
陈家泠: 第三阶段80年代之后更达到了自由的境界。思想上从陆俨少先生那里看来的,他画画一支毛笔在他手上灵变、灵动,变化多端,我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所以现在我画的东西都很自由,这样才达到了艺术的境界。但这是一个理论,实际上做起来很困难的,需要有修养、高超的技艺才能得到,我就吸取陆老师的精神,这样就达到了第三个阶段。 (2007-08-21 16:23:20)
陈家泠: 充分利用宣纸深化的功能达到玩弄技巧、制造意境,而且也要做到很优雅、灵动的效果。 (2007-08-21 16:23:40)
主持人: 在您的作品中从人物到花鸟题材的转变跨度应该说非常大,在您所说的第二个阶段您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2007-08-21 16:23:56)
陈家泠: 从人物转到花鸟画是怎样?因为人物画毕竟要受到形的限制,而且画人物要画到我的肖像基本上是准的,人家一看就是谁。第二,不但像而且要美化。要画细致,美画出来,不但画形式美,内在美也要画。这个东西就需要一种准确性,从某种角度来看就限制了自由的发挥,画花鸟相对自由,大一点、小一点无所谓可以很奔放,再加上我选择的材料都是敏感度很强的。 (2007-08-21 16:25:01)
陈家泠: 这样一来这种美相对就很自由了,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自然美。 (2007-08-21 16:25:16)
主持人: 这和您喜欢好玩,追求多变的性格有关? (2007-08-21 16:25:27)
陈家泠: 相对来讲这种美就比较抽象了,从具象转到抽象,所以我现在画的方法相对来讲就很自由了。 (2007-08-21 16:25:38)
主持人: 您早年是就学于浙江美术学院,可以说打下了非常好的笔墨基础。您怎么理解这种正规的学院训练和您后来完全不讲究或者不追求笔法、墨法两者之间的关系? (2007-08-21 16:25:58)
网友: 有人觉得您一味运用宣纸和水墨的效果,拖弃了笔墨,背离了国画的本质(2007-08-21 16:25:58)
陈家泠: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画画达到自由境界,自由是由不自由来的,无法不是真正的没有方法,无法是从有法来的,无法开始是没有方法到有法,最后从有法转又到无法。 (2007-08-21 16:26:36)
陈家泠: 到最后这个无法是一个大法,这个方法是很多的,就是能够达到自由的境界,可以达到圆通、随机应变。 (2007-08-21 16:26:58)
陈家泠: 无法就是大法,什么方法、笔都好用,甚至用手指也可以画,这个境界就达到了,这个和基础有关系。 (2007-08-21 16:27:14)
陈家泠: 比如说有人走纲丝绳很轻松,为什么?这是来源于日积月累的训练。 (2007-08-21 16:27:33)
主持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07-08-21 16:27:41)
陈家泠: 比如说体育比赛的平衡木很难,你在平衡木表现得越潇洒自如轻松,台下越是下功夫苦练,表演才能达到潇洒自如。 (2007-08-21 16:28:06)
陈家泠: 现在有人问我怎么一下子画这么多画,我这次画的东西都是今年画的。他们说我精心制作,实际上我画的时候根本就是玩玩的。但是几十年的苦功就在一年当中展现出来。 (2007-08-21 16:28:42)
主持人: 功夫在画外。 (2007-08-21 16:28:48)
陈家泠: 这是一般人不能体会到的。外国人很难体会就是这点,他看你表演很轻松怎么五分钟就画出来,五分钟背后却是五十年。 (2007-08-21 16:29:08)
主持人: 在您的作品中有很多技法创新方面的东西,像您画大幅的荷花,叶梗通常不像枯笔焦墨画出来的,仔细看有很多饱满的小墨点,您的晕染掌握得非常高,您在这方面技法创新上有什么心得呢? (2007-08-21 16:29:44)
陈家泠: 我是充分利用了纸的深化功能,我认为材料是一个时代性。 (2007-08-21 16:29:55)
陈家泠: 纸要是特别也不是特别,为什么?纸都是宣纸场买来的但都是好纸,我现在用的纸基本上是20年放在那里都是好的纸。但是我这个纸要处理过,所以你看我的线不是一点点出来的,当然我是用毛笔一笔画下来的,自然匀称一点点。 (2007-08-21 16:30:36)
陈家泠: 所以自然而然,无为而为。有人说我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就是画论,无为而为之。我的美是追求自然美的效果,你去看材料在时代性当中太重要了。你想我们到唐宋的时候基本上画在卷上大多都是工笔画当然也有粗笔画的。 (2007-08-21 16:31:24)
陈家泠: 但是那个时候的梁楷也是粗笔,但是它的线虽然是瘪但是墨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材料要到元明以后宣纸产生,像八大,甚至到近代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包括现在张大千等等,这也是大写意产生的,这个是材料产生的大写意。 (2007-08-21 16:32:08)
陈家泠: 所以材料就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它画的风格、效果往往和材料是产生一种密切的关系。我的画这种风格只能产生在现代,古代不可能产生这就是时代性。所以某种程度来看创新在哪里?当然有个人的自为,同时有社会、材料发明的配合。 (2007-08-21 16:32:45)
主持人: 因为材料也是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7-08-21 16:32:51)
网友提问:中国古代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而当代非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家们不太讲究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2007-08-21 16:33:44)
网友提问:他对于自己的阶段分期是自己总结的还是其他理论家提出来的?(2007-08-21 16:33:58)
陈家泠: 比如说现在有好多有颜色的画,古代也有颜色,古代没有吗,古代还没有这种颜色,古代都是墨色,古代都讲以水墨为上,我们现代有颜色了,而且这个颜色有好多都是很高雅不是很俗气。我画的颜色当中有很多是传统的,“红叶小鸟”是我从法国买回来的颜料。化学方面的颜料国外比我们国内得好,他们的颜料是艳而不俗,所以人一看就很舒服,只要效果好我什么颜料都用。 (2007-08-21 16:34:09)
陈家泠: 在我的手上人家认为不好的颜料只要我一用就变成好的效果了,所以人家看了很奇怪。 (2007-08-21 16:34:28)
陈家泠: 有一些画家要拿来马上用很清散,我是反其道,我是把颜料在那里,看着很脏,但是很平,内容很丰富看着就有厚度。 (2007-08-21 16:35:01)
主持人: 非常雅致,但不俗气。 (2007-08-21 16:35:08)
陈家泠: 这就是我在画画当中的一种技术方面的处理。 (2007-08-21 16:35:24)
网友: 这老人家自己讲得挺开心(2007-08-21 16:35:35)
主持人: 在技法方面一个是新材料不断地出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对这种新材料的运用,这是一种很强大的个人力量。 (2007-08-21 16:35:37)
网友: 现在工笔画在艺术市场的行情渐长,您认为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工笔画的装饰性,还是题材的原因呢?(2007-08-21 16:35:56)
陈家泠: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然需要有个人的技法,个人的技法就是绝招。绝招就是一个流派的产生,我上次和吴冠中先生对谈当中,吴先生也谈到他说他很喜欢京剧,喜欢海派的周信芳。周信芳后来因为嗓子哑了,他就是由哑嗓子制造出一套新的流派。 (2007-08-21 16:36:22)
网友: 谈谈您对蒋采萍先生的工笔画的看法好吗? (2007-08-21 16:36:31)
陈家泠: 人家做不到的我要做到,做到极致就变成绝招了,其他人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每一个人在艺术上都需要有一种绝招。 (2007-08-21 16:36:38)
主持人: 我们现在看一下网友提问。现在您的工笔画在艺术市场上价格上涨,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工笔画的装饰性还是题材原因? (2007-08-21 16:36:58)
陈家泠: 工笔画群众容易接受,写意画相对来讲比较抽象追求自然美,还有一种文化层次,从技巧上来看是人家容易接受的。从画面的效果角度来看、文化的层次来看,应该说走到水墨、走到抽象一般的群众就需要一个过程来理解。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层次问题。 (2007-08-21 16:37:46)
主持人: 在这次展览中有相当部分有很大比重是关于荷花的题材,您为什么这么偏爱荷花题材呢? (2007-08-21 16:37:59)
网友: 我们考虑的不是题材问题,实际上是画面的效果问题。为什么荷花的画面效果会好呢?因为画的您觉得判断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是拍出高价,群众喜欢,还是其他的什么?(2007-08-21 16:38:21)
网友: 你对国画的前途怎么看(2007-08-21 16:38:26)
网友: 现在很多艺术家都热衷于在研究生班带学生,你认为这样对于艺术教育好吗?很多地方的不知名画家都来北京来镀金,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呢?(2007-08-21 16:38:57)
陈家泠: 因为我们考虑的不是题材方面,实际上画面的效果问题。为什么荷花画面效果会好呢?因为画的基础元素就是点线面的组合,有哪些线条有荷花的叶梗这么长,所以点、线、面的组合容易出效果,历来画家都喜欢画荷花,近代不管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都喜欢画。 (2007-08-21 16:39:02)
网友: 潘天寿先生的指画艺术令人叹服,请问,您有没有这方面的学习和探索呢?(2007-08-21 16:39:57)
网友: 除了荷花之外,您还有什么比较喜欢的题材.(2007-08-21 16:39:58)
陈家泠: 因为中国人还讲究象征意义,因为荷花讲究和为贵、莲生贵子、出淤泥而不染,包括它本身也有魅力!(2007-08-21 16:40:37)
陈家泠: 比方说荷叶剥开就香,莲子好吃,莲藕又是宝,雅俗共赏不管文人群众都喜欢它。内容人家喜欢,画出来又美,又可以在艺术的本质上点线面可以自由、奔放地组合,所以大家都比较喜欢了,有一种美好的联想。包括佛教里面也是这样,佛教里面传说世界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由莲花崩开之后产生的。菩萨拿的东西就是荷花的,不拿其他花的。所以面就比较广了,有一种美好联想。 (2007-08-21 16:40:57)
主持人: 在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您是非常讲究形式的美感、构成感,您怎么理解作品的形式美感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呢? (2007-08-21 16:41:16)
网友: 对于荷花的创作,你做了多久的临摹和探索呢? (2007-08-21 16:41:17)
陈家泠: 因为形式就是你的风格,比方说我们中国字形式,英文有英文的形式,法文有法文的形式,这就是特色的。 (2007-08-21 16:41:48)
主持人: 您认为形式美是一个作品的必然要素吗? (2007-08-21 16:41:53)
网友: 你的作品首都的画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是否也给海派画家起到了带头作用(2007-08-21 16:42:08)
陈家泠: 必然要素。形式美就是你的创作,你要发现形式而且要组合形式,要形成一种规模就是你的滋味。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不是自然的,是自然的深化,自然的深化就是文化。所以这种形式就是你文化滋味产生的结果。 (2007-08-21 16:42:32)
主持人: 在当代艺术中有一部分人是刻意追求画面的丑、怪,与传统审美观背离的现象您怎么看? (2007-08-21 16:42:47)
陈家泠: 我认为现代社会百花齐放,有正必有反,有美必有丑。有些人以丑为美,大部分可能欣赏正面的美,这就好象吃菜一样,每个人吃的滋味不一样,比方说我就喜欢吃浙江的菜。但是有的人觉得榴莲很臭有人觉得不好吃,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2007-08-21 16:43:47)
网友: 吴冠中先生对协会的弊端直抒胸臆,您对这个事情有什吗看法?(2007-08-21 16:44:13)
主持人: 您的展览当中正厅当中您的作品大多都是大的尺幅,我们的印象通常历史题材、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话,大家会通过尺幅来传达力量感。我觉得花鸟画和力量感是没有什么交集的,您是为什么要创作这么大尺幅呢,还是热爱创作大尺幅的花鸟作品呢? (2007-08-21 16:44:15)
网友: 您对当代水墨是怎么看的?(2007-08-21 16:45:19)
陈家泠: 我这次的创作都是为这个展览而创作的达到整体的效果。如果我很小的画放在这么大的场面上,显然不是它的效果。整体就是一张画,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我们是整体的概念。你也可以发现我画再大都是由一张张拼起来的。为什么?就是材料,因为我画的纸都是六尺纸拼起来的,我要受到限制,现在目前的材料六尺纸才能产生很灵动、水分饱满作用。 (2007-08-21 16:45:23)
陈家泠: 再大的纸又很厚,水上去画不出来不灵敏。所以六尺以内大小的纸才能发挥出淋漓尽致的效果。 (2007-08-21 16:45:54)
主持人: 所以才搞成双联或者三联吗? (2007-08-21 16:46:02)
陈家泠: 我现在有一张九联的,我接下去一个个展要放出去。我是为了场地而画的,我们要看整体效果而不是局部效果。 (2007-08-21 16:46:24)
网友: 那瓷器也是为了展览的现场而特意做的吗?(2007-08-21 16:46:53)
主持人: 您的作品中有一种大写意的味道,而且是非常强调面的表现,跟中国画创作当中比较讲究线性的创作结构,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与传统保持距离,开始有个人风格的意识呢? (2007-08-21 16:46:53)
陈家泠: 我认为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刻意追求的,我这个风格的形成也不是刻意要追求。这种东西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怎么样一种机遇呢?我在80年代喜欢纸,我的性格喜欢到处探索,我早期曾经到我们场专门制作玻璃纤维的,我也用这个材料画,画画觉得这个材料不符合我的性格。 (2007-08-21 16:47:47)
陈家泠: 后来我又试着皮纸,皮纸松开很好但是不鲜。 (2007-08-21 16:48:11)
陈家泠: 看起来宣纸还是效果比较好,所以固定用宣纸。用宣纸作为我的媒材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很透明、文雅、灵动的效果出来了,因为有一种深化效果这种自然美的感觉就出来了。大家看到我荷花比较多一点,往往觉得对面的感觉比较多一点,实际在以前我的“春夏秋冬”最近创作的作品都是线。今天早上芝加哥博物馆的馆长来看了之后非常喜欢,“冬”一组的画他喜欢得不得了。所以到最后并不一定是面,线、点、面都是我创作的语言。 (2007-08-21 16:49:38)
主持人: 我们知道像林风眠、吴冠中这些艺术大师也是特别讲究形式美感,他们都有留法经历。您是在浙江美院接受了严格传统的国画教育训练,您这种风格的追求有什么来源和出处吗? (2007-08-21 16:50:07)
网友: 每次的作品为了展览而创作会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而缺乏一定的思考呢?毕竟作品还是需要精心思考的和准备的(2007-08-21 16:50:08)
陈家泠: 我觉得来源出处是自然而然的。我认为这都是一种机缘,从思想上、美学上的角度来看接受传统,因为我们传统的审美都是非常注重自然美,你去看文学上面都描写要讲天人合一,还有你看中国的园林不是放雕塑是放假山石,所以中国历来的审美以天然美作为最高的境界。 (2007-08-21 16:51:06)
陈家泠: 还有我们画画上讲品位,最高是神笔,神笔是自然流露的。 (2007-08-21 16:51:28)
陈家泠: 我觉得我在学校学习当中,文学上面等等都接受了、灌输了传统美学最高境界的东西。所以自然美是我需要追求的境界,宣纸上面画上去自然流露出来的效果确切就是自然的。 (2007-08-21 16:51:58)
陈家泠: 我就要发展这种效果来达到我所想象的,我认为这就是我的理论根据、思想的根据来追求这种境界。你所讲到的吴冠中先生、林风眠先生的创作和我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认为他们是从西方的基础上来感受东方的文化创造出一套有东方味道新的艺术作品,我是地地道道从传统里面土生土长出来的新颖的甚至是跨世纪的、划时代的一种新形式的艺术作品,我认为基础不同。 (2007-08-21 16:53:08)
主持人: 他们是中西结合,您不是? (2007-08-21 16:53:14)
陈家泠: 当然也不能说不受西方的影响,像空气一样西方的空气和东方空气也互为一体,他们好的东西我也吸收,但是基础是传统,我没有去留洋,我不懂得外语,但是艺术是共通的。 (2007-08-21 16:53:43)
陈家泠: 所以今天芝加哥博物馆的馆长看了之后就很喜欢,尽管我不懂外语我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他很喜欢。 (2007-08-21 16:54:16)
主持人: 艺术无国界。 (2007-08-21 16:54:20)
主持人: 今天我们主要和陈老师谈了展览方面的情况,分享了陈老师在艺术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2007-08-21 16:55:00)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