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鹏飞2011-06-02 10:19:21 来源:环球艺术报
冯远, 1952年生于上海,1978年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师从方增先。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擅长人物画。
陈鹏飞:(简称“陈”)中国艺术品市场在遭受金融风暴的波及之后,艺术家、收藏家、画廊针对艺术品市场都采取了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其投资力度也已经减弱,艺术品市场受到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您怎样看待这次金融风暴对艺术品市场产生的影响?
冯 远:(简称“冯”)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当社会经济发生波动的时候,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一定是艺术品市场。以我个人的看法,在整个艺术品市场受到波及,价位发生波动的情况下,收藏家自身的实力将会对艺术品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个实力将包括藏家艺术修养、鉴赏能力、财力、胆识等。此时收藏能力与资金相对弱的人,定会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对待艺术品市场,将暂时减量或暂时放缓不考虑收藏;对于少量资金比较雄厚、又有艺术眼光的大收藏家来说,只要他看准某些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他会在利用自己的资金实力去把握。
陈:因为他们会发现此时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正在发生转变!经济回暖时,当初买进的艺术品定会升值!
冯:对,除少量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仍比较坚挺外,一般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可能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相当一部分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发生了下滑。不过这也不见得完全就是一件坏事。艺术品市场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和起落,在某种程度上,净化了艺术品市场,淘汰掉一批艺术质量较差的艺术品和实力较弱的艺术品经营机构,有利于梳理艺术品市场。另外,即便不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艺术市场本身的起伏和涨跌也是规律的。
陈:众多评论家针对金融危机曾做过这样的评论,在2006年、2007年,甚至是2008年的上半年,整个市场艺术品的价格都过于泡沫化,经过这次金融风暴的创击之后,艺术品市场反而冷静、理智了下来,艺术品也被还原到了一块布、一张纸。
冯:不光是艺术品行业受到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波动是有周期性的,它对各行各业都会产生影响,只不过艺术品是其中最为敏感的。艺术品的收藏,是在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前提,才会被作为一种爱好和投资需求。它不牵扯到人的生存所必须,艺术品是一种高档的奢侈品。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多做,没能力的时候可以少做,或者当经济条件不景气的时候可以暂时不做。
陈:这就要靠艺术家、收藏家们自己去把握,掌控,现在中国很多艺术家所处的生存状态都不理想,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相当一部分艺术家都处在市场的夹缝中,真正能沉下心思搞艺术创作的人不多。寻求市场,在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中占据了很大一个分量。
冯: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不管出于何种动机,相当多的艺术家一方面希望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一方面又因为市场的活跃使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做学问和功夫。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市场就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好处是艺术家的劳动得到了尊重,可以通过市场价值来体现艺术作品自身的价值。但是一个艺术家如果过多的陷入在艺术品市场中间,势必会对他们艺术道路的发展、艺术求取目标和学术价值方向造成影响,因为金钱的锈蚀作用也是很可怕的。我认为市场的发展有它的规律,但艺术家需要有个定力。对于艺术家来说,作品的质量是要靠自己来把握,钱挣到什么时候算一个够,因人而异,那么自己要在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间驾驭一个度。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在沉下心画画的。
陈:我看到过“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入选作品的画集。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多工笔画作品越来越靠近油画的的表现手法,更关键的是无法确认这样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似乎只是为了写实而写实,为了工笔而工笔,这对将来工笔画的发展似乎也不会有多大的益处。
冯: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中国文联在鼓励艺术创新发展时,历来是主张继承传统、鼓励创新、弘扬主旋律,鼓励多样化发展。我们不提倡也不会鼓励、推崇,甚至把某一种绘画风格提到一个不适当的高度,要求大家来学或以某种固定的风格流派来涵盖其他学派,换句话说我们大力提倡百花齐放。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完全自主自由,你说他们的工笔画完全用写实的办法,画的像油画一样很写实,怀疑他的意义所在,其实任何一件作品的造型、表现和技术语言都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陈:我的本意并不是作品过于写实不好,而是通过这类作品我感受到的是乏味,尽管多数工笔作品的画面拥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展现的只不过是“技法”,并未将作品的价值上升到一个精神的层面。
冯:审美是完全可以仁者见仁的,我相信工笔画学会不会如此狭隘,仅仅因为此类作品写实功底强而让其入选。我相信在评委的眼睛里面,这只能是代表一种风格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其实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两个方面。第一、当今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是以写实、现实主义为主的训练方法发展而来的,以至当下多数艺术家均形成了以写实造型为主要基础的风格特点。第二、从绘画样式来说,中国的广大观众对过于夸张、变形的绘画风格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反而对那种非常写实的,古典的、具象的、甚至于画的十分真实的作品更容易接受一些,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也有一个变异培养的过程。你说中国工笔画画的像油画一样,当年的日本画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批评家认为日本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和西洋油画拉不开距离,这是不是把日本画本身的特点抹杀掉了?差异还是有的,变化也是必然的。那么我想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工笔画、重彩画、还是岩彩画都发展的非常好,应该说,工笔画发展的多样性,目前已经超过了水墨写意画,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说一件作品仅仅是以画得像、画的真实为目的,那我想这不是一个画家终生求取的目标。我认为好的工笔画中应该是工中求意,好的写意画中也应该意中求工。所以一幅工笔画中应同时包含技法、意韵和内涵,而不仅仅是为了写实而写实,为了工笔而工笔。这个我想不存在不同意见,你的观点我是认同的。将某一种风格做到极致,我们认为都是好的。
陈:是的,当今大部分艺术家都是从高校毕业,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产业化,其整体教学素质已明显降低,课程缺乏合理性,学生的综合素养缺失,与1978年您考入研究生时的教育质量有着天壤之别。综合素养的缺失将对艺术家所创作作品的艺术价值大大折扣。文学修养与艺术创作之间相互影响,您是如何看待的?
冯:岂止相互影响,艺术修养在艺术家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非常关键。我指的是综合的素养,文学修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高校的四年为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但是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这不仅需要他的技法得到不断的修炼,更加精熟,还有一些重要因素,比如:人生历练、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对现当代历史、哲学、人文知识的广泛涉猎,以及他的文化价值观、艺术审美情趣,学术价值追求的取向等。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作品中体现的内涵也会不断变化。
陈:通过这种历练、知识的不断积累,也将会对他的个人作品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冯:对作品风格的形成,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在二十岁时可能会提出一个很激进的观点,但是当他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时候很有可能对他当年年少气盛的观点提出一些修正、补充、完善。人的修养是在不断的提升的。所以我们很多年轻人在技法上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作为铺垫,要提升自己基本上很难,艺术家能不能成才的关键,已经不只是技术,更多的是学养、修养、人格和他做学问的境界,这些都会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决定他的高度。
陈:我记得您曾经说过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当代艺术?怎样发展当代艺术?发展什么样的当代艺术?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冯:当代艺术通常系指从文化价值、艺术理念、创意思维方式及艺术形式、手法、技术手段、材质媒介都与传统样式的艺术具有差别,或者以某种反叛、颠覆、革命的面貌出现的艺术创作,它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来限定。从时间概念来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这个五十年、一百年的艺术家的创作统统可以算作是当代的,如果按照这个时序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在做在发生。但是按照西方的具有前卫色彩的角度来看,对社会持批判和反体制观念为主的角度来衡量的话,中国也有一批这样的艺术家在进行当代艺术的创作,不过这一些作品还都在实验的过程中,还没有产生真正代表当代中国具有前卫色彩的、文化价值、艺术质量、学术水平的代表作。中国的当代艺术尚处在探索尝试发展过程中。那么怎样来建设中国当代艺术呢?首先,传承传统,把传统艺术中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抽取出来,融入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价值追求和艺术手段,包括各种材料、观念型的东西进行创新研究。其次,积极鼓励艺术创新、探索。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当代艺术应以体现艺术家的精神创造劳动、人们美好理想、人文关怀的,以及关注当下人的生存价值及其状态,创新实践为主。创新的出发点应抱持一种善良的愿望,哪怕是批评社会的消极负面现象也好,少些丑化、调侃、瓦解崇高、张扬鄙俗、甚至于惊世骇俗的、搞一些擦边、肉麻、艳俗的表现方式。建设什么样的当代艺术?我想一是要跟中国的传统艺术拉开距离,二是和西方的当代艺术保持距离,三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当代精神和现代艺术语言的新艺术,这就是我们要发展的当代艺术。
陈:就是要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艺术……。
冯:是这样,当代中国艺术一定和传统中国艺术不一样,也和西方的现代、后现代等当代艺术不一样,这是东方的东西,也是当代的东西,并且是当代的价值观念。西方的当代艺术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该尝试的他们都尝试了,他们也先我们几十年,所以中国的艺术家要创造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真的需要我们的艺术家沉下心、认真深入进去,不仅是在观念、风格、形式、语言、材料上耍小聪明,更要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陈:那这个变革还需要多远,还是正在进行中?
冯:我觉得是在进行中,我寄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当代艺术。而不是那种呆傻、丑陋或者智力低下,把中国人表现的愚昧落后形象,展现给外国人看。表面的眩目,只是一个过程,但我们也不能一概的否定这些。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中,艺术家采取一些激烈、极端,甚至于前卫的一些做法,作为学习过程,我们应该包容。但是我们也有一个底线,一个有良知,追求真善美、人文理想关怀,这应该是艺术家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也应该是贯穿他一生艺术创作的主线。离开这些,艺术家再好的才华,也都会无所依附。我不相信一个心灵卑下,一个变态丑陋的灵魂能创造出让全世界各国艺术爱好者产生美好共鸣的艺术作品。
采访后记:艺术品的特性决定2009年艺术品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继续存在。艺术家应在兼顾应酬作品的创作的同时,多创作些学术性作品;在兼顾精熟技法的同时,多关注社会现实、人自身命运和满足人审美为主作品的创作。冯先生的观点,笔者认为大家普遍都会认可的,所以,笔者在这里希望艺术家们应该理性的对待当代艺术的发展。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