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人生.日记篇(一)

      作者:汲平2013-07-16 15:49:49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6)

          (2/6)

          (3/6)

          (4/6)

          (5/6)

          (6/6)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小序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迷上了写日记,那是生活最不顺心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向人倾诉,只有靠文字发泄心中的积怨。再后,事业小有转机,又有些春风得意,于是又用笔记下些欣喜。写日记能比较真实地记录人生的一段段经历,写日记更可以温故知新给人许多激励。

           也有不少的人为写日记而蒙冤,因日记而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我庆幸没有遭此厄运,更没有因此而毁掉如梦的人生。只是我没有做到持之以恒,认真记录有如灵魂抽丝太需要心力,只好断断续续、写写停停。几十年过去了,那些耗费了不少心血的日记被东放西丢,到如今竞大多散失,想想后悔却又少有惦记。

           偶尔清理书柜,翻出了十年前去英国、五年前去美国的日记,灯下重温,竞萌生了整理一番的念头,于是趁春节大假一连多日不出门,终将这些散乱的文字重新规整一番,所谓规整,无非是改改错字,理顺言辞,但不想加工,日记一加工,便会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原有的真实和原有的感受。

           读这些文字,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幼稚和知识的贫乏。读这些文字,也暴露出我的急躁、偏见和属鸡的人好信口开河与夸夸其谈。但也是这些文字,又让我沾沾自喜,庆幸自己几十年来骨子里眷恋东方文化的永恒与无悔。偶尔,还看得出一些自信与小聪明,尽管毁誉参半,倒也乐在其中。

           如今我把这些日记配上图收入我的随笔丛书,既是对人生经历的纪念,也想与大家分享感悟。

           这是鳊印这些日记的和衷,也算是重温写日记的快乐。


        阿年

        2010年3月于川西古龙泉镇

           意是利是艺术家十分向往的地万。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便始于此,继而扩展到德、法、英、西等欧洲国家。意大利在诗歌、绘画、雕利  建筑、音乐万面都取得了哭突出成就.代表人物有诗人但丁和彼特拉克、作家薄伽丘,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画家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提香,雕塑家米开郎琪罗,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仅凭运一串名扬环宇的名字便为意大利增添了无比瑰丽的色彩.而大师在不同领域所留下的绝世精品更让人趋之若骛。多少年来.寻访大师的踪迹也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梦,当我乘着贡多拉游曳在威尼靳水巷时  一种无可名状的冲动竟让我想放歌。生活在意大利真正是太享受啦  无论在罗马、在米兰或是在都灵,都可以享受到l22天的节假日,人们可自由自在的去享受目光,享受生活,去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怀古,到潘提翁神殿祈福,在梵蒂冈大教堂聆听福音,想象在拉.斯卡拉大剧院感受‘歌剧之麦加”的美妙,站在圣玛丽亚修道院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杰作前回味,运访这该是多令人神往的啊!


        9月21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早上5点便起床,漱冼完.窗外还是片漆黑,怕影响其他人休息,叉目到小屋看书。昨天  朋友从地窖里找出个“从中国带来的热水瓶”而    且是竹壳的,已经很旧了可仍能装开水。有了个一宝贝,我便沏了茶,好久没有喝四川茶了.觉得香    得使人心脾舒展,小呷口便精神大振。面对这香荼,别人并没有受到感染,他们依旧喝矿泉水喝菜    汤喝饮料,各有所好各自满足。

           8点匆匆乘地铁去火车站.再转火车去了机场,这路花了个小时左右。刚到机场还有10点10分去罗马的机票.可排队的人很多,等我排到窗口.飞机已快起飞,只好乘12点10分的飞机。    

           10点半,送我的朋友走了,留给我些换票、    登机、边检的提示,余下的便要由我独自体验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要去罗马远远不是  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要过语吾关,在比利时行法语,偶尔还参杂德语、荷兰语.即便你精通了英语也未必在这里行得通,更不要说去西牙、葡萄 牙、意大利了,光叫你认清这几个国家的货币你都    得睁大眼睛。先前我还以为凭小聪明可以在机票上对照我的英文名片找到点什么,不料通篇密密麻麻的外文字中却找不到我熟悉的词组,完全是天书般,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好几次我在候机室来目寻觅.想找同胞请教,不料这呈的华人太少,即便碰上两个叉都板着面孔,且行色匆匆.我只好闪开。此刻我后悔行前的准备太不充分,至少我得带本地图,什么适用对答几百句之粪的小册子,可我什么都没有,眼下只有壮自己胆子冲罗马了。

           昨晚临睡前还准备了几个小卡片,胡编了些应急用语,像火车站飞机场我想兑换钱币请带我去价廉的宾馆在几号站台上车等等,出门后才发现这些小卡片离实际需求差得太远,而需要说的我还句都不会,无可奈何,只好重新面对现实。我开始学习“看图识字”,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所有公共场所都有非常详尽的标识,只要细心揣摩,你会得到许多帮助.像卫生问的标识几乎是全球通用,只要画有另女的便是卫生间。其它的服务也有明显的图例,大车、小车、酒吧、邮局、卫生所、取行李处等等,边检处画有警察手里拿着个小本本,这便是检查护照了。再有就是去看时问表(电去感悟.你会懂得起飞时问、降落时问.甚至在几号窗口换登机牌及登机的通道。只是干这些事不能急,要有充足的时间,要开动大脑,当然还需时时保持友好的微笑,因为这样才能争取得到帮助。

           一切还算顺利,不太长的时间我便飞到了罗马,  下飞机人们匆匆涌出,才几分钟时间便没有人影。我取出行李坐在候机室外观察来目的车辆,揣摩如何进城.试图找位华人打听,可半个的士。此时才想起该换另种货币.尽管先前有人告诉我在机场换钱不划算,可此刻也顾不得了。换钱的地方很容易找到,只要看到有花花绿绿的国旗,有许多排列整齐的数字标牌便可。我用500美金换来80多万里拉,这样大面额的钞票我是第次看见.  下子拥有了80多万仿佛气也足了,大咧咧地叫了的士直奔市区。此时我才注意到计时器上的起价为6700里拉,把人吓了  大跳。车开得很快,驾车的是个非常壮实的老头,脾气有些暴躁. 一路上总在念叨着什么。计价器不停地转动,十几分钟便跳到2万多。  进八市区,古老的建筑接踵而至,我顾不得再去看计价表.贪婪地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切。车终于停下来.从机场到旅馆刚刚过了半个小时.计价器显示着47000里拉,我拿出张5万里拉的大币,司机摇头说不够,我听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于是改换10万的.这下他点点头,并找回了1 500里拉给我。当时我真弄糊淙了,明明是4万多.怎么会变成了8万多,光比手式也讲不清,无可奈何只好照付。后来听人说他可能啦的是来目的车费.也有人说我被宰了刀,想起来心中真不是滋味。好在终于找到了我要去的饭店。到了饭店,我要找的潘老板不在,接待员全是老外,后来终于找到了潘太太,她叉太忙,匆忙安排我住下便离开了。于是我个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住的房间不大,还算卫生,要多少钱,不得而知,  切都只好听天由命了。

           饭店的隔壁有家中餐馆,叫“松鹤园”.门外写了些亲不亲故乡人类的广告。当我坐下来时才发现,故乡人没有钱也亲近不起来,女老板见我只要了盘炒饭便知道我是个穷人。小伙计问我喝什么.我说凉水.他拿出了崂山矿泉水.我重复说是要般的凉水.他带嘲弄地说:  “啊.是水龙头水’”继而倒来杯自来水.我当然不会去理会他的讥笑,只顾独自  口口吃那硬而油的炒饭。因为中午飞机上未供应午餐,我直饿到现在,所以吃得格外认真。结帐是5000里拉,当然也吓了跳,因为时还反映不过来这5000里拉是多少。与我同时就餐的邻桌有三个日本妇女.老板娘特别热情,大概她不知道亚洲的金融危机使日本游客也小气起来,结果三位太太共喝了瓶青岛啤酒,共同分享了盘和我样的炒饭,她们的平均消费比我还低,真大大浪费了老板娘的表情。

           这天非常累,目屋便想睡.连写日记也提不起神来。



        9月22日

           清晨5点醒来,却懒得动,躺在床上想了许多事。6点半起床,写昨天的日记,7点出门作神往已久的观光。

           昨晚买目本《罗马200。年》的中文画册,最后页有外文的游览图,从图上分析,大多古代重要的建筑都值得去。于是我从离住地最近的地方徒步游.匆匆跑了几个叫不出名的景点后找到了斗兽场。在那里我碰到了三位从内地来的人.两位是来罗马采购设备的技师,  位是来罗马已经十八年的老乡,由于斗兽场还未开门,大家便在旁闲聊,继后我融八他们的团体.  同漫游。这天多

        亏了罗马的李先生.要不是他的引导我们真的会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参观机会,如果没有他的讲解,站在古迹前也无法派生有趣的联想,像“真理之口”这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就在极不起眼的教堂角,要是没有他,恐怕走过了也不会知道。由于他的带领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多受了不少熏陶.我暗自庆幸这美好的机遇。

           罗马是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历史留下的遗迹,大师们的睢塑更是随处可见,要是认真收集资料,几百卷菲林也不为多。罗马的城市建筑与欧洲许多城市也大不样,没有那么精巧,没有那么现代,充满粗犷与深厚的古典美,甚至还有丝野气。随处观的“罗马松”县有非常古典的气势.大街两旁高大的梧桐也与其它地方有着明显的区别.多了自然的韵味,少了人工雕琢的痕迹。罗马的道路,多是用岩石碎块铺成,显露出特有的沧桑。

           罗马的车辆非常之多,摩托车更是漫天飞驰,过街都得小心再小心。随处可见的旅游大军常常迫使交道处于停顿,好客的罗马人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到此欣赏他们历史的游人。

           好些书上都写到罗马的少女非常漂亮,只是我分不清哪些才是罗马人。想在这座城市见到美女真不是件难事,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丽人在成群结队的游客中脱颖而出,因为是旅游,她们的兴致都极高,加上意大利充足的阳光,更使她们靓丽无比。如果说看古迹是目顾历史,那么看她们便是欣赏当代最姜的风景。

           罗马的教堂不少,要是看见教堂便去礼拜,恐怕今生再难走出罗马,这话也许有些夸张。也有人说,在罗马只要认真看过三座教堂,你就会对宗敦产生特殊信仰,我想这也要心诚才灵。

           来罗马之前,听见过什么黑手党、贩毒、吉普赛人抢包等许多传闻,来到这里开始心里也很紧张,可当在阳光下自由漫步时发现,社会秩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只是大街上时时有飞驰而过的警车,像是在给人们提个醒,阳光下也有罪恶。

           罗马大道旁有个非常不起眼的棚架,下面有一个用石头垒起的墓,这是凯撒大帝的墓,这墓太普通不过了,和附近好几尊巨大的凯撒骑马雕塑很不相配,可它却实实在在是个历史的遗迹。我不知道历史上如何评价这位帝王,他是暴君还是受人崇拜的神,但墓上献的鲜花却表明依旧有人对这位伟人充满了崇敬之情。

           听说总统府下午3点后有换岗仪式,匆匆赶到广场,时间还早,我便坐在街边个石门的台阶上写这些日记。殊不知我坐的旁边是政府机构,全副了不让店老板看轻,我点了个7000里拉的宫保肉丁,要了碟白饭,依日喝水龙头的水。菜端上来,是小盘洋葱肉片,有几块大青椒混在起,如何叫官保,不得而知,我也懒得问,  口气将这碟菜和盘子硬米饭吃得精光。要是在家,这饭断然会吃出毛病,可现在渗着冷水吃也没有感到不适,这都是劳累的好处。结账时收了9000里拉,其中碟饭就收了2000里拉。当然,要是在大餐厅还会贵上许多,于是付9000里拉也心安理得。中午吃麦当劳,一杯可乐、一小包薯条、一小快鸡肉也收了9000里拉,还没有吃饱,因为人多连久坐的可能都没有。罗马的游客太多了,所以吃喝生意的都十分火爆。

          据说这里的经济也倒退了不少,  到夜里,许多商店门口摆满了大减价的货摊,只是少有吆喝,买的、看的人也不多。尽管旅游业如此兴旺,可在这里没有见到红灯区,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也许是有的,只是我没有见到而已。

           晚上看看电视,电视机又小又老龄化了,可还是彩色的,能收20多个撕道。从节目上看,意大利的电视节目还算“正统”,基本(不是完全)看不到色情娄的节目,偶尔镜头有所暴露也与性无关。其中有个频道好像是专门针对艺术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播放的,节目很长,每天换位讲解人,仔细地介绍美术作品和画册等出版物。介绍的画大多是现代派作品,色彩明怏,带有很强的装饰性,表现法也十分多样。各个台的广告也做得精彩,每次插播的时间也很短。有几个台重复播出些历史上的经典电视,有好些甚至是黑白片,看来这呈人们的艺术修养具有相当高的层次。

           意大利抽烟的人大概比欧洲其它国家要多,清晨你漫步在大街,烟头随处可见。女性(特别是少女)抽烟的人不少,她们抽烟仅仅是为了寻求刺激,还是生活的压力使她们寻求另种形式的放松?我说不清,但她们抽烟的确显得有滋有昧。

           有那么一群人,喜欢在公共场所任意涂抹,画上些古怪的字母在墙上、橱窗上、各种车的车身上,甚至地上,只要有空间他们便充分发挥,这种现象在欧洲各国并不少见,在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与现代文明极不协调,然而又像是现代文明过程中的必然。

           到了深夜,常听得见警笛狂叫,可看不出有什么危险,问了好些人也说不清关于黑手党类的话题,瞽笛给人的感觉是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以前听人说意大利的吉普赛人不少,可逛了许多旅游胜地,却连吉普赛人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在商场门外倒看见几个相命的(好像是东方人),生意清淡无人光顾。这些算命的和目内的有些相似,不需要什么道具,只要在地上摆张画有人的面部和手并点上圆点或是画上圈,便是广告。在文艺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描述,光怪陆离的房间,女巫用水晶球占卜,四周恐怖阴森,这种神秘莫测的地方却想找也找不到。



        9月23日


           早起来去寻天恒城堡,这城堡离我的住地大约50分钟步行日勺路程。上路后感到体女大不如常,两条腿像刚登山下来又僵又直,想走快也不了,大约个多小时才抵达城堡,还算好,一路勤问总算没有走弯路。由于匆匆赶路顾不得仔细欣赏一路风光,甚至一连经过几座教堂也无暇多看。走生路,渐渐摸出了一点经验,这样便是逆向观察,也就是走不太远便会头审视一番,这样回来便容易多了。头几次我直向前走,也留心记下些明显的标记以免归来迷路,不料记是记了,可当从反方向回来时许多标记背向着你,使你老是吃不准是否正确,而回头望,便解决了这一个难题,一些鲜明的形象在你回望中存入记忆,回来便方便多了。

           路上碰见辆警车开着门,持冲锋枪的警察面对一幢看上去很普通的大楼,神情十分严峻,没有人围观,好像人们对这样的场景已司空见惯。

           天使城堡正在难修  建筑物旁立有这样的告示  “此刻意大利有九百多处古迹正在维修,给游人带来诸多不便,敬请谅解。”这个数字有些亲人,而事实上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极一部分,光罗马地下埋藏的珍宝便是裸露在地面的若干倍,从世界范围看,意大利当属拥有古迹最多的目家之一。

         无奈只好围着城堡大转一圈,四周的林荫道古木参天,非常幽静,空气也特别清新,忍不住在林荫道的长椅上小憩了片到,体会了一番闹市中的清宁。离天使城堡不远便是梵蒂岗了,梵蒂岗大道气势非凡,大道两边的大理石石柱简洁而有力,加上古典华贵的灯饰相配,更流露出大手笔的气派。到了广场,正逢集会,人流不断从四面涌来,把巨大的广场填得满满,参加集会的人有专门的入场证,大批的游客只能在外围看热闹。会议早已开始,台上有人一呼号,台下人群便有迎合,甚至挥动小旗欢呼。开什么会?弄不清楚。看来多半是无法进教堂参观了,许多游客败兴而归。我不心,又进入广场两边的目廊,结果仍被警察挡在外围。这些警察并不凶狠,但表情漠然,其中有不少女警官,无论男女看上去都十分标致,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部队。

           回廊建得极有气势,那百根巨大的大理石石柱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使人惊叹不已。我没有时间等下去了,便往回赶。

           到威尼斯大广场时又逢阅兵,依旧是军队、瞽察和观光的人流把交道全部阻断。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把梵蒂岗广场的集会、路上持枪的警察、警车与眼下广场上的阅兵联系在一起,感觉人们集会是针对政府,警察持枪注视着伺机行动的黑手党,而广场的阅兵则是政府以另种形式在显示实力。当然这只是我神经质的编排,也许相互之间并无联系,即便真有其事,大多数人也并不在意。

           回旅店刚好11点,上楼洗个睑,喝杯水便下楼结账,住了两天,房价30万里拉,又把我吓了一跳。看来这侨领开的店也不认国人,我来了两天多始终见不着有过一面之交的潘老总,而饭店的管理人员又几乎全是外国人,只好咬紧牙关照付,心中却抱怨“黄泥巴脚捍发了财,从此识不得故乡人”。仔细想想,也难怪,故多值几何’要是故乡真多情,何必万里来拼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仍留在了故乡并永远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自已出生的土地上。

           又到隔壁吃硬饭,又炒假宫保肉丁,又喝“龙头水”,又付了9000里拉后上路了,去迷人的威尼斯!

           罗马车站很大,商店林立,到了站内,找了几大圈都没有找到卖票的窗口,好不容易问到位越南的华侨小姐,她告诉我要先去问询处查询明白后才能去购票,因为购票处没有太多的时间与你讨论乖什么车以及作更多解答。在她的带领下我找到了问询处,取到查询的号签,等了近20分钟才轮到我,查询后被告之有1点、3点的火车。离1点只差8分钟了,她带我狂奔到售票处,当排到窗口时已经1点05分,无奈,只好买3点的车票。感谢这位不知姓名的小姐,要不是她的帮助,我此到仍在漫无目的地瞎奔。

           终于登上了去威尼斯的火车。火车非常整洁,每个包厢可以坐6位乘客,清色的沙发软座,还有可以升降的头靠,十分舒适。两边的车窗大而明亮,车厢内有双层行李架,有宽大的玻镜,除了顶部有极明亮的日光灯外,每个乘客的头顶还有各自可以开启的小射灯,供夜间阅读。这是我所乖过的优良火车,似乎比德、法、比、荷等国的火车更胜一筹。

           列车3点准时发出,没有想到发车不到10分钟,我竟昏然入睡,两个小时后醒来,也不知到了哪里。列车飞驰在群山之间,说是山,其实更像丘陵,尽管深秋山墟依旧看得见成片的野花,天依旧那么蓝,朵朵无尤无虑的白云点缀其问,赏心悦目。偶尔有些村落闪过,红房白墙与大自然的绿色融成明快的诗。那些房屋集聚的村落中时不时还会目现出教堂的身影,即便听不到钟声,你似乎也能感受到宁静与祥和。

           不到7点半钟,天完全黑下来,列车晚了25分钟到达靠近威尼斯的车站,这里也是威尼斯的一部分,但不是通常指的水域。我按照《欧华日报》同仁的指点去寻访潘氏商店,不料走了一整条街,仍不得要领,口处打听却没有人听得懂我的话言,拿出别人开的“路条”,又全是写的中文,真急坏了人。此时已近夜里9点,街上人少,我不敢瞎闯,只好折回来细细查找,偶然发现有一家商店的霓虹灯上画有把张开的折扇,走近才看见上面有“东方”二字,原来这是家中餐馆,  打听才知潘氏商店就在斜对面,潘先生的家在隔壁商店楼上。我按图索骥,终于发现了潘氏商店,可大门紧闭,隔壁居住区有个入口,但一大排外文字母的门铃牌上找不出潘氏的拼音,我胡乱按了通,并用洋泾浜大声呼叫密斯脱潘,结果毫无所获。住户中有家人态度十分粗暴,大声吼叫起来,兴许骂我是神经病。  时真不知如何才好,正绝望之际碰见对年轻夫妇,温州人,于是向他们求救,他们按我写的号码打电话,但打不通,热心的他们又带我去找附近家便宜的旅馆,不料早已满员,而且最低都是二抬万夜的客房。他们见我面有难色,便又带我目东方餐馆打听,结果所谓“隔壁”是在另个巷口,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华侨首领潘会长,他带我到他家内设的招待所住下,此时有了找到家的温暖。我再三向带路的年轻夫妇致谢,他们却简简单单地说了句  “不要客气,都是中国人嘛,帮忙应该的。”不知为什么,听到这几句话我竟感动无比。是啊,都是同胞,都是中国人,是应当相互帮助,可事实上有多少人懂得这浅显而又深切的道理?又有多少人把同胞当亲人?乐于助人谈何容易想!到这些,我不断在心中默默祝福这对善良的年轻夫妇生好运!

            住下后,潘先生忙他的去了。我肚子饿得难忍,想出去吃东西,又觉不便,把买来作早餐的饼干全吃光了仍觉不够,只好把潘先生客厅呈的香蕉和广柑拿来补充,看见还有电水壶和龙井茶,便毫不客气地泡起茶来,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村。此到边品茶,  边想着令人入迷的水城,有说不出的兴奋。



        9月24日

           昨夜1点过,一群自己驾车来的香港人闯入我的梦乡,他们烧饭喝饮料整理行装折腾到大半夜,使困极的我再也无法睡得安宁......

           早上7点起床,7点半搭早班车去了威尼斯。去威尼斯很近,只需乘几分钟火车,来目票价3000里拉,实在是快捷方便又实惠。

           出威尼斯车站,便是水,便是大运河,来往的船只下子把人带入彩色的世界。我急不可待地在路边买了本中文版的威尼斯画册,匆匆地翻地图.想弄清我的所在位置和接下去的旅游线路.可地图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外文,一条大运河分了若干水系,叫人弄不清东西南北。能看懂的是一些图片.于是按照最精彩的图片去寻找景点,当然这要走许多弯路.但只要大方向对,我反倒愿意多走些弯路,多看些般游客看不到的东西。我见小巷就钻.好些小巷空无人.但却整洁.许多看上去十分老旧的住宅墙面斑驳.显露出片沧桑,在破旧的阳台上时时有红花绿叶掩映其问.给人勃勃生机。水从四面八方流来.叉载着充满梦幻的船只流去。那绿水带走了多少浪漫,带走了多少诗情和多少对岁月的依恋,带走了多少怀日的彷徨,已经引不起现代人的关注,可每天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的游客依旧在这迷人的水乡寻寻觅觅。圣马可广场成群的游客与数不清的鸽群在嬉斌,还有那些虔诚的艺术家支起画架如着阳光充满激情地涂抹,数不清的相机在四处闪烁,如果把这美妙的声音汇聚在起,当是水域最华丽的乐章。

           小小座叹息桥前面,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其实这桥并无太多过人之处,无非是文人编撰的故事让代代人跟着叹息。另一座科阿图古桥倒真正算得是气势非凡,不仅桥的造型别致,而且桥上开设着那么多的旅游商店更让人留连忘返。我几乎是路小跑地去搜寻奇观,去那些无名的水港寻找灵感。

           中午实在走不动了,坐在处小桥头歇脚,这时才感觉到肚子饿极了,才想起昨夜没有吃晚饭今晨又没有吃早饭,而现在中午了还没有吃午饭。匆匆去了几家餐馆,价格不菲,食物也不对胃口,想找家中餐馆,跑昏了头也无踪影,只好又买饼干,买了袋巧克力饼干,不料甜得无比,实在想吃一口咸菜啊,哪怕是酸泡菜也行此时后悔没有随时带榨菜或是牛肉干之娄的小食品,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有饮水处,吃水不要钱,再咸也受得了想到吃心中难受,还是继续搞我的精神会餐吧,说真的,能来威尼斯已是万幸了,哪还有那么多奢望。

         据说再有几年,威尼斯将不再是随意可游的景点,因为城市损害得厉害,当地政府准备有计划地组织旅游,也就是说许多地方不是全开放,参观要预约并统安排。想到这些我感到莫大的欣慰,为我已经来过了这里。听潘先生说,范曾也来过威尼斯,住了个多星期,说这里太姜了。他住在潘先生家,绐潘先生写过幅字,现在就挂在客厅,写的是“饮兰餐菊”。

           逛了水巷,又游览旅游商店,意大利的好些工艺品绝伦无比,像水晶玻璃制品,造型之多,色彩之绚丽,艺术构想之奇特,无疑是世界一流。有的玻璃制品外型自由,充满现代意味,有的玻璃制品中有透明物体,像昆虫、鱼、乌,使人惊叹叫绝。这些昆虫鱼类夸张变形,生动无比,仿佛自然界真有这些奇怪的精灵。像小丑帽子,花花绿绿干奇百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戴,一戴上它,就像戴上了魔帽,不仅自己心情大变,也使观者欢乐不已。我亲眼看见一群带着花帽子的老太太在阳光下走过,看着她们返老还童的模样,真有说不出的开心。

           还有种风行的意大利纪念品是面县,这是狂欢节中最引人注目的装饰,人们在浪漫而刺激的面具的掩盖下充分表现自我,充分展示被生活扭曲的天真,甚至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接近于原始的人性。这些面县我太熟悉了,不光是在电影中看过这些精彩的形象,有一段时间我还经营过这样的装饰品。那是在1980年代末期,我在福建泉州选购工艺品时,意外地发现了批这样的面具,当时我并不明白,内地的工厂怎么会生产这样的装饰品,后来才知道这是接的意大利订单,因为其中部分质量达不到要求,才就地“处理”。当时我一下子把剩下的面县全部买进.有好几百个,可拿回四川却没有销路,于是这些宝贝被我送人或低价“处理”。可眼下威尼斯的这些面具至少也要几十万里拉一个,好的甚至更贵。当然游客大多也不买,大概只有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才能火爆。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平时没有人购买,为什么那么多的商店却以显著的位置陈列?我想,这便是种文化,一种意大利乐于向世界展示的浪漫。

             说起意大利的特色工艺品真是举不胜举,K金手饰、小装饰就不用说了,各种陶、瓷、布、木、毛的以厦其它圭属娄的饰品更是多得不计其数,且都别具特色,要有钱,恐怕我会搬上一个车度的纪念品回家。

           尽管买了两本画册,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明信片仍日动心,这些名信片最低价为400里拉,高一些的要1000里拉,凡是我看中意的,不知为什么都是1000里拉的,看来老板非常明白人们的欣赏与消费价值的同步。

         带出的10多个胶卷简直不够用,今天被迫去高消费了,这里的柯达要1万里拉,富士也要8000-9000里拉。我只好买德目的爱克发2万里拉三个,算下来人民币30多元一个。当然这点消费在欧洲人看来小之又小,可对般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还是有些昂贵。

           逛了一整天,下午4点返回住地。其实这里也是威尼斯的一部分,只不过它没有靠水,便被人忽视了。这是一个新型的小城市,建设与布局都显得精巧和规范,但与水域比起来便显得太单调和熊乏艺术气息了。说真的,我不喜欢这种没有个性的城市,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产生艺术家和诗人。

           由于游客太多,威尼斯挤不下,观光的人中相当大一部分都在这里过夜,所以小城实际又成了一个放大了的旅馆,好在交道发达,没有让观光客感到太多的不适。只是夜里要在这城市活动恐怕会令人失望,因为晚问口处关门闭户连商店也无须大开长明灯,自然会使那些不甘寂寞的人更加寂寞。使人满意的是这里听不到刺耳的警笛声,小域非常地安静。

           晚上去东方餐厅吃了次“包饭”,所谓包饭是盘菜、一杯水、一碗饭。菜还是宫保肉片,这回真的放了几粒花生米,只是菜饭的量比罗马又少了些,我五分钟吃完了这些食物,连同喝下去的水也依日填不饱我那饥饿的肚子,就这样已经是1万2千了,我没有胆量再来1万2,不过真要再来1万2的食物,我也能一口吞下。看来出门十天在北京垫的油底子都掏空了,我想再也无法坚持到预定的归期了。此时我想到,要是住在威尼斯恐怕对腰有好处。这里没有汽车,也无法骑自行车,纵然有不少摆渡的船,到底没有行走方便,目此绝大多数威尼斯人都是步行的高手,路一走多了,身体也就强健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真正居住在这里恐怕也有难言之隐,你想,瘩日有成千上万的旅游大军海潮般涌来,哪里还有宁静与隐私可言。

           威尼斯有不少美术馆、博物馆,里面珍藏的艺术品堪称无价之宝,每座殿堂都有大师的杰作,都值得细细观赏。可惜我做不到,我只能从画册中感受一丝大师们的气息。这座城市也有一些画廊,出售一般的复制品和低档画作,这样的画便宜,可以给爱风雅的人衬衬门面。在一些旅游景点也有现场作画的“艺术家”,当着游人的面涂抹一些水城风光,兴致极高的游客也会慷慨解囊。我真担心这些“艺术家”会触怒九泉之下的大师,更担心长此下去意大利的艺术会被人们曲解。

           听潘太太讲离这里不远有旅游城市,叫巴勒瓦,那里风景很姜,还有个艺术中心,每天有上百艺术家在那呈展示和销售他们的艺术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刚到那天我还真想去见识下,可游了威尼斯后再提不起劲去巴勒瓦了。我决定明早去米兰,看看被称为北方文化名城的米兰是什么模样。

           晚上,潘先生来交换名片,顺便结了房费。他说我是自费观光,两天就收9万里拉,并告诉我这是最优惠的价格,其实我心中明白,这费用和我先前想的差不多。威尼斯之行到此告一段落,此刻心中有许多杂乱的感受,可一时形不成文字,便早早入睡,准备明日的米兰之行。

           



        9月25日

           一早起来,又是好天气。不到7点一到,我已赶到火车站,顺利地买了去米兰的经济票,收费2万2千里拉,我暗自庆幸好运,可到了站台才知道10点20分才发车,而眼下7点50分还有班车,只是这班车要贵1万2千里拉,我犹豫片刻,决定改乘这班车。时间对我来说非常宝贵,更何况我难以忍受在站台上等3个小时。换票倒非常方便,交钱就行.票也无须重出.补张1万2干的单票就成。一

        找到我乘车的站台,便又开始写日记了。

           米兰又是什么样的’肯定是美丽的.只是又不知还要遇上多少困难,眼下换的500美金已经所剩无几.恐怕连今日的住宿费也不够......

           上车后碰见一对年轻华人,他们会讲当地语言,可当我向他们打听点什么时,却一问三不知,看来他们是艰辛的打工一族.听口音是浙江人据潘会长讲,在意大利的华人中绝大多数是温州一带的人,他们都是一个带一个出来的,这十年来来了不少,年轻人特别多,他们都是帮家族干活,以开餐馆和经营小百货为王。我见到的这些人大多没有什么文化,要让他们来认识欧洲文化,恐怕是一个高难度的问题。他们辛苦几年或者十年、二十年,也许会成为有钱人.能买房买车置家业.还可以给大陆的亲戚汇点钱,但他们很少想到再学习,想到从知识上去提高自己。记得有一位侨领对我说:“多读书不就是为了多赚钱吗,我现在生意很好,为什么要丢下生意去花精力学文化,没有文化我不是一样赚钱,要是碰上机会.我还能赚大钱......”他的理论使我震惊,可除了震晾外,我还能说什么?或许在他看来真正可悲的是我。

           当我在列车上写这些文字时,那对一年轻人早已睡熟,灯光下他们的睑很苍白,带着疲惫。记得他们是去不远的个一站,可车已停过两次,他们却没有醒来,我想叫醒他们,但又不忍扰乱他们的美梦。我想即便坐过了站又有何妨,人的一生不知要经过多少的驿站。

         大约11点钟到达米兰,车站很大,是座匝面有气势的古典建筑。面对这迷宫一般的三层大厅,我真有些不知所措,想在人群集中的地方碰碰中国人问问情况,可等了几批老乡都一问三不知,他们不认得路,也不会当地语言。没有办法,只好先出站再说。原以为这边会冷,结果更热,多带的衣物成了包袱,加之又买些书,负担不轻,拖着包在大街上不仅行走不便,而且还得处处小心瞻前顾后。车站四周的饭店收费昂贵,我想找一家经济型旅馆,问了好些人都无法帮助,只好硬着头皮往远处走,往小一点的街道走。走了好几个街口,人累得不行了,停下来休息,又打听,不料绝处逢生,居然附近有一家老外的招待所(所谓招待所是座办事机构内设的接待处),经人指点,我竞顺利入住,收费是9000里拉,居住条件和罗马住的三星酒店相差无几,使人大喜过望。

           放下行李便匆匆外出,拿地图指着米兰大教堂逢人便问,有人用手式比划着告诉我,路太远太远,劝我乘车,有人热情地给我写下乘车的车号和路线。我坚持步行,结果走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大教堂。我路上想,为什会会跑到米兰来,仅仅是目为这个名字具有吸引力,还是因为要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好像都不是,偏偏又来了,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鬼使神差。一路上见书店就进,想买本中文版的米兰画册,要不买些当地的风光名信片,结果一直找不到,出售名信片的地方不多,品种又单调,没有我要找的“风景”,多少有些失望。

           到了米兰大教堂,才明白这是值得看的地方。这是一座哥特式教堂,从造型到环境的装饰,用绘画镶嵌的玻璃花窗及铜雕制成的大门,都堪称艺术瑰宝。教堂内作祈祷的人不少,游客更是不计其数,彼此谈话都十分小声,大概人们都不愿凡音打扰了神灵。敦堂太大,擎天柱般的大理石立柱几个人都无法合抱,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几世纪前的杰作。面对这庞大而又精湛无比的建筑,我知道凭我带的相机是无法留下什么纪念,小小的闪光灯无疑是旷野的萤火虫,但我还是不断地用相机记录,想留下多一些的记忆。

         在参观大教堂时我另花了2000元参观了个一陈列馆,馆中存列着历代王教穿的服装和戴的帽子,还有不少各地敬献的工艺品,像权杖、烛台、挂

        饰、各种圭属制成的器皿、刺绣及精细的木雕制品,其中尤以各种大大小小的十字架最为精致。我想去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问了好些人,依旧不知这旷世杰作在哪里。看不到这幅原作,真叫人有奠大的遗憾。

           从教堂出来,在广场上徘徊了许久,  群群白鸽在身边走动,甚至挥手也不飞,它们仿佛明白,自己是这里的王人,有权利自由享受人们供奉的美食。

           广场附近是高档商业区,出售的物品一流,价格与服务也是一流。正面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商品赞美时,却不料一群中国女孩像惊弓之鸟般从眼前四散逃去,环顾四周,并没有人追赶,不知是谁闹了一场虚惊。这是一群贩卖丝绸花头巾的女弦,最小的恐怕只有十二三岁,最大也只有二十出头,她们的打扮看上去十分“土气”,可跑得比兔子还快。  瞬间工夫她们就又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地向游人兜售丝头巾,嘴里喊着几句生硬而又别扭的意大利话。有一位妇女把我当成了日人,大叫着向我展示,我很想冲她大喊“我是中国人!”,可喊不出来。看得出,她们并没有什么生意,不知是什么人支使她们僦这种买卖,她们又是怎么来到米兰的。

           中午吃麦当劳,麦当劳的生意异常火爆,排了近30分钟才买到一份9000里拉的鸡肉套餐。我吃“洋快餐”总不太适应,吃的时候觉得胀,可过一阵又像没有吃饱。晚上还是吃中餐,火车站附近有两家,由于无法比较,我便选了临近的大鑫酒楼。酒楼招牌上标明是香港风昧,走进去却是温州帮。我有了经验,连菜单也不看便直接要了个一青椒炒肉,结果端出来的和前两天的一模一样。要了两碗白饭,一下子吃光了,真不敢相信我竟有如此好的胃口。这餐饭共花去15000里拉,账单上标明有附加费1000里拉。

           在这呈你常常无法计划开支,比如中午不小心上错一次洗手问便被收了1000里拉,恐怕这是我平生上卫生问的最高消费。

           游了米兰,我决定明天去西班牙。在这里购机票却使人弄不清,买呈斯本的单程票要100多里拉,往返票却只要60万左右,到呈斯本的单程票要90多万,觋程票却只要50万里。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想乘火车,可路程远,且要转几次车,到另国家又会遇到币制不同的困难,万一中转时我睡熟了或是一时疏忽,岂不又添更多麻烦。苦思再三,决定还是乘飞机。

           夜里我突然想起,我真是笨极,为什么不可以买现程票而只乖单程,如此一来不是解决了大问题,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我竟要费那么多苦心。



        奥地利日记(1998年9月26-9月29日)


           一九八五年我在匈牙利工作期间曾乘游艇作过奥地利边境游,尽管没有登岸,但对昔日的奥匈帝国却充满了向往,对阿尔卑斯山,对充满传奇色彩的茜茜公主,对这个让世界赞叹的音乐王国都有着特殊好感,渴望有一天能访问奥地利,作一次梦幻之旅。

           一九九八年终于有机会去了维也纳,在那里呆了短暂的三天,三天的亲身体验让人兴奋不已,当沉浸在音乐之都的浪漫时我才知道这里培育出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斯特劳斯斯父子、勃拉姆斯、玛勒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在奥地利,音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穿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时你会感受到音乐已经深深溶化在每个奥地利人的血液中。

           维也纳,既是奥地利的首都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占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都集中于此,特别是众多的历史遗迹和频繁的商贸往来使这里又成为东西欧经济与文化的交汇中心,被誉为世界名城,生活水平更居世界之冠。

           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造访这个联邦的其它几个州,如今一想起阿尔卑斯山,想起那美丽的三百多个湖泊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总有许许多多的遗憾......


        9月26日


           昨夜12点来了一群“鬼佬”,在屋外的过厅饮酒作乐,很想去干涉一下,但邻居都未吭声,我也只好作罢,目得我一夜睡不好。

           5点钟起来收抬,窗外还一片漆黑,呆到6点半还是出了门,上了大街才发现已有不少早行人,口周的路灯十分明亮,而大多人家的窗口却没有亮灯。我赶7点的早班车去机场,从火车站到机场只有十多分钟车程。一路上大街小巷停满了汽车,甚至不少横道线也被占得只剩条缝。我乘坐的大巴算得上是超豪华的大型客车,不仅高大车身也长,司机在这只剩下一条缝的道路上却行进自如,路上弯道不少,他依旧如鱼得水,驾车技术之精湛,十分少见。

           到了机场,却使人大失所望,好几家航空公司都没有去呈斯本或马德里的机票,一是航班少,二是周末票紧张。几经打听磐于找到  家有票的公司,可去马德里的单程竟要800美金,这是个不小的数目,这价位比从比利时去马德呈还要贵,如去里斯本,也少不了几十美金。我退却了,不知如何是好,尽管我口袋呈还有充足的费用,可也不忍花这么多钱。其实我非常想去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如果这样好的机会都不去,今后恐怕再去的机会不多了。

           一时间,我倒真没有了主意。义位台湾出差来的陈先生见我为难,王动问我是不是钱不够,并提出机票不够他可以帮助我,这使我非常感动,认识他是因为我购票时遇到语言障碍,刚好他路过便拉来帮忙。就这样已经非常麻烦他了,怎么还好要他的资助。于是我改了王意,决定经维也纳回比利时,一来可以多看些地方,二来从那边出去更方便,我也稍为熟些。还是在陈先生的帮助下我买好了ll点去维也纳的机票,花去62万里拉。售票员说这是来目的折扣票,如果买单程会比这价还高。

           陈先生又帮我办好了登机牌,把他亲下的10万里拉送给我叫我买些小食品才匆匆去登机。想不到我与他萍水相逢,竟蒙他如此厚爱叫人很过意不去,只好把这份美意珍藏心底来日相报。

           大事一定,又多出了许多时间,便坐在候机室写日记。说真的写日记很容易打发时光而且还会有不少收获,所以每次外出总是把这项劳作当成最大的享受,可惜一回家便没有时问坚持,想起多少有些惋惜。

           候机厅很大,商店不少,十分宽畅。欧洲的小国家,哪怕是中等城市的候机厅都很漂亮,大概这就是经济实力所在。

           从米兰到维也纳的空中飞行只有一个多小时,到机场后和新认识的一帮杭州朋友一道,搭顺风车到了“目际饭店”,这是《欧华侨报》的个一活动据点。主管该报的侨务负责人胡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从中午到下午近4点都与我闲聊关于办报的事,天南地北地神侃,把维也纳迷人的风景放在了义边。何以如此,大概是我好几天没有和人讲话了,此刻有了机会哪肯放过。此刻我多少悟出为什么老年人怕孤独总想找人说说话,尽管我还不算老,可叫成天话不离口的人一下子停下来肯定好人也要生病。中午在胡先生开的餐馆吃了一次炒面,昧道不错,这看似平常的快餐此时也成了难得的美昧了 。

           听胡先生讲,《欧华侨报》仅靠在奥地利的发行也能自负盈亏,这在华人报刊中并不多见,在尚未形成“唐人街”的维也纳尤其难得。以前他还办过一份杂志,在欧洲十几个目家和内地都有响,国家侨办甚至破天荒地计划每年补助3万美金扶持,让他们为国家多干一些有益的事,他担心刊物办不好而辜负了信任,所以举棋不定。看得出他骨子里更是个地道的文化人,一个人艰辛地在欧洲闯荡了这么多年而初衷不改,这真是非常非常之难得!

           经胡先生介绍,我住进附近一家旅馆,这是老外开的店,虽然屋子小卫生问又在外面,但清洁、舒适。看在胡先生的面上,老板才收我400先令一个晚上,这在维也纳已经是很实惠的住处了。其实住宿对我来说并不太要紧,因为我王要的活动都在户外,晚上只要有一张床足矣. 小事澈洗后便上街,穿过一条小巷便是商业街,这街很长.热闹非凡,和北京的王府井同属一种类型,只是它的购物环境要此王府井好多了,即便是与巴黎的香榭丽大道相比也并不逊色。由于是周末.好些商店到了下午便不再营业.想逛商店不行了。可就在这阵子,令人惊喜的节目登场了!不知今天是什么节日,6点钟开始了盛大的化妆游行,花车开道,各种舞蹈表演异彩纷呈.汇成了一条彩色的河流,街道两旁的人也随着表演者的节拍和音乐声又舞又跳.长长的大道成了流动的舞台。尽管天色稍晚光线较弱,我仍追着演出的人群拍照,也跟着他们扭动起来。游行的人像潮水一般向前涌去.他们要去哪里,我不知道,我追了好一段路,实在跑不动了才停下来。人流过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街,几分钟前的狂欢一下子成为历史,真有些人生如梦的感慨。

           维也纳最有名的商业大街行人不多.除了一些酒馆和餐厅外,所有的商店都关了门,然而橱窗和能看得见的店堂却依然光彩照人,各式各样的灯光装饰极富诱惑力.仿佛每个橱窗都在用独特的语言向观者述说着自己的故事,连我这个最不爱逛商店的人也流连在这商品的万国博览会中。商店招贴霓虹灯和橱窗设计都有较高水平,体现出维也纳人受过的良好教育和文化品味。

           这里有一家麦当劳快餐店是我所看到的最高档的家,宫殿式的店堂高大宽畅,环境装饰、灯光照明都让人眼界大开,不要说吃东西,坐在里面看书也显得十分雅气。到底是音乐域,连酒吧传来的乐曲都显得高雅而不同凡响。

           大街的另一端,有一座敦堂,四周设制了不少简易的篷帐,这是在举办民间工艺品展销和饮酒的夜市,来这里消磨时光的人不少,气氛十分热烈。起初我还以为夜市把教堂团团围住多少有些不恭,但一想到上帝也通人性,在周末轻松一下与民同乐,这又何尝不可。欧洲的跳蚤市场、古董摊、农贸产品交易等似乎都在教堂周边进行,好像只有神才如此宽容,才赐福于百姓H来无限生机。难怪总有那么多人信教,那么多人愿意接受尘世外的福音。

           我碰到一位广东梅县的老伯,他从印度迁来定居,在维也纳生活了几十年,曾在餐馆做厨师,因为故乡没有亲人他多年没有目过中国,但很想回去看看。我们同坐在一条长凳上休息闲聊,有了这短暂的认识,他热情地陪我去火车站,费了不少周折为我买到了到比利时的卧铺票。所谓周折,是我不会德语,而他的德语发音也不标准,特别是他不会认德文,自然少不了来回折腾,但最后总算功德圆满,彼此都十分开心。分手时我请教他的尊姓,老伯说  “不必客气,都是中国人嘛”这句话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从老伯口中说出来尤为亲切。


        9月27日

           又是早出门,走了半条街,天气突变,阴天且有不小的风,便赶回来加衣服。怏9点了,大街上依旧十分冷清,看来奥地利人非常珍惜假日的休息。由于一直没有买到中文版的旅游介绍,走了不少地方依然弄不清所到之处的名称。唯能做的便是不停地拍照,尽量选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拍,多多益善。

           街口的喷泉旁有一座苏联红军的雕像,算得是苏联历史的见证。前个时期,由于苏联的解体,好些人主张把铜像毁掉,政府内部讨论了许久也定不下来,最后只好采用全民公决来裁定。不料民众十分宽厚,多数人认为既是历史遗迹就让他存放在那呈,于是铜像依旧伫立在这里接受阳光,四周还种满花草。

           走了上午,看了不少代表性建筑和历史名胜,我对维也纳这个音乐名域增加了亲切感。我一边走一边停下来观望,四周都可以找到休息的地方,环境十分清洁优雅。据说维也纳是欧洲唯一不堵车的城市,真是非常难得。

           许多林荫道上种满了高大的栗子树,眼下正是栗子成熟的季节,即便不吹风,大个大个的栗子也时时落下来,却没有看见有人捡这些失落的栗子。看着撒落一地的栗子,觉得实在有些可惜。但街上也有卖烤板栗的,好些人似乎不太懂得品尝这种美食。

           从明信片上看到有一处新的游览地叫“百水楼房”,这是采用全新的理念大胆构思的当代杰作。其实这只是普通的居民住宅,采用不对称与不规格的风格建造,环境也进行了改造,把平整的地面建成了凹凸不平的坡地,特别是建筑物墙面的处理别出心裁,被涂抹或镶嵌成了童话世界,给人以全新的视觉空间。它成了维也纳个一新的景点,引来无数游客观赏。为了找这个景点,我跑了小半个城,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才寻到。尽管看到的实景与画册上的图片有不小距离,不过我仍感到满足,因为我在这里买到了中文版的维也纳画册,这是意外的收获。想不到就是这几幢房子,居然开发出了城市边沿的旅游业,四周新开的旅游商店已有十余家,此外画廊、酒吧、餐馆也应运而生,大概这也应当算是文化与艺术所造就的魅力。

           中午吃饼干和面包,晚上仍目国际饭店晚餐。这问中餐馆何以取这样大个名称,不得而知。短时间的观察,发现生意并不太好,不过价格低廉仍吸引了不少回头客。胡先生不管饭店,靠太太与两个小工打理也甚是不易。我三次进餐点过三道菜,都是一种做法,放的调料也一样,不过每次一盘菜、一碗米饭,外加一瓶啤酒才收50先令,对我算是特别关照了。

           好几天未喝酒,喝小一瓶啤酒居然徽醉,再加几天的活动量太大,夜呈8点便蒙头大睡。夜12时醒来,两次给家呈挂电话,听见了长连铃声却又转换成忙音,不知何故。照理清晨家里人都还未醒来,哪会就线路繁忙,是线路出了问题还是电话没有放好,叫人总不踏实。折腾近一个小时,只好又睡。夜里下起了雨,雨下得大了,猜想明日的观光又算是泡汤啦。


        9月28日

          早上起来,雨刚停,气温很低,天气灰蒙还不时刮风

          出门刚8点.逛了一大圈商店仍未开门。第一天的新鲜感没有了,特别是在没有阳光的日子一切都变得暗淡而缺乏生气.连那路边的花和草也少了光泽。所谓逛街,也只有看橱窗,相比较橱窗还算是琳琅满目.也有许多有特色的东西值得一看。看橱窗时我惊讶地发现老外也和我们一样玩数字游戏,商店的标价大多不列整数,而是换成9,比如9 9先令、3 9先令、69 99先令、399 99先令,而且前面写大字,小数点后面的9便写成小小的99,不经意还难发现像o字后还有一条小小的尾巴。从物价上看,这边的商品比国内要高上一半(我是指大体相近的商品)。可奥地利人的人均收入排世界前列,你怎么比?

           远的地方去不了,就近去拜访维也纳中国中心。这是华人活动的中心,有商店、餐馆、图书室,还有旅行社、报社等,面积达1干多平米,称得上是初县规模。据说装修房屋花去不少钱,中心人手又少,所以许多活动时还开展不起来。奥地利国有二三万华人.中心是华人的家。

           中心离国际饭店不远,我去时刚开门.一位陈小姐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她一边整理商品,一边和我闲聊。从谈话中知道她与丈夫都是北京人.先后到这里来留学,开始也想干一番事业,可十多年下来,心里却还是想回北京。拿她的话讲:  “在维也纳生活还是不错,条件此国内好了许多,可要图事业的发展却很难办到。在奥国,中国人别说进入上流社会,就是进入中产阶层都不可能,华人在这里永远只能做工人。”谈话问另位同事也来了,他姓柳,也是北京人,据说他和报社的编辑为了让华人中秋吃到好的月饼.利用假日去法国组织货源,两个人轮流驾车累到半夜才目来。看他们那样忙碌又帮不上,只好匆匆作别。

           能够生存,目为这毕竟是华人的心声。但如果想要扩大发行,那就非常不易了,不光邮费付不起,恐怕也没有其它国家的人想看奥地利的消息。

           在“中心”,我还发现匈牙利出的《欧洲之声》,报纸由匈牙利华人联台总会出版,另一份《欧洲导报》出版单社为欧洲导报社,并注明为匈牙利目内外公开发行,前者为对开大报,后者为口开小报,好像都是周报。前者在报角注明已发行在欧亚等25个目家和地区,但看得出这些报纸多半不是专业人士所为,所谓发行遍布世界也只是一种声势,仔细阅读其内容便知是为出报而出报,之所以还能幸运而生是目为华人大多读不懂别国的文字,又不想自己也成为文盲。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报纸还会越办越多,但要办得精,恐怕决非说说而已了。

           由于维也纳有几百家中餐馆,自然对中国副食品、干杂、调料的销售也有所促进,中目的“杂货铺”应运而生品种不少,生意不错,于是些东洋店、南韩店也开始经营中国货,我想销售中国货肯定比卖他们本土商品的利润要大销量要多,否则他们哪会如此尽心地为中目货效力。

           中午又去国际饭店进餐,听说有人会做麻辣豆腐,大喜过望,上桌才发现菜和以往一样,既不辣也不麻,而且还放了杂七杂儿的菜像杂烩,但米饭还是自送。

         午后下雨,只好躲目旅馆。这家旅店生意不错,房间整洁,环境清雅,收费低廉,一直深受游客好评。来这里住的大多是相互介绍而来,要不这小巷内不上星的饭店是没有人找上门的。饭店还供应早餐,通讯也好,在房间便可直拨全球,可惜费用太高,我打了一次葡萄牙一次比利时次国内便花了500先令,而每次通话均不足三分钟,这钱真花得心疼。

           天还在下雨,我早早地赶去车站。在车站写了一个多小时日记才傍晚6点多,列车早已到了,可以自由上车。车厢内设备优良,也是6个人一个包间,睡的是沙发,很舒适。临开车前上来对年轻的欧洲夫妇,对方也是书呆子,各抱一本书,彼此友好地笑关后便互不干扰地阅读。

           原以为上车后还有机会观赏一下沿途的风光,不料列车还未启动,天完全黑尽,能看到的只是一路偶尔目烁的灯火。车行不到一小时停了两次,包厢呈又添了两位客人。列车员送矿泉水来,一共留下五瓶,估计今晚包厢里就只有我们五人同行了。不一会儿老外们攀谈起来,但谈话有些吃力,不停地用手式比划,估计这又是法语德语或是“英格里西”三重奏。不过总比我强,我只能望着他们傻笑,好几次他们尝试着用几种语言和我对话,我只有耸耸肩头表示歉意,更不幸的是我两次被当作了日本人。11点,大家都累了,各自就寝。


        9月29日

           这边天亮得迟,虫7点了天才徽亮,想起来活动一下,我的下铺堆放着行李坐不下,只好又睡。再醒来同车的老外走了两个,剩下的年轻夫妇正吃早餐,列车员见我起来,也送来了我的食品,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有一杯热茶,大概他们知道中国人爱喝“Tea”。早餐不算丰盛,两个面包、  包果酱和一片黄油,是免费的。我尽力也只吃掉个面包和半包果酱,至于黄油却不敢问津,吃不一懦,热茶也喝不完,太不对口味了难以下咽。我真不明白,像上好的四川茉莉花蒹为什么就不能在欧洲打开市场?有人说老外不喜欢,我看未必。这些年来我每次外出所带的小礼品中最多的便是茉莉花茶,但凡送给别人,十有九次别人都赞不绝口。在法国、德目、比利时、荷兰我也作过试验,泡花茶给他们喝,人人都叫好。在马来西亚更是如此,我每次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分茶叶,没有拿到的还会王动索要。为此我也考察过市场,有的地方也有茉莉花茶卖,可是这些茶的来路不太正,加之没有人宣传和存放时间过久等原因,市场销路自然受阻。如果是介绍和推广不够,给客人送上的茶都像这种变味的苦水,自然没有人要喝。不仅如此,别人还会真把我们当粗人看,以为我们不懂得品尝美味。早上那对夫妇见我喝茶,竞皱着眉头像在看我喝药,当然那种茶的滋味已经和药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维也纳换钱十分方便,银行有一种自动兑换货币的机器,只要你把钱放进去,并按动标有国旗种类的按扭,便可以自动送出你需要兑换的钱,并且还会付上电脑打印的清单。我好几次都想去试一试,但又怕没有真正瞳得操作程序而出洋相。

           在火车站购票,可以同时使用几种外币,我便是用美元购的票。这一路上最麻烦的便是要不停地换钱,美元换比利时法郎,换意大利里拉,换奥地利先令每换一次得扣出10%的手续费,多换几次下来,什么货币都贬值了,一个来回,10元便成了8元,看来只有早些使用欧元才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些目难。

           胶卷又要用完了,昨天去看行情,见有家商店正在出售“富士”买二赠,  盒三卷,只收两卷的钱,80先令,折合人民币大约是50多元。见还

        划算,便买了4盒。富士为何在奥地利卖得这样便宜,大概也是为了争夺市场,加之日本经济危机,能换目多少是多少。当然这是胡猜,但我得到了实惠,谢谢“富士”。

         9点40分到达布鲁塞尔,奥国之一行告段落。



        西班牙日记


           西班牙位于欧洲的南端,是欧亚交汇的窗口,备受阳光洗涤与地中海海风的吹拂,这片热土曾是不少游子渴望登陆的梦乡。“把所有的行囊装箱,我要去流浪,去马德里,让双脚走在那贵族曾经漫步的华丽街上,去塞维利亚,让身体随着艳丽的佛郎明哥舞者轻扬,去格纳达,让眼睛去捕捉伊斯兰的最后繁华;去巴塞罗那,让心能感应高第与毕加索的奇特冥想......”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西班牙魅力四射!

           关于西班牙国名的释义,说法各异,有说是野兔国。有说是边疆,海洋之意。甚至是埋藏的财富,矿藏的意思。可如今人们把西班牙的释义改为了“热情、多元、精彩与辉煌”。西班牙是登入世界遗产名录最多的国家,共有38个地区,仅凭这一点,便知以上评价确不为过。

           一九九六年夏,我在荷兰认识了一住华裔作家,是在与他的文字交往中促成了我的西班牙行旅。可当我在九八年秋飞往马德里时,才知道他在比利时我出席会议。一时间,我懂外语的,如一叶小舟漂泊在异域天地,尽管也造访了他的家并得到热情的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9(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