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国多姿的杨柳

      作者:汲平2013-08-01 11:14:53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九九年认识了鲁迅美术学院女画家林薇,二00三年韩敬伟兄介绍又认识了张船,在这之前还与黑龙江的宫建华、曹香滨等有过交往。东北地区的女画家给入的印象是乎都很能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貌,在创作题材又大多以讴歌关东大地的风情著称,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我去过鲁迅美术学院几次,可知道女画家杨柳却是一年前的事,那时《美术界》杂志刊发“关东画派”的一组专题,马喆向我推荐了好些颇具实力的东北画家,杨柳也在之列。第一次读杨柳的作品,让人感到亲切,大有似曾相识之感。几经回忆,才记起曾在学院看过一次展览,这展览中便有她的好几幅线描作品。她画的两位老师,我也见过,只是她画中的老师让我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既可敬,又可亲,但凡见过王老师和李老师的人都会为杨柳的传神之笔,率真之情所打动,我甚至奢望有朝一日也求杨柳为我造像,尽管已有几十位画家“漫画”过阿年,可我仍不嫌多,因为她的造像确与众人不同……

           马喆先生写过一则关于杨柳艺术的简介,在这篇《青春作伴入画图》的文中写到:“青年画家杨柳理所当然地要归入新生代画家的行列,但她绝对不是前卫型的画家.她的画风清新,有着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在写实的基调之上,又流露出夸张和诙谐的味道,作品中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读马喆这些中肯的评述让人产生同感,特别足“作品中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的评述”犹为精辟。当下,许多艺术家在刻画走进现实生活的题材时,往往把握不好这个尺度,要么流归平俗,或是平庸,要么丑美不分,以怪求新,全然失去了中国画固有的东方美术学概念,读这些作品,如同咀蜡,极不是滋味。

           其实画画是极磨人的事,想画一张好画,得有好心境,得读好多书,还得废好些纸墨,更重要是要有“悟”性,还得奈得住寂寞.这是老一辈艺术家常讲的道理。大体我也能领会,可做起来却总不上进,大概还是“悟性”问题。

           杨柳好象活得比我轻松,故而画也自在,她说“自小觉得有些孤独,画点小画是能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没事呆在家里翻翻画报,看见喜欢的,便拿出画笔趴在床边画了起来,再涂上喜欢的颜色,当水彩挤在盘子里,点点的色彩,再用毛笔在玻璃水瓶里涮来涮去时,便有了一些快乐的遐想,心里已经感觉挺美了……”这便是心境,这是一种自然而又朴素的美感流露,大概正是这种率真的延续,使杨柳日后的创作也不经意的溶入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于是“写生也像创作一样以自由的心态去完成就好多了,”她还感到“画画的过程自信起来,往往思绪是顺畅的,画面是自由的,刻意与不刻意之间便有了美。”她笔下的《步行街上的太阳伞》、《当往事以成往昔》、《向日葵》、《巢》、《老头老头》等作品就是在“画点小画”的放松状态下完成的佳作,由于自然,便没有了雕琢。由于自然,便演绎出生动婉约。也由于自然,对传统中国画线条的运用,渲染与肌理的对接,水墨与敷色的碰撞乃至构图,布白都左右逢源,别出机趣。

           尽管画面轻松,可仍不难看出画家不仅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而且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学以至用,不守旧,能创新。

           “齐白石的画总是让我看了兴奋和会心一那种清新,俗而脱俗,总被他幽默和聪慧的思维轨迹所打动.我喜欢感受那种思维上的美,在极平常朴素的内容中擦亮点点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鲜活是不因时代而永恒的。”这些文字是杨柳学习大师的感悟,在这些擦亮火花的文字中让我们更走近了杨柳的艺术。

           杨柳说得好:“画最终是一个人境界的反映,人的审美取向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的某种价值取向,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正是她的这些直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杨柳的创作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她的艺术也必将获得更多人的喜爱。我期待今秋能有机会去北方,去杨柳工作室看她的新作.去会会她身边那些充满朝气的画家朋友…….

           细想起来,读点闲书,品品香茗,画点小画,真好!

           看来,杨柳比我更懂得艺术,更懂得生活!


           阿年


           2007年8月于西蜀《行云阁》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