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陆俨少大师的作品,无论山水、花鸟均自成一格,气象万千,其修养、功力、艺品皆超凡脱俗,不愧为一代宗师。
我没有机会认识陆老,在他仙逝后的好些年我也才拥有他的作品集,每每拜观,心生感慨,几多留恋。
杭州有陆老一位关门弟子,画陆家山水几近神似,曾仿先生笔意作小品相赠,了却我仰慕之情。据说这位弟子如今不再画陆家山水,怕“走得进,出不来”,愧对先生教诲。
前日去上海嘉定看望仕武兄,意外得见王漪先生一批山水近作,这些作品风格清新,笔墨酣畅,功夫扎实,让人觉得亲切,画中不仅透露出陆家山水的气息,却另有一番新的气象,实在难得。
杨仁恺先生评陆老“如历代开派画家一样,无论在经营布局,运笔渲染,峰峦云气诸方面,既有浓厚的传统底蕴,而又别出机抒,创作出独特的风格,一股清气吸引着广大读者,为之顷倒。”堪称近百年山水画家中的佼佼者。曾经有一批画家追随陆老,可画出的作品千人一面,大多仅得皮毛。要做到既有陆老遗风,又别开生面者,绝无仅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何故如此,恐大多未明白“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这个道理。陆老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凡一个大家,均有他独到之处。如果也走他这条路,虽然他的法子可以学到,然终不能及。人各有禀赋,短长互见。他之所长,未必我亦似之,而我之所长,亦未必他所兼有,如果走他的路,必落他后。而用我所长,则可以有超越他的地方,同能不如独诣。”
看来王漪对陆老艺术精神的领会颇深,陆老说:“用己之长,就前人技法可以吸收者,尽量吸收过来。多方面吸收,加以消化,化为自己的东西。”王漪则以博采众家,“以陆的笔法为基础上溯王蒙、石涛、八大等名家”自探灵苗,锐意变法,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明明先生谈王漪山水画有这样一段文字·“无论山峦连绵的微茫气象,还是林木曲径的隐幽之意,均在虚实的关照中产生了意象的主次。而那些繁简得体、或疏密有致,亦或纵横开拓的画面构图,将画面中山峰、溪流、小桥、林木与云海等形象巧妙地融台在一片静谧苍郁的画境之中,再现了文人对晴朗飘渺自然意象的捕捉,同时也清晰地表达了王漪淡然,本真的人生体悟。”这评述极为真切,让人对他的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体味。
王漪的作品除了注重墨的运用,用色也十分考究,像《秋风过南山》、《静泊》、《红尘之外》等都各具特色,无论红、黄、蓝的对比,还是色与墨的交融都天真机趣,不拘一格。要做到红不火,蓝不艳,黄不燥,各施其绝,尽得风流,实属不易。难怪有人说王漪的画看似高古却又透出清新的诗意,看似传统却又洋溢着当代人的审美意趣,让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
我特别欣赏他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如《晨韵》、《福建山区所见》、《泰宁一线天景色》、《雁荡雨霁》、《遂昌南尖岩》等佳作,这些作品不仅气韵生动,笔墨华滋,构图奇绝,重要的是洋溢着时代气息,让人在笔墨之间感悟到灵山静水之美,大自然朴素无华之美,东方含蓄优雅情怀之美,这是美的陶冶,是心灵净化的体验。难怪陆老强调习画者要“看好山水,看好书画,读好文章,好诗词,听音乐戏剧演唱,凡是第一流者都有这种感受,习之既久,自然可以培养情操,心与之俱化了。”
我想身为陆俨少艺术院院长的王漪更会明白此番言传的奥秘。
可惜,我不认识王漪,无法和他交谈,更没有见过他作画,甚至也刚知道他的篆刻亦有非凡之处。是这位出道甚早,治学严谨,十多年前便多次参加各种重大展事并屡屡获奖的老兄处事低调不善张扬,还是我孤陋寡闻?问过身边的画友,好像大多也不认识,但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不自禁的赞许,看来“名气大,还不如作品说话”。
我还得再去嘉定,去会会这位“高人”,不为别的,就想看看“画如其人”的最新版本。
素不相识,我却言语冒昧不知轻重,请王漪先生大谅。
二0—0年六月于川西三圣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