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奇婉约写山魂—许钦松山水画近作赏析

      作者:汲平2011-10-31 17:09:5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近年来,许钦松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黄金时段,其日益清晰的艺术理念和稳健的技法,令他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多同行和藏家的好评和青睐。在前年由广东画院主办的《许钦松山水画展》上,观者如潮,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也许就是一个极好的佐证!

          说起来,作为中国画家的许钦松,在山水画领域已经埋头耕耘了二十几个年头。他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第一本山水画集,可以看作是画家完成了对传统的“朝拜”仪式之后交出的答卷,也奠定了许先生日后在山水世界寻幽揽胜的厚实底气。笔者觉得,那批作品既展示了作者对宣纸水墨所能呈现的各种效果的尝试,更象征着版画家出身的许钦松力求亲近民族绘画传统,在青山绿水间寻幽揽胜,进而领悟“山林精神”奥秘的拳拳之心。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许钦松苦苦探寻新的突破。特别是近几年,在担负繁重而繁琐的领导工作之余,他韬光养晦,闭门苦修,潜心在他魂牵梦萦的山水世界中。难能可贵的是,许钦松时刻保持着极其清醒的头脑,他明白自己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主要着重点,是寻找自身艺术气质和山水艺术的最佳契合点,以营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山水王国。经由他的这批新作,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的想法已经逐步变成了现实。

          浏览中国山水画史,最令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意境”一辞,然而“意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古人们似乎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或说画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诗的意境,于是便有了所谓“诗情画意”一说;或说山水画的基本要求是“可居可游”,画面中必须形成自给自足的人文氛围,不一而足。而王维的禅诗(以山水诗的形式出现)之类也便成了许多山水画家灵感的来源甚至创作的脚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千古流传的名句。然而,不要说究竟有多少人能领悟其中玄妙的禅机,即使是文字的美感,由于流传的泛滥,也早已失去了原本鲜活的气息。依照此种模式演绎的山水画体系,逐渐丧失了图式语言的独立价值,把山水画变成了古典格律诗和哲理的附庸,以人造的诗情取代真实的山情水性,以理性的思索扼杀了我们直面自然时的真率的惊喜,忽视了自然界山水之间的独立美感和蓬勃生命力(关于这一点,拙文《空谷回声》已有述及,在此不赘。见《许钦松山水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以“文化”眼光为取景框去套取我们眼中的自然山水,让山水画作为“文化”的承载工具,这是我们约定俗成的创作方法和欣赏路径,也是正统山水画体系的理论依据。我们不是要否定这个体系,而是希望在艺术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要赋予古老的山水艺术以新的生命,提供新的艺术语言,似乎有必要另辟蹊径,以丰富山水画艺术的表现力,进而增强其涵盖力。必须承认,在这一点上,许钦松多年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赋有建设性的探索。他的作品,脱离了片面追求笔墨的程式化习气,直接以焦点透视的写实方式,让高山大川自己说话,以厚重而简洁的画面形象达到了主题的自我完善。正如林墉先生所言:“……他画的山水景色大量的是眼前景,是可视的视觉形象,没有空空的泛泛,有的是实实的沉沉,我以为这是他的山水画动人的又一所在!视觉与感觉不同,感觉是未必见过的,而视觉却是千真万确的!因而,许钦松的山水有他更多的可读性、可思性。(《许钦松山水画集》序)”此论确为精采!按笔者的理解,所谓化“空空的泛泛”为“实实的沉沉”,指的即是许先生规避了许多人由于思维惯性所袭用的无病呻吟的“诗意”,代之以真切的处身于山水之间的体验;让先决的诗意模式退位,把现实生活中的晨风雾霭推到前台,并且据此让读者产生联想,从而让人获得一个相对广阔的联想空间。观众在这个空间里,可以依据此时此地的心境,在同一幅画面获得不同角度的共鸣,有时可以是雄奇的感觉,有时可以是瑰丽的感觉,而有时可以是悲壮甚至苍凉的感觉。我们知道:作为艺术创作,无论哪种感觉,只要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最柔软处,便已经达到了艺术上我们对于“美”的祈求。在目前的山水画界,从事这方面探索的画家不乏其人,但应该说,许钦松以其理念的执着和技术的一以贯之,树立了明确的画面指向和个人风格,牢牢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在当今画坛汗牛充栋的山水画作品里,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他的作品,并被其逼人的气势所征服,说实在的,笔者作为山水画家,深深知道着实不易!

          许先生作品予人的突出印象是雄浑的山川和宽阔的景色,以及经由浓墨罩染而形成的苍茫气象。画面的刻划非常充分,但这种刻画,却很少用在一树一屋、一石一草上,他所关注和孜孜以求的是大山本体所散发出的磅礴气息和涌动的生命力,笔者揣测,引导许钦松进入山水画创作领域的原动力,应该就来源于这种气息和生命力的召唤。有趣的是,这种对于气势和雄浑的景仰和渴求,以及对于大山大水的表达欲望,产生于自小生活于平原地带,缺少直观的生活体验的南方画家身上,着实让人感到诧异和耳目一新。当然,笔者一直对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古谚持怀疑态度,正如英雄情结并不仅仅产生于高原地带中人一样,南方画家画起大山大水来一点儿也不比北方画家笔软,纵观古今山水画史,此类例证比比皆是。有时,审美趋向和艺术气质不一定跟居住地的风土人情有必然的联系。画大山水需要大胸怀,需要骨子里的胆色和如虹气势,当然,也需要身处其中的真切体验和形象积累。于是,十几二十年来,许钦松利用一切出外写生的机会,足迹踏遍天山南北、青藏高原,甚至于远涉重洋。每到一处,都把自身溶入其中,心摹手追,吸山川之气,追松风之灵,逐渐得以“把山情水性化为我性”,眼前风云皆化为笔下云烟。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素材积累和感性体验,常年身处南方丘陵地带的许钦松画起大山大水来,方能有如此真切的情感和雄强的图式感召力。

          雄奇之中蕴涵细腻的情感,这是许钦松山水画的又一特色。他的作品并未因为追求画面的霸悍而失去温婉的味道。纵览许先生山水画的全貌,他极其注重画面总体的罩染以及水口、云雾、远山的刻划。对于山水画来说,云雾不仅仅是“留白”而已,它对画面的结构,对气脉的律动,对画面的气息都有极其关键的作用。许多人都说,许钦松的云雾画的很精彩,此言不虚。许先生不论画云霞还是瀑布,造型完全不师古法(仅仅保留笔墨效果),而是直接来自于自然景观,在坚硬山体的衬托下,涌动的流云,婉约的山泉,以及薄雾笼罩下的远山,让人在体悟高山大川磅礴气势的时候,也品味到脉脉的温情。当然,人皆有情,大山孰能无情?既然艺术创作是人类情感的折射,那么,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做到艺术技巧和人类情感的对位,即使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应做到情感的人格化,这样,方能令观者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许钦松的山水画,以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为骨骼,以朴实、细腻的情感为血肉,塑造了人格化的、富有生命意识的山水世界,这个世界,既雄奇瑰丽,又柔情万种,面对她,我们既油然而生敬仰之情,但又感到近在咫尺。在山水画创作山重水复,人们呼唤新时代“山水精神”的今天,许钦松的创作对当代山水画界的启示,莫非在此?

          (陈映欣 2004年8月于广东画院)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