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1-29 10:56:40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读宋卫东的写意油画
自唐代文人王维提出“写意”一词至今,写意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在中国造型艺术领域已有数百年历史。而在油画传入中国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意象化”或“写意油画”一直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
对宋卫东而言,他对油画写意性的探索始自大学以后。读书期间,他更多关注写实技法的掌握与提高,并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在山东省高校美展中获奖。但是后来,当他第一次看到欧洲西方精美绝伦的写实油画作品的原作时,反而对自己的艺术方向的选择陷入一种近似苦涩的迷茫之中。随着眼界的拓宽与知识的积累,他开始关注西方油画与中国艺术的结合,探索东方绘画的意境化表现。
在“迁想妙得”、“畅神”及苏轼的“象外”“意气”等古代画论中,写意画理论早已成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中,写意作为传统的文化遗产一直不断受到关注和讨论。无论是上世纪初的刘海粟、关良等艺术前辈,还是杭州艺专林风眠体系培养出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画家,都以此为方向做出了成功的范例。
宋卫东的个人艺术之路,在前人的启迪中展开。他多在画面中表现风景、山水,对他而言,风景画不只是一种体裁或题材,而是一种精神归宿,是实现自我的一个通道。在面对山水自然和建筑树石的临场写生中,他以“写”的方式提炼色彩和形象,把感受到的意象转化为对事物本质的塑造,在单纯的写生基础上增添文化自觉意识的内涵,使画面带有中国绘画思维的烙印。无论是徽州的廊桥、江南的老屋还是孔林的树木,在卫东笔下都带有了超脱时空的感觉。那些虬劲的苍枝与悠远的古宅,仿佛穿越亘古而在画面上的定格,承载着历史空间中的记忆痕迹,令画面带有冷静悠远的超现实感。这样的表达,源于作者对主客观关系的深层领悟,在对客观景色的表达中强化主观意境,通过题材与形式的交错抒发对历史和生命的复杂感受。
写意之道,主张因心造境,注重心意的抒发,强调游心于万物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率意与创造精神。宋卫东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吸收传统山水画的写意手法,以书写性的用笔通过对树木、建筑与山势的表现,传递对时空自然的哲思。他力求发挥油画材质的性能,通过用笔的揉搓顿挫、疾徐轻重,使色块和笔触在画面中产生相互作用的动势,令整个空间具有丰富、寥廓的特点。由此,从造型写景到意境的表达,画面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体系,它从母体生发出来,通过形式、节奏、色彩、笔触、肌理、等关系自成一体。
中国油画在写意方面的探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当下又注入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含义。写意语言并非僵化的概念或某种既定的样式,它是一个不断开放和生长的体系。宋卫东力求以独到的艺术语言,表达自身对中国文化气质的感受与理解。祖国的山河、古老的村落,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在历史中更迭变易,而整个民族的文化血脉也在这经年累月的涤荡中积淀下来。当太阳升起,画家背起行囊再次注视这片亲切的土地,他又将有怎样的感悟与发现?我们期待着,卫东能够不断开拓出艺术新篇章!
2010年3月6日于济南
作者:陈国力(著名油画家、山东省美术馆馆长、山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