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至味于澹泊

      作者:汲平2012-03-20 15:06:32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试析陈天强的艺术理想
        苏轼评价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淡泊”实是美之极至,而“至味”则是“淡泊”之美的远韵,二者构成了“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的中国艺术审美范式。何为“淡”?“质任自然,是之谓淡”(董其昌语),就是自然天真,“澹(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庄子》),淡然之美亦即朴素之美。在庄子看来,“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自然本色)是最高的美。于是,“以淡为宗”(董其昌语)逐渐成为中国书画家的艺术理想,油画家陈天强正是其中的一位。
        从陈天强教授几十年的油画创作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油画家的用心之处。早年,他曾系统地接受西方写实油画的专业训练,并“表现出造型与色彩方面的优秀天赋,其中整体的把握事物是其标志”(毛岱宗语);近十年来,陈天强画风突变,一反原来的写实风格而为简率朴拙的意象画风,曾引起诸多朋友不解。其师毛岱宗先生肯定了他“手执油画笔,却朝着中国绘画传统的路走去”的艺术选择,认为这是一条“返朴的心路”。但这注定是一条极为艰辛的路,因为画家不仅需要涵养自我心性,还将面临着绘画语言转换的形式难题,二者缺一不可成事。董其昌曾就文艺创作中的这对关系做过精辟的论述: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苏子瞻曰: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  (《容台别集》)
        董氏认为,文艺创作的同一关捩在于“淡与不淡”。那么,从“淡”的审美人格层面看,“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因是性中本有,故非学可及。陈天强的性情宁静深沉,从容平和,暗合于“淡”的性格特质。毛岱宗先生认为“不急不励,不温不火,传统操守正应合着天强那不紧不侵的冲和品性,也出现在天强的画风中”,“他性情慢慢悠悠,敦厚淳朴,人常称他“老柔”或“慢三步”。其实厚贵之人都是外朴内秀,形缓神敏”。再从“淡”的艺术语言层面看,董其昌以苏轼早期“笔势峥嵘,辞采绚烂”,后“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为例,说明艺术语言的锤炼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它需要“发纤秾于简古”,即由繁入简,由巧入拙,去人为归自然,与庄子“既雕既凿,复归于朴”的命题相一致。陈天强用了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艺术语言的初步转换,“他不光注意到和谐色调的获取,更注重捕捉被表现对象的神和韵。这是一种从造型方面对对象整体的理解和概括提炼,从色彩方面更注重对意境的渲染。作品为求整体的神韵往往损形、损色,放弃了不少细节,造型不受光影制约,色彩不受条件色约束,有点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味道。而结构画面的各方面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显然这是的感知方法不只是感觉,在此基础上还多了一种对事物的知觉的理解。这是一种接近中国传统画家的感知方式——知觉。这是眼与心的并用,是东方艺术的智慧性特征。”(毛岱宗语)
        值得肯定地是,在内在心性的与艺术语言的自然化过程中,陈天强是通过回归自然,以“写生”方式完成的。近十年间,陈天强远离现代时髦的艺术思潮与光怪陆离的艺术市场,遁入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山村水乡。依笔者所见,陈天强这一时期的风景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至2008年为第一阶段:写生的主要地点在马陵山、大洼、麻塔、马站、瑶里、南涯、里沟等地,画家面临的主要是语言的转换问题。此时的作品在技法上略显生涩,由于一味地简古与淡泊,依然留有人为刻意的痕迹。200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写生的主要地点在南平、宏村、瑶里、高家台、练江、屏山、大洼、阁老庄、冯八峪、博山、梅岭、齐云山、寿光、德义堂、查济、青岛、高密等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画家的写生密度突然加大,他似乎有更多的闲暇借助自然蒙养之功,“澄怀味象”,天机畅发,绘画语言更显自然随意,可谓“检逸辞而宗澹(淡)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陶潜《闲情赋》),这或许就是写生的意义所在。
        就个人喜好而言,笔者非常欣赏画家于2011年创作的风景作品,尤以《德义堂》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为佳。德义堂是典型的徽派庭院式民居,似乎并不适宜油画语言加以表现。但陈天强并未被形色所拘,一任自然,随性而发,画面气息平淡冲融,含蓄蕴藉,一片天真之境,颇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味。但此种意味往往不被众人发现,其原由董其昌一语道破:“大雅平淡,关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浅者,终莫能近焉,谈何容易?”(《诒美堂集序》)这也印证了毛岱宗先生的评价不虚:“但凡沾着中国传统边的东西,往往有这样一种特点:乍看不起眼,细看有味道,再看拔不动腿。我们觉得天强的画沾光于此,也吃亏于此。因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第一眼,含蓄的东西往往被忽略。”
        “大雅平淡,大味至淡”,这种由“澹(淡)泊”之境所现的“至味”,出于自然,质朴真淳。它看似寻常,虽不为巧技,却言简意赅,既是艺术家对于人生情感的深沉体味,又是其艺术之境玄远韵味的自然流露,因“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

                                                                       曲 刚
                                                                    辛卯年秋月于杭州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