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5-14 09:45:54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万寿路警卫局宾馆开会时,警卫部队的领导曾向我说起,警卫局里有个战士喜欢画画,是个“小”画家,给您推荐当个学生吧。会议期间我约张道兴老师说:“走,看看去”。就这样初识了军人画家李振军。李振军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很帅气,骨子里透着一种执着和韧劲,他的画也很有灵气,素描和色彩都有很好的基础,尤其是他的一组山水画“高原陕北系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闲聊间,知他入伍前曾在他的老家县文化馆工作,入伍时,他是新兵中唯一一个携带着画夹来到部队的,属特长兵入伍。后来他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自然也就成了我的学生。几年的专业学习以及系统的艺术训练和艺术实践,为李振军走向绘画创作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建军65周年时,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八届全军美展上,他的参展作品《东方风来》入展,并受到广泛好评,该作品以大红的确良布为底色,大胆创作,题材表现了中国大地上改革大潮波澜壮阔的场面,其大胆的用笔和立意,鲜明的绘画主题和表现风格,初显了李振军的艺术创作的颖悟和艺术审美感知的才华。
李振军部队转业后,他到了一家国有大型能源集团做宣传工作,投入到一个跨世纪特大工程的怀抱。出于工作的需要,他又涉足摄影界,在拿起画笔的同时,又操起了相机。由于他有严格训练的绘画艺术功底做基础,因此,在他从事摄影时,对光影和色彩的把握就更加得心应手,在他看来,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表现手法和表达工具不同而已。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几年不见的李振军捧给了我一部摄影专集《难忘朔黄》,让我着实惊奇。其摄影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独到的构图、丰富的摄影表现手法、干净而又极具分量的画面,体现了他对摄影和绘画独到的艺术领悟力,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生命运的观察和思考。这些,都是用他的青年热情、聪明智慧和艺术天分写就的。他用五年的时间,跟踪拍摄了国家重点工程——朔黄铁路建设,用五年的时间纪录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工业的发展与变迁,用五年的时间以掀动快门的形式记录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他的摄影作品演绎出对摄影语言的高度把握,他将光影造型,将艺术美学思想发挥到极致,浓浓的感情折射到他的作品里。舞动的线条和点、线、面的相互对视,透射出李振军深厚的艺术审美素养和绘画美学功底,更是显现出李振军对摄影本体语言的把握和高度发挥。他在摄影艺术上所取得成就,完全可以说是得益于他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深刻体悟和把握,正因如此,他的《长梁山隧道纪实摄影作品》一举获得“十届国际摄影大赛大奖”,同时获得“国际摄联奖”。
已经在摄影界渐入佳境的李振军,他又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拿起了画笔。2004年他考取中央美术学院陈平教授主持的“山水精神”高研班,静心地学习,使他的画风有了突变。几年不见的李振军,今天又捧给我一本《颛精雅集—李振军山水画写生卷》,嘱我为其写序,再次让我感到震惊。当我翻阅这本作品集时,画作的清新格调和图式的颖异让我感动又激动。重新回归画坛,而且出手不凡,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其画作图式和气息可以看出,李振军涉足摄影界十年,纵情幽游于名山胜水之间,培养了他独到的眼力,透射出李振军观照物象的审美取向,他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悟,多年来的摄影实践,为其进行绘画艺术的构成和造境,为其绘画艺术获得新生和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虽与李振军见面无多,然其丰富的艺术经历和巨大的艺术突破却是历历在目的。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摄影上,李振军的悟性都极高,他有艺术的灵性,也是一个永不甘心的人,对艺术的追求永不满足。他鲜明的个性造就了他独立的画风,不流俗,不跟风,独标风骨。或许,这正是他在今后能独立画坛、啸傲艺林的关键之所在。
齐白石是大师,但齐白石也是衰年变法,而李振军尚未过不惑,却能有如此之变法,其艺术灵性实可见一斑。他现如今的画作与十年前的画风已判若两然,有了质的飞跃和突破,这正是我从李振军身上看到的希望。现在的李振军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李振军,他走得很从容很自信,他现在的画风是一条坦途大道,我相信,只要李振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迎来的将会是不断的胜利和突破!
李振军之所以能安心地从事绘画和摄影创作,这与他宽松的工作环境是分不开的,他的工作单位朔黄铁路公司领导给予了他创作、展览和画册的出版很大的支持,没有这些支持和帮助,是断不可能有如此作为的。作为他的老师,我为有这样的领导感到很欣慰,在此也一并致谢。
2007年7月23日于北京
|
-
-
推荐艺术家/
-
-
艺术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