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匈牙利朋友问我,中国人喜哎歌剧,好半天我竟找不到准确的语言来到答。因为好多年来,我们几乎役有看过歌剧,所以很难确定喜欢与否。在中国,有不少从事歌舞演出的专业团体,可就没有专门从事歌剧演出的文艺单位。我想,歌剧与歌舞在表演形式上应该是不太相同的。
可在欧洲,歌剧却是非常流行的高雅艺术。在这些国家,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一流的大型歌剧院,而饮誉世界的巴黎歌剧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巴黎歌剧院从1861年开工,到1875年落成,由著名建筑师加尼埃设计并主持建造。这是全欧洲马蹄形多层包厢剧院中最成熟的一个,是可以容纳2100多个观众和近500位演员的大型表演场所,观众的视觉和音响效果极佳。特别是观众厅上覆盖着的扁平穹顶,形同一个华贵的皇冠,给剧院增添了不少堂皇的气氛。
据资料介绍,拿破仑三世对歌剧十分赞赏,为能欣赏歌剧而又避免暗杀,他修建了一条进入歌剧院的专用通道。直到1881年,法国实行共和制后,这条通道才被废弃。后来又利用这个通道改建了巴黎歌剧院图书馆,面对公众开放。
建成后的图书馆,藏有作曲家拉莫、格吕克、罗西尼、华格纳和马斯纳的手稿,还有相当数量的意大利米兰古典歌剧脚本、杂技艺术史料和多得惊人的演出海报。此外还有数以千万计的素描原稿、布景草图、服装画稿、木版画、照片等等,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歌剧史的大都会了。只要对音乐有一点爱好的人,都不会错过参观这艺术宝库的机会。可惜我挤不出时间去揽胜,但对这闻名遐尔的歌剧院却是非看不可。
我终于等到了机会,一个人去了歌剧院。参观歌剧院的入场费是30法郎,买门票还要排长队。来这里参观的人非常之多,大多是欧洲的“老外”。当然,大家不是来看演出,看歌剧,而是来欣赏这富丽堂皇的建筑和那些陈列品以及华丽多姿的服装。作为画家,参观的东西则更多,各种精美的大型雕塑、著名画家为演出刨作的巨幅海报、休息厅以及屋顶的大型油画、历史上著名音乐家、剧作家的个人雕像等等,都值得一看。特别是这些艺术品几乎都出自大师手笔,像让·巴蒂斯特·卡尔波创作的雕塑《舞蹈者》,伊西多尔·皮尔斯和夏加尔绘制的大型油画都堪称为稀世瑰宝,令人眼界大开,受益非浅。也正是在这座影响深远的歌剧院,上演过一批欧洲最成功的剧目:普契尼的《普西米亚人》、威尔弟的《假面舞会》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等。
如今,在舞台上和一些大型的橱窗里,则是按著名歌剧的情节制作了场面宏大的蜡像陈列,这些蜡像人物全采用黑人的形象制作,更显得有一种奇特的艺术气氛,使人叫绝。仔细地欣赏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品味精美博大的古典建筑,看那些川流不息的人群,穿着各种现代时装鱼贯而八的观光客,更有一种很特殊的情趣。特别是当各种舞台灯光照射在充满戏剧效果的参观者身上时,宛如一台新的无声剧又搬上了舞台,正上演着当代多彩的风俗剧。我站在三楼包厢的一角,静静地俯瞰这充满历史意味的舞台,回忆她曾经辉煌过的一页,虚构那些只在电影和小说中接触过的情景,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感慨。同时,也为自己有机会亲睹这一切而感到莫大的欣慰。
出了歌剧院,在蓝得出奇的晴空下,漫无目的地在大街小巷神游,在喧嚣的广场喂鸽子,在红花掩映的林荫道看老人们带着宠物散步,真有一种说不出的爽快,不由得轻轻地赞美:“法兰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