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风行走的日子--秋寻枫叶下扶桑

      作者:汲平2013-07-10 17:16:1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日本,对中国人似乎并不陌生,特别是那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缘,以至许多人至今仍怀着难以接受的屈服面对那段历史。然而,自国门洞开之后,日本货大批涌进内陆,无论汽车、电视、服装、化妆品以及各种数不清道不完的商品填充着我们精神和物质世界,“口本造”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


           二十年前,日本电影曾经风靡一时,而当下,动漫更成了青年人虚幻世界的天堂。尽管时时因政治上的因素,使中日关系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波动,甚至出现过抵制日货的过激行为,可“日货”依旧源源内流。面对这难以抵抗的现状人们抱着十分复杂的心理,何去何从,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近二十年来我走过近三十个国家,却没有去过日本,曾经有好几次机会,也阴差阳错。坦率地讲,对于日本我缺少热情,大概日本人的生活与我们太接近,远远没有印度、埃及、西班牙、意大利那么富有色彩和异域风情的刺激。但我也明白,迟早我会去日本,没有目的,却又象是一种必然。


           今秋由于过多的雨水让气温变低,好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太阳更让人压抑,不知是谁提出了去藏区看枫叶,释放心灵。我心动了,然而更让人心动是有团队要去日本作“浪漫枫叶之旅”,路线是从成都出发经停北京飞东京,再到箱根、京都、大阪,一路追寻秋日的灿烂,观赏惊艳的枫叶,据说这是独家全新推出的富士河口湖红叶祭。按捺不住,我加入了这次旅行。说得突然,走得突然,我甚至来不急准备便匆匆登程。


           此时出发我才发现,连一本有关日本的旅游辞典或介绍都没有带。几个小时的飞行,我竭力搜寻有关日本的印象,并分类记下了一些有用的文字。比如我想到了富士山、樱花、茶道、相扑、浮士绘、花道、俳句。想起了许多别致的地名,象福岗、仙台、名古屋、冲绳、鹿儿岛、秋田、奈良、北海道、神户。紧接着,井上靖、川端康成、夏目漱石、二叶亭四迷以及喜多郎、小泽征尔、东山魁爽、平山郁夫等许多文学艺术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著作浮现脑海,大脑的画面渐渐清晰。那些曾经让我神往与陶醉的银幕形象也一一展开,有的我已经记不清电影的名称,可对黑泽明、高仓健、三浦有和、栗原小卷、山口百惠、中野良子却记得非常清楚,我想与我年纪相近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阿信》、《追捕》、《人证》、《砂器》《生死恋》之类的佳作。细想起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又可追溯到唐朝或是更远一些,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实在不知中日的交往该从何年算起,之所以说到唐,是史书上有鉴真和尚1200年前东渡日本的记载,这位先贤六次渡海,终以失明之身才到了“有缘之国”的日本,完成了他的宏愿,成为日本人民世世代代所敬爱的中国人。鉴真东度,历经十年,这艰辛与胆识非常人可比,何况他辗转抵达古都奈良时已是66岁高龄,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日本天皇,不仅任命他为主管僧侣行政机关的大僧都,还在公元759年为他兴建唐招提寺。千余年来,这里不仅是日本的佛教圣地,也成了中国文化艺术界人士赴日观光的首选,可惜我们这次行程中没有这样的安排,令人多有遗憾。我想去唐招提寺除了参拜鉴真大师外,更想观赏东山魁夷大师所作的26面壁画,这是根据鉴真东渡的事迹绘成的“全障壁画"。为了创作壁画,他多次到中国写生,江苏、广西、安徽、甘肃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为了这副巨制他前后耗费了整整十年的功夫。而完成这些画时他已是73岁的老人。这又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啊!


           我曾经买到过一册这位老画家的散文集,书名是《美的情愫》,书中收录的散文,篇篇精彩,令人回味,这是一位非常懂得认识美,欣赏美,珍惜美的老人。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细腻又深沉,宽厚又自然,读他的美文让我受益非浅。


           这一路上,各式各样的回忆,竟让我后悔没有早些到这个历来被称为东瀛、扶桑的千岛之国。


           一到东京,我们便被安排参观台场海滨新区,远眺海湾景色及彩虹桥,参观丰田汽车会馆,到迪斯尼乐园放飞童心。次日又去了皇居外苑、二重桥。还去了浅草雷门观音寺,据说在这里可以体会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坦率的讲,参观这些地方除了有些新鲜感外,并没有让我太激动。除了拍照,我便八方收罗那些只看得懂一小半方块字的旅游宣传品。


           在银座大街,那些华丽的店堂,丰富的商品同样没有引起我的兴趣,而那些不同的门面装饰、招贴、和穿着多姿多彩服饰的人流却让人产生了许多感叹。一位中国作家说:“我在日本大大小小的饭店里,没有见过同样的墙壁、同样的摆设、同样的屋顶、同样的地毯,没有见过同样的楼梯、电梯、沙发、茶几、火柴、烟缸、托盘、茶杯、饭碗、饭盒、挂灯、瓶花……”使人感觉到日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难解难分!”这一点让我也初有体会。特别是登上新宿都厅眺望日本全景更有说不出的感悟。试想一个政府重要的办公机构能空出整整一层楼来让游人观光和免费甚至赞助经费举办一些文化展示,的确需要一点气度和修养。东京的建筑,也许远远比不上纽约,或者是上海的浦东,可一联想到一年内有600多次的地震,在火山下修建如此不同凡响的建筑群又不得承认日本人的毅力和勇气。“日本人常常从无路处找到路,令人惊讶地拓展他们的空间”。这种精神无疑会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从东京到箱根,顺道参观了富士山平和公园,舍利白塔。一路上,开始见到稀稀疏疏的红叶,好些杂树开始由黄转为红,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一想到晚间还安排有温泉浴,更让 人有些乐不可支。


           我泡温泉的机会不少,但穿和服体会日本式的亲近自然却还是初次,拍了几张“东洋人”的照片,还满有些趣味。


           在日本,看樱花和看枫叶是人们最感兴趣的活动,看樱花和看枫叶一样需要追着看,从气温暖和的地区一路追逐着花潮旅行,追逐着红枫欢歌,的确十分浪漫。每到这两个时节,电视和报刊不断播放和介绍花开、叶红的消息,各种以花以叶为主题的展示也纷纷亮相,人们喜气洋洋的沉浸在这与自然交融的盛大节日。


           看枫叶最理想的地方是富士山河口湖畔、以及周边的西湖、精进湖、山中湖和本栖湖。当我们从河口湖准备去峨野时,山下已是人潮涌动,海外的、本国的游客都兴致勃勃的乘火车上山寻访秋之绚烂。可惜早到了几天,四周的红叶依旧是红绿相间、或是黄绿参半,实难有“火一样的画面”。于是我们改变了上山的计划,直奔忍野八海,观看富士雪山海子,登五合目眺望富士区全景。


           登上路,天色朦胧,雾气使得四周一片茫茫,能不能看到富士山,没有人说得准,只有碰运气了。据说富士山一年有两个月没有积雪,到了冬天和初春因为雪厚、路滑又不能登山。这个季节虽不是雨季,天气却变化莫测,人人都在心中祈祷云开雾散。说也奇怪,车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度,竟是一派晴朗,富士山历历在目,令人欢呼雀跃。虽然只有山顶一点积雪,可山下的黄林、红叶却渐成大观。远处的云海、蓝天更把四周装扮得如诗如画。一时间,许多关于秋的咏叹浮上心际,忍不住想对天高歌,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也难描述这一派壮丽的秋,还是东山魁夷的感受明丽;“……冬天到来之前,树林燃烧起全部的生命力,将群山尽染,一片红彤彤……”我匆匆抓起相机,沿着山路不停的拍照,贪婪的想将这无边的秋色永久凝固。


           沿着山路,我走进了一座并不起眼的寺院,寺院不大,都收拾得十分精致,建筑更是自成篇章,小中见大,平淡中露出巍峨之气,如若说人间仙境,此处应算是一例。若能在这里静心习画或是从文,当也是上上之择,更何况有松泉相伴,云山为邻,这山还是举世闻名的富士山,何等惬意。此时,没有在桂川河谷,保津峡欣赏到枫叶的遗憾烟消云散,一种无比快乐的满足感让人身心回荡。更兴奋的是在路边摊上我买到了一本摄影画册——《京都红叶名所》,书中收入了欣赏红叶的近百处胜景,此书选景好、拍摄好、印刷尤佳,让人爱不释手,这真算是一大收获。


           京都,同样是这次访问的重头戏,京都亦称“两京”,日本的古都,如今的旅游名城。都市的建筑仿中国唐代的长安修建,有千年古都之称。城内有许多古迹、名胜、庙宇、工艺建筑和自然风景区。对京都,我有一种亲近感,与东京相比,这里更安静、古朴。这是一座让人有些怀旧,有些闲适,并让人留恋的城市。望着许多保持完好的老式民居,欣赏那些活


        动纸门、格式窗、花格凉亭、百叶窗、竹篱笆,看着户外许多精心护理的花木,以及穿着和服从身边时时走过的日本妇女,真有些恍如时光倒流之感,难怪旅游画册上称“京都是集日本典雅精神与特色建筑于一身的灵秀之地。”有人说,在京都似乎只能听到轻柔古筝的弦音,说京都使人心静如水,还说京都“代表着传统的日本,有一种贵族的气质。因其具有艺术文化的传统,所以与雅典、开罗、北京一并称为活的博物馆。”这种结论是否恰当,没有人细去推敲,但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受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的侵袭后能保持到如今的风貌也确实不易。难怪,这里也早被联合国列入了人类文化遗产。


           时间太紧,没有机会去参观京都的名寺和许多绝妙的去处,却去了清水寺坂道,这是一段沿坡而建的民居群落,街道两旁全是古香古色的日式传统商店,这里除了经营京都著名的高级丝织品、染色、艺术陶、漆器和制扇等商品外,食品、土特产的品种也异常丰富。我去时正逢周日,观光旅游的人群川流不息,外国游客与日本闲民参半,相比之下,本土游客更


        显得热情异常,他们除了选购各种食品外,大多来感受气氛,其中学生不少。穿戴考究的妇女更是结伴群游,一反平日的拘谨之态,露出许多女性本色。而我们这些“老外”,除了挤热闹、拍照外,竟忘了去采购一些富有特色的纪念品,留下好些遗憾。


           归来时,读健雄先生的《京都感怀忆长安》方知游京都只能分段,否则走马看花难以尽“心自闲”之境。他的一位法国朋友“在东京三年,游京都十二次,而游兴不绝,实深得游京都之旨:盖京都春樱秋枫,夏绿冬雪,四季各由其趣,而饮食本不时不食之旨,亦有四季风味,京风怀万,春笋秋菇,夏刺身冬火锅,各有其妙,一时莫能枚举。”这些文字叫人心馋、口馋。看来,要体会京都之味还得重游。


           京都之后的旅行,便少了诗意。尽管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神户地区又是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可我却提不起游兴,为了顾及朋友们的胃口,我伙同乘坐了一次“子弹头”列车,跑了一段新干线。夜里还造访了大阪象征——不登城。逛了类似王府井的繁华购物街——心斋桥,也擦身而过的远观了一下“红灯区”。可最终我还是弄不懂艺伎,舞子或是艺子是不是同一回事。有人说歌舞伎是日本最纯粹的艺术形式,可又有人说“洛丽塔情结”是否更合乎青年的心理反映。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一头雾水。


           记得在东京时便有人建议我去“红灯区”看看。我到过欧洲、亚洲许多国家,对这类场所略知一二,出于好奇,也实有闲逛,可要更深一层的体验,却实在没有这个胆量与雅兴。在陈嘉儒先生所著《岛国四题之东京夜景》一文中写到:“新宿车站以西是新兴的大型商业街和以歌舞伎町为中心的欢乐街。所谓舞伎町,并没有日本传统戏剧歌舞伎的剧场,而是一个花花世界、酒吧、饭店、弹子房、夜总会、咖啡馆、裸体午场、卖淫具的‘成人玩具商店’,狗的美容学校,是有由女招待给擦身按摩的‘土耳其浴室’……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想这大阪的宗右卫门町那后半条街也不过如此。对大阪印象颇深的,却是回国的必经之地——关西机场,这是人造陆地,是填海而兴建的国际机场,也是日本唯一一个24小时起飞的机场,自然也是世界上造价最昂贵的机场。这样浩大的工程,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到,做得到。大阪,也正是以其坚韧不拔的率直成为了日本的商业中心。


           几天的观光,几天的反思,让我对日本有了更深刻一些的认识,尽管跑马观花,尽管浮光掠影,然而我却亲身在日本土地上行走,大多时间和日本人接触,产生了许多联想,我甚至用小本子记下了好些点滴的印象或是感受,可越到后来我便越不满足于这种匆匆的擦肩而过,甚至对以服务周到而著称的日本观光局也忍不住提出了批评,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旅游


        市场,他们竟然没有能作出周全的支持,在日本寻找到用中文印制的旅游及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几乎成了天方夜谈,须知在西欧、在美国、在俄罗斯、在埃及甚至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小国也有大量的中文图书出售。相比之下,日本做得太差了,这与它高度发展的经济、与它非常发达的印刷相比,显得极不协调。如果仅仅是担心中国人的购买力,那更是大错特错,如今的神州,早已是今非昔比,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早已引得世界惊叹,其潜力更是难以估计。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管之见、说说而已。市场自有市场的发展规律,我相信精明的日本人自会见风使舵。


           也许下次赴日,便会见到我看得明白的中文书籍。不可否认,日本有着非凡的创造力,像“中国人发明了茶和饮茶,但是日本却演进为茶道;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民都喜爱花,却唯有在日本发展成了花道。”这些都无不引起我们做更多的思考。


           回忆当年,我们的前辈、革命家孙中山、李大钊、彭澎、为中日友好事业而献身的廖承志、文学大师鲁迅、郭沫若、大数学家陈述功、苏步青在渡日本求学和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的经历与贡献,更让人感受到“中日友好时代永存”的特殊意义。于是,我也在想,是否有可能在自己的熟知的领域为相互的交流作些努力。坦率地讲,这不是我的初衷,可通过对日


        本的短暂访问我却改变了自己往昔的印象,我决定再度去日本,春天去看上野的樱花,冬天往松岛看松树和雪。要是能够,我愿和日本山民一同在富士山下体会播种的滋味。


           刘白羽先生说:“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终其一生都是在永远不停地探索着:探索人生的无穷奥秘,探索自然的无穷奥秘。”这是多么幸福的追求,我没有这种大志,但我仍在寻觅,寻找心灵中最后一片静土,寻找人生旅途难得的彩虹。只有不断地寻觅,我才能感受到充实与快乐。


           此刻,我采摘到了东瀛绚丽的红叶,愿来年会在扶桑与樱花共沐春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