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欢

中国人生活的底色,从不曾离开“平安”二字:既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家平安,也有“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的国平安。而若是追溯“平安”二字的原意,放在当下人们生活的语境里,读来更是别有一番意味。

从最早见于晚周金文中,到随后历经演化发展为今日的楷书字体,“平”字上方水平直线“一”的指事符号始终未变。其字义则随着时光更替,从以舒缓绵长的号音示意部落安全无事,逐渐引申为平定、安稳。同样见于《说文解字》中,“安”字也由喻义家中有女,延展为今日的有家有室、安宁无虞。

于是从出现起,“平安”二字就成为了国人亘古不变的祝福,因包含了所有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与期待而弥足珍贵。无论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山河无恙是为平安,家宅安康是为平安,初心不改是为平安。

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紫禁城养心殿迎来了新的主人——乾隆皇帝。此后六十年里,除去外出“公干”,几乎每天五点下班后,乾隆都会前往三希堂,在玩味古董书画,揣摩古人笔意之余,怀想四海生民,兴之所至更是信笔题写诗句字帖,畅抒胸怀。

最常见于笔端者,莫过于逢年过节时由他手书的平安符、岁朝图,以及悬挂于养心殿、长春宫等地的御笔对联——从“富贵三春景,平安两字金”到“万象皆春入凤琯,八方向化转鸿钧”等,无不饱含吉祥祝福的美好意愿。

事实上,不只是乾隆,在历代当朝者心中,平安始终是最为深切的牵挂。这份牵挂,镌刻于宫城的楼台殿阁和丹墀砖瓦间,陈设在桌案的文房器物里,延承在传唱千年的诗词书画中,佩戴于形色各异的服装、首饰上,或汲取其中的祥瑞之意,或借喻“平”和“安”的谐音,寄予国泰民安的美好意象。

从营建之初紫禁城建筑的命名即可略品一二:位于中轴线内廷中心的乾清宫,“乾清”二字即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乾清坤夷”一句,意指天下清和,各地平安。

而放眼整个紫禁城,如是寓意平安的艺术珍藏更加不胜枚举。装饰于宁寿宫花园玉粹轩的一幅通景画贴落,细致描绘了皇子们采折梅花,插入瓶中的情景,正是巧妙嵌入“平(瓶)安五福”的吉祥寓意。

除此之外,经过精心设计、极具巧思的文玩器物也常常被寄予吉祥平安的丰富内涵,“四合如意”“福禄(葫芦)平安”“太平有象”等吉祥主题系列在明清时期就备受喜爱。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玳瑁嵌象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即此中臻品。除了顶面以象牙镶嵌的“太极阴阳鱼”图案寓意深厚,玳瑁雕成的扁体盒身同样造型奇巧,以四支如意云头相联,在顶板与底板之间一周用黄杨木雕成四个随形可自由推拉的小屉。在寓示和谐圆满的同时,更是加持了“四合如意”的吉庆寓意。

可见,文化永远是精神的原乡。无论是立于宏大的紫禁城,抑或置身于区区斗室三希堂内,只要心有平安,便如宋代邵雍《心安吟》一诗中所云:“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同样位于紫禁城的内廷,长春宫无疑是另一处重要的所在。自乾隆开始,这里便成为了皇后的居住之地。观其西配殿内康熙御笔亲题的对联——“麟游凤舞中天瑞,月朗风和大地春”,便不难窥见此中寓意之鼎重。

月朗风和自然是寓意风调雨顺,天下太平,麒麟和凤凰更是神话传说中盛世才会显现于人间的瑞兽。特别是位居“麟、凤、龟、龙”四灵之首的麒麟,早在《周南·麟之趾》中便被世人称作仁厚、仁义、仁德的典范,因此也被后世儒家文化寄寓圣贤明君、德行高尚的政治想象,认为其只有在开明盛世才会出现——“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而随着朝代更替和文化的演进,麒麟则由汉唐之前鹿身、龙尾、独角这种貌行合一的形态,渐而演化为明清时“龙形化”的威严形象。

故宫慈宁宫正门前,乾隆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所铸的一对鎏金铜麒麟即呈现出一派威风凛凛的气势,造型可谓融合了历代精华:除鹿角、马蹄,此麒麟皆为龙首龙身龙鳞龙尾,麟发上耸,昂目而视。作为太后颐养天年之所,乾隆守护其母健康平安的拳拳之心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在古人看来,麒麟并非凡物。一如《论衡·指瑞》 中所云:“若夫赤乌、白鱼小物,小安之兆也;凤皇、骐驎大物,太平之象也。”故此,民间以锦鲤祈福,祝祷“小平安”的习俗相形之下更为普世,无论贵族公卿或民间百姓皆可借此祈祝所遇皆幸,年年有余。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家喜添男丁时,鲁昭公便曾派人送去一尾精挑细选的锦鲤以示祝贺。而孔子则顺势为孩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以示回礼。之所以如此爱鲤崇鲤,皆因传说中每逢暮春时节,黄河中的鲤鱼会逆流而上,当游到今天洛阳龙门石窟附近时,便会借助浪涛奋力跳跃,一跃而过者可化身为翱翔九天的苍龙。

显然,人们所津津乐道者,更在于其中砥砺奋进,梦想成真的美好象征,由此衍生出的“鲤跃龙门”等成语也被用来比喻科举中一举得中的喜悦之情。而锦鲤也就此在国人心中拥有了幸运的涵义,频频现身于礼器文玩中,化身为“平步青云”的吉祥物。

当然,身为君王,乾隆亦有着慈父的一面,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和每一对普通的父母一样,他也想把人世间所有美好的祝福都送予自己的儿女,这份心意在其远嫁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女儿和敬公主身上体现得尤为真挚——在公主24岁生日之际,乾隆取其生辰吉数,“大手笔”送予她5240件护身符,所愿皆为保佑自己的女儿平安顺遂。

而就这一点来说,无论紫禁城内外,中国人的身上从古至今都少不了各种守护平安的护身符。从平安福守、平安扣到长命锁,不一而足。由长命缕衍化而来的长命锁便是这样的存在。早在西汉起,民间就有了佩戴长命缕的习俗,以五色丝线悬挂于门楣或饰于臂腕间,祈求辟邪消灾,祛病延年。

直至明代,随着如意以其肖似灵芝的雅致形态跻身文玩珍品之列,被赋予“祈福禳安”的涵义。人们便开始转而以金银美玉为材料,制作形态更似如意头的长命锁,或佩戴于儿童颈间,希冀“锁”住生命,保佑其平安健康地长大,或由朝中士大夫用以敬奉年事已高的长辈,祈求为其“锁”住福运,长命百岁。

同样传承千年的还有人们佩戴福守或香包的习俗。《礼记》中对香包的记述可谓巨细靡遗,称其采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外观色彩绚丽,内中辅以特殊的中药材,兼具驱邪、除菌、爽神的功效。显然,这样的香包已不仅仅用于衣着装饰、把玩欣赏,在人际往来间也成为了得力的担当。

到了清代乾嘉时期,皇帝在岁暮时赐赠家族宗亲、臣工使节绣有“岁岁平安”的“福包”更是成为定式。据史料记载,人们还会往这样的馈岁“福包”中装入精美的金银钱、金银锞等祥瑞珍物,以示平安有福,福气随身的好兆头。

此外,从古代玉璧演化而来的平安扣则自带“光环”。因其中通外圆,又被称为“怀古”或“罗汉眼”,几乎完美契合了儒家的“中庸和谐”之道。在被赋予幸福圆满、出入平安之意的同时,由于形似古铜钱且“颜值”更高,平安扣自此更是替代铜钱担当起了驱邪免灾的功用。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平安锁、平安福守抑或平安扣,形态或材质可以随着日月迁流、时光轮转而更叠变换,但是传承其中的平安文化始终情深意重。渴望平安顺遂,一直是人们心底最简单的诉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天的人们对紫禁城益发心向往之。步入这座恢宏依旧的宫城,不只是为瞻仰这座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以及宫殿建筑群,更为亲近一件件传统平安文化的艺术瑰宝,以传承千年的匠心工艺,守护一生平安。

2022年8月,中国建设银行携手故宫博物院及央视网cctv.com,从紫禁城平安文化中汲取吉祥元素,联合推出“故宫瑞兽”系列黄金首饰,将麒麟、锦鲤等瑞兽形象,与传承福运的平安锁、平安福守、平安扣等文化元素相结合,以精湛工艺再现古法黄金的温润古朴,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平安守护”的美好寓意。

当乾隆手书的“福”字和“平安”二字,与故宫博物院“慈宁门鎏金铜麒麟”以及故宫博物院院藏“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一同邂逅古法花丝效果,承载着紫禁城600多年平安福祉的“故宫瑞兽”系列黄金首饰,立时唤醒了人们对传统平安文化蓬勃生命力的感受。让人们在传承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中更容易找到认同感,将这些充满魅力的文化象征凝聚为心中的民族情结。

以故宫博物院“慈宁门鎏金铜麒麟”为原型演绎的麒麟平安锁,结合故宫吉祥文化符号元素宝葫芦和经典如意头,设计为一饰两戴的效果,让人在举手投足间,环住健康福运:其正面葫芦以半透明效果,内藏乾隆手书“平安”二字,祝愿“锁”住平安,随身护佑;背面麒麟更是栩栩如生,传达了“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的美好祝愿。

以故宫博物院院藏“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为灵感演绎的锦鲤平安福守,同样是传承千年的平安之“符”。古法花丝效果尽显祥瑞之美,经典元素寓意鸿运当头,道尽千年来四季平安的淳朴愿景:其正面一尾雀跃生动的锦鲤扶摇直上,以鱼跃之形,寓意“愉悦”之情,令人顿感好运来临时的喜不自胜;背面则为乾隆手书的“福”字,福报平安,足见祝福的满满份量。

而锦鲤平安扣项链同样与紫禁城有着很深的渊源,其形态取自故宫博物院院藏“金累丝花囊”及“玉‘益寿’谷纹璧”,锦鲤纹饰则来源于“道光款白地矾红彩暗划海水鱼纹盘”。在不经意间摇曳出环佩叮当,美人徐来的万般风情。

更加独特之处在于其金、玉内外嵌套的结构,不但可以双面佩戴,也可分开佩戴,令人不禁遥想“金玉一相逢,福安得两全”的人间美好——其外层锦鲤环绕的花丝平安扣中,内藏一枚手感丰润饱满的和田白玉平安扣,寓意平安重重连连,世间美好环环相扣。外层一面是如鱼得水的锦鲤仿若呼之欲出,倍显生动柔美,蕴含一生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另一面则是以丝丝入扣的古法花丝效果呈现四合如意纹,寓意四时皆平安,更添一份大方典雅的风姿。

与此同时,与吊坠配套的项链也令人一看便知出身不凡。镂空葫芦与四合如意尾缀的结合,让福禄平安与四季喜乐无处不在,极具低调雍容的美。

此外,外包装设计也极具故宫文化特色——盒面呈现杏花、荷花、桂花、梅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紫禁城600年时光仿佛汇聚其中,四季风光犹如近在眼前。

犹为风雅的是,项链包装分别采用晴山蓝、朱柿橙的配色,源自李白的“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以及李之世的“庭木醉霜华,朱柿与黄橘”。而手绳包装则选用胭脂红配色,源于王禹偁的“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从天地四时、自然万物中邂逅中国传统色,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

民以安为乐,国以安为兴。从《庄子》语出“平则福”起,“平安是福”就已融入国人血脉中,历千百年而不减。如同紫禁城这座600多年的殿宇,同样在岁月流转间成为了包括平安文化在内中国传统文化的汇聚之地与珍藏之所,更成为文明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纽带。因守护平安,处处是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