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美学到美育,超越四十年的理论回应 ——《美育书简》中译本出版四十周年座谈会侧记

      作者:王琼2024-11-02 08:30: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美育书简》
        【德】席勒/著 徐恒醇/译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24年10月出版


        从美学到美育,超越四十年的理论回应 

        ——《美育书简》中译本出版四十周年座谈会侧记

          从书本封面上的一句“从‘美学热’到‘美育热’,超越四十年的理论回应”,到封底引用席勒的寄语“请您允许我在这一束书简中把我对于美与艺术进行探讨的成果奉献给您”,由徐恒醇翻译、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美育书简》中译本四十周年纪念版,带我们再次领略了“第一部美育的宣传书”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为纪念中国文联出版社《美育书简》中译本出版四十周年,10月2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文联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文联出版社《美育书简》中译本出版四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分别致辞。徐恒醇、高建平、周宪、杜卫、张政文、王一川、王德胜、牛宏宝、张晶、张鹏共10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座谈会由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该译著诞生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席勒的理想与我们的现实”“美育的现代发生与中国路径”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四十年前,徐恒醇先生翻译的德国戏剧家、诗人席勒的《美育书简》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为第一部译为‘美育’之名的中译本,该作对开启中国美育研究的新纪元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林茂所说,四十年来,这一版本已经成为研究西方美学史特别是研究美育的重要经典译著,在今天,持续深入学习研究该译著,对进一步深刻认识席勒美育思想、追溯四十年来中国美育历程、总结新时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的宝贵经验、推动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尹兴介绍了中国文联出版社与该译著四十年的深厚渊源。他表示, 《美育书简》是美育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美学现代性的开山之作。中国文联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美育书简》是国内初版,并收录于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在当下“美育热”的背景下,中国文联出版社协助徐恒醇对该作稿件内容进行了新一轮的打磨,隆重推出四十周年纪念版。“中国文联出版社持续致力于以高质量的出版精品为美育工作摇旗擂鼓,陆续推出了中国艺术学文库、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艺术人类学文丛等系列图书,推出了多种美育教材及艺术通识类图书。今后,文联社将继续发挥专业出版优势,为美育的学科发展贡献出版的力量。”尹兴说。

          该著译者徐恒醇介绍了四十年前翻译这部作品的缘起。1981年,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中国社科院哲学美学室工作,发现在德国古典美学研究方面,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都有中译本,席勒的《美育书简》却没有中译本,只有英译本和日译本。由于这本书是古典哲学转向现代性的重要桥梁,又是美育的历史性宣言,他决心把它翻译出来。徐恒醇认为,席勒抵制“享受与劳动脱节,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脱节”的封建社会,追求人的自由和平等,他不仅是一个诗人、剧作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对于“美育”的分量,徐恒醇表示,“对于什么是审美,卢卡奇有一个很精辟的观点,‘审美是人的心理的文化建构’。这就是说,它反映了人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素养,那么美育的重要性和丰富性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席勒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高建平表示,席勒美学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三次演变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席勒被视为“传声筒”和“庸人倾向”的代表人物。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潮,中国学术界重新评价席勒,将他视为连接康德和黑格尔的重要人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席勒对现代性反思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他提出的“美”超越物质与精神的强制、追求感性与理性的和谐,为中国学界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视角。“尽管席勒并非未来社会的预言家,但他所提出的和谐理想在当前仍有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高建平说。

          该译本出版四十年来,中国当代美育建设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认为主要经历了三步:把美育写入国家教育方针,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的一部分;美育进一步被视为同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受到广泛重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号召,开启中华美学和美育传统复兴及其在大中小学各级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化落实。“依托现代美育话语体系而激活中国美育体系传统,这其中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文心涵濡’。当前中国美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席勒所开创的现代世界美育思想体系如何同中国自己的‘文心涵濡’传统相结合。”王一川说。

          “当前美育的重心逐步转向培养个体的创造性发展,美育不仅承载着陶冶性情的传统功能,更在新时代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多元化和现代化的需求。”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牛宏宝认为,美育在中国的发展路径逐渐演变为关注人性陶冶、精神境界提升和个体创造性发展,并与丰富的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相结合的系统性教育方式。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周宪也表示,在美育作为一门学科建设已经提上日程的今天,要持续加强中国的美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审美”是探讨席勒美育思想的重要维度,但在“审美”之外,还有哪些重要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正如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所说,应将美育的力量放大到人与社会的现实层面去思考,从美育之于人的意义及其社会功能价值的关联性中,去理解美育“改造与建设并重”的意义内核。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长杜卫也表示,席勒的美育理论不仅是西方美学的经典,而且与中国的教育现状高度契合,席勒首提“德、智、体、美”四个教育维度,关注人的幸福。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全球挑战,教育需要培养更完整、全面的人,席勒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不容忽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席勒美育的愿景和我们的现实在不少方面是一致的,尤其是建设伟大民族国家和培育完善现代公民方面。进一步学习研究《美育书简》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理解美育内涵,把握美育特点,拓展美育实践路径,推动美育学科建设,使新时代美育更好地发挥塑造美好心灵、赋能美好生活、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1(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