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倡导雅正书风 追求艺文兼备—​—从第八届兰亭奖看书法创作与研究

      作者:李亦奕2024-11-04 08:57: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二王以外: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 薛龙春著

          (2/3)古贤论画两则(草书) 刘宏卫

          (3/3)旧馆平生联(隶书) 何来胜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近日,中国书法艺术界最高奖项、三年一度的兰亭奖在浙江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颁奖仪式,入选作品展也同期开幕。作为书法界的风向标,兰亭奖自设立以来便引领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趋势。那么,本届兰亭奖在评审规则上做了怎样的优化和完善,获奖者在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与实践?

        “艺”上把关 “德”上定规

        据了解,本届兰亭奖共收到来自全国的2241位作者投稿,评审标准客观公正、流程有序严格。以书法创作方向的评审为例,共进行了18个环节的评审。其中初评和复评实行糊名评审,共有561人的作品进入终评。两轮终评过后,133人的作品进入主要评判作品内容正误、自撰水平优劣的审读阶段。在获奖、入选阶段,审议委员会还重点考量作者三年内创作实践成果,全面考察参评者的道德品行、艺术积累、综合成就和业界贡献,结合审读意见进行评判,并对进入评奖投票环节的作品进行复核,着意发掘德艺双馨、艺文兼备、技道并修的书家。最终,经审议委员会全面考察后,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共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7名、铜奖8名,入选52名。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昕介绍:“本次兰亭奖评审原则,有机结合‘艺’上把关和‘德’上定规,始终把‘德’的标准贯穿评奖体系;加强文字审读,推动书家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全面考察参评者道德品行、艺术积累、综合成就和业界贡献,推动书家既深研笔墨技艺之法,也要走好承续中华文化之道。”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认为,从本届兰亭奖可以看到当前书法创作保持稳步发展态势,“书家更加重视传统继承和自然书写,创作风格更趋多元,雅正书风成为主流,清新自然、质朴刚健的审美追求愈加凸显,书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更加突出,综合利用史料文献,深入挖掘传统书法人文艺术价值,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及学术规范意识明显增强,反映了当前书法艺术在守正创新中稳步发展的气象与多元包容、正大清新的时代特征。”

        根植传统 追求自然雅健之风

        本届兰亭奖书法创作方向金奖获得者、江苏书法院副院长宇文家林,其草书主要师法晋唐,兼取宋元明诸家,此次投稿的三件草书手卷追求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作品法度严谨而能疏放,风格妍美而能俊逸,气息优雅而能古淡,鲜明体现了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涵泳书法文化传统、融会新时代精气神的艺术理想与追求。

        在谈及创作的心得体会时,宇文家林表示,当今的书家普遍都有出新的愿望,期待自我能够有所突破,但并不容易。书法创作唯一的道路是从传统中来、到传统中去。在敬畏古人、学习古人中,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汲古出新、守正创新,是当下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宇文家林在创作上注重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形神兼备,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突出作品的审美格调与人文气息;二是自然书写,不刻意、不做作,力求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三是植根传统,不断加强笔墨锤炼,在坚守雅正书风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在其他书家的获奖作品中,刘宏卫的行书以《大观帖》《阁帖》为底,深入二王体系,力求晋人之书韵,兼取孙过庭、怀素、董其昌等书法意度,其书善于协调实虚、繁简、动静之关系,精熟流变而饶有意蕴,在广泛融合积累中含蕴个性风采;何来胜的隶书远取清人伊秉绶,近师同乡名宿沈定庵,又精研汉隶、北碑与清隶,字形纵长宽博,笔画沉着而生动,意与古会,在平实的结体中展示静穆的意蕴,与古为新,在遒劲的波磔中挥洒俊逸的性情;程志宏的楷书立足隋唐,专注楷则,多方汲取,融合大小欧阳之峭拔峻严、颜鲁公之堂皇典正、褚河南之爽健灵动,并参以北碑之沉厚雄秀,努力呈现正大气象与盎然之生机,突出展现守正创新的时代风貌;曹有福的篆刻则以秦印为基,兼取汉印字法、古玺布局,取径虽广而个性不失,追摹古韵而富有新意……

        作为本届兰亭奖的评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王学岭认为,当前书法创作发展趋势整体上在经典回归、传统寻求上好于以往,书写技法扎实成熟,展现出书家群体应有的专业素养。古人强调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要追求“才、学、志”的统一,优秀书法作品要具备“筋、骨、血、肉、神”,当今书法还需要更多的文气、雅气、正气。学习经典需要看透、吃透、写透。缺乏文化根基难以表达精气神,不深入了解时代和大众就无法守正创新。好的作品既要“敬、静、净”,也要有“文、书、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纸笔精佳、咸有规矩”,没有精熟的技法积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就不要盲目地“意造”,端正态度是进行书法创作的前提。

        艺文兼修 技道共进

        近年来,书法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本届兰亭奖理论研究著述可以看到,跨学科交叉研究日渐浓厚,不仅书法史学研究范围逐渐扩展,从文献考据、艺术史、金石学延伸到社会学、政治学的各个层面,并且在书法理论、书法美学、书法教育、书法批评等各个方向都有所推进。

        本届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金奖获得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薛龙春在明清书法研究领域成果颇丰,其撰写的《二王以外: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一书,对清代书法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考察梳理,史料宏富、视野宽阔、考论翔实,寻绎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了碑学展开过程中许多被忽略的现象与细节,深化了将碑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对于书法史学研究具有推进和启发意义。

        在薛龙春看来,今天的学者若能充分发掘与利用新材料,夯实基础考证工作,同时拓展研究方法,重视理论关怀,书法研究必定能够从大量基础的微观研究逐渐上升到宏观研究。从研究者的角度说,学者要有书法实践与审美能力。同时,研究者不仅要关注“过去”,对当代书法及其现象也要具有批评能力。书家要重视阅读,提高个人审美趣味与表达方式。

        结合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的评审,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姚国瑾指出,当前书法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创性研究偏少、系统性学理分析欠缺、文献材料拼凑堆砌现象较多等;就具体学术层面而言,存在选题雷同现象严重、理论研究观念陈旧、语言模式化和结构模块化以及古代文献的误读,这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理论研究者应不断扩展书法领域的知识系统、完善基础理论储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训练,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创新局面。

        “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意识,要注重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创作中‘艺’与‘文’两方面,当下的表现是天平向‘艺’倾斜,而需加重‘文’的分量。所以,提高书法队伍的文化素养,重视书法创作中的文化内涵仍是重点。”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李刚田说,在“艺文兼备”理念主导下的书法创作,是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开创书法新路。当代艺文兼备的创作既与书斋时代的文人书法有区别,又不是展厅中所谓的纯粹“视觉艺术”。既要关心“写什么”,又要思考“如何写”,艺与文并重、形式与内容并重、弘扬传统与彰显时代精神并重,是新时期书法“守正创新”的新课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226(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