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初烟台福山书画名家李程九

      作者:张伟2024-11-12 18:02:44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清末民初,位于黄海之滨的古城福山,走出数位蜚声省内外的画家,福山城里村人的李程九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李程九(1869-1936),名鹏飞,字程九,以字行,又字未觉生。1869年,李程九生于福山城里富庶人家,福山县历史悠久,在秦汉时称腄县,1131年设县,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福山地灵人杰,悠悠夹河,孕育了世代子民,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诞生75名进士、200多名举人,史上曾有“一榜三翰林”的科举佳话。李程九自幼喜爱绘画,悟性很高,青年时期,他追摹读荆浩、范宽、石涛,深得荆浩绘画艺术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呈现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领略范宽绘画中雄伟壮观的气势,“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尤其是萧条、幽深、枯硬呈现的古拙敦厚的风貌;更兼得石涛构图巧妙、细节丰富,笔触细腻而有力的艺术魂魄。李程九的山水画深得北派的雄浑壮观艺术滋养后,又师从上海国画大师吴石仙学画,吴石仙的山水汲取传统精髓,融合水彩技法,墨色晕染独特,空灵而深远,他在画中运用了丰富的笔墨技巧,使得画面层次分明、色彩斑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如果说吴石仙大块的墨色层层叠叠,晕染点厾,宛如天成,创造出南派山水墨气氤氲的艺术风格,那么李程九则借助吴石仙的艺术手法,将北派山水的沉郁苍茫赋予温润的品格,不仅汲取了元代高克恭的绘画精髓,并巧妙地融合了西洋画的黑白灰对比、协调的绘画本体语言,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厚底蕴,又带有一种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为北方山水加入迷蒙空灵的意象,而树木、凉亭等苍劲、短促的笔触,又很容易把人拉回北方山水的事实,因此,李程九的山水作品水墨运用得淋漓尽致,笔墨之间流露出一种生动的神韵,也得以在海派画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李程九的绘画不仅品格高,而且绘画题材多样,除山水画外,人物、翎毛、走兽皆能。他在福山的画室取名“听松斋”,留下了大量的绘画真存。福山二酉堂第二代经营者孙虞臣(1872-1932),名文卿,一生继承父业卖书为贾,他好学不倦,好古艺文金石,好收藏古籍,搜罗山左乡先哲遗书甚富,他博古通今,善交朋友,深受王懿荣、孙葆田、于霖逢等长辈的器重。孙虞臣志在山林,1905年,孙虞臣雅嘱同邑李程九精心创作2张《山居读书图》,请求文登于霖逢“祈为书满随意挥之”。于霖逢(1837—1918)字泽春,文登城关人,大水泊25世孙。他学问渊博,宵衣旰食,高风亮节,为光绪戊子解元,学冠山东,却淡泊名利,无意仕途,钟情教育,主讲于文山书院,曾主持主编《文登县志》,于霖逢得到孙虞臣邮寄来的李程九的山水画作,提笔写下《致孙虞臣书》:“孙虞臣贤契,福山旧族也,精鉴赏,好收藏古书碑拓及历代印文。性之所嗜珍若璆琳。所蓄古刻汇为数卷。今去古人远矣,残碑断碣,时出于山岩泡壑置之案头,偶一披阅,如对故人闻其声欬胸中尘气为之一涤,受益良多矣。自欧赵金石录搜采甚富,乾嘉间此风大畅。士大夫金石之书汗牛充栋。虞臣能扩而充之,使古耒碑刻汇为钜漏,诚盛事也。光绪乙巳初夏文登于霖逢题于文山草堂”,并将题跋好的的画作交还孙虞臣,李程九的《山居读书图上的题跋记载了这一段文坛佳话。孙虞臣没有私藏于霖逢题跋的《山居读书图》,他还委托福山同乡官至四川劝业道的于宗潼题诗:“深柳堂前桑四围,潺潺流水环柴扉,中有一人执卷坐,陶然自乐畅天机,苍颜白发年未迈,间共老农桑麻话,有时把酒更临风,拍案大呼常称快,我身久为簪缨束,家有藏书未遑读,尔来解组稍得闲,挟书律严谁敢触,况今山水清幽处,半已化作豺狼窟,披读此图涕沾襟,羡君奇福如壬林,回首三十余年事,沧海桑田劳我心,呜呼哉,读书之乐何处寻”,于宗潼触画生情,共同回忆山明水秀的家乡福山,曾经的他们共话桑麻,对酒当歌的往日,李程九的山水画寄托了福山的家乡情愫,成为牵起他们思乡知情的纽带。1915年7月身在天津的同乡王崇烈、1917年时年74岁的福山古现王懿荣的同祖王价人、1931年7月吴兴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刘承幹分别对李程九的《山居读书图》吟诗题鉴,依此铭刻与孙虞臣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李程九的画作《山居读书图》由此成为文人交往的载体,也成为福山文人交流的历史见证。

        推开现在的福山城里街143号福山书院沉重的大门,迈过高高的门槛,这座坐北朝南的院落,民国时在李程九的操持下,这座当时西门里路北“听松斋”画室里,究竟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面对松风竹月,烹泉煮茗,吟诗作对,以画会友。李程九对艺术的追求没有局限福山,更未曾停歇,他辗转上海、青岛、天津、福山等地,画艺日渐精湛。但他并不满足在国内发展,随着海派画家到达日本,汲取了日本水墨画家雪舟的影响,把冰雪风景画中雪的魅力、雪的苍茫浑厚、雪的洁白纯净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于作品之中,李程九笔下的雪山气势磅礴,山石劲秀,树木硬挺,用笔却苍古简淡,不拘于琐细形似,水墨淋漓,他很擅长的将画面点缀黑熊,“熊”谐音“雄”,也昭示英雄之意思。李程九笔下的黑熊,浓墨基调,细微处墨色浓淡分明,简括精到,很好的点睛主题、烘托画面,他创造的雪景意象,超乎了自然景物,同时又融进了自己写生观察后的新鲜印象,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二十年代,李程九不仅与蒲华、郑午昌、改绮等海派名画家在中华书局一起出版了画集,还参加中日绘画联展,画作刊印于画册之中,成为在那个年代画作即能收入画集的知名画家之一。

        画家李程九不仅善于绘画,更是对家乡怀有殷殷深情。当时的红卍字会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民间慈善团体,全称为世界红卍字会。山东是红卍字会的发祥地,世界红卍字会总会于1922年在济南成立,1923年迁往北京,更名为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红卍字会是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救济于灾患”。1926年3月,时任烟台总商会会长澹台玉田首任烟台红卍字会会长,他和房书铭来福山,联络福山商会及富绅筹建世界红卍字会福山分会。经过细致的工作,福山两年发展会员30余名。1927年秋天,世界红卍字会福山分会正式成立,乡贤名士于铭阁、王渐五、王浩生和王虞风为名誉会长,李程九担任会长,“鹿玉轩记”掌柜鹿玉轩任责任会长。据福山当地的史料记载,“程九先生夙行谦谨,一生很少张扬,为人宽厚”,也恰是这样的品格,让李程九甘愿将自己的画室“听松斋”捐出,而投资扩建数间房舍到马路边,作为红卍字会的会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造福于更多的人。福山红卍字会成立后,下设管理处和救济队,经费由会员捐献和募集于福山籍在各地的绅商,具体工作由会员和社会志愿者施行,福山红卍字会救济队成立救护、运输、收容和治疗等股,设立收容所和临时医院,对战乱中受伤、重病、无家可归的士兵和群众实施现场包扎、送医院救治、提供住宿和发放食物等,使无辜百姓和士兵减轻了伤病冻饿之苦。仅1929年褚玉璞和刘珍年福山之争战役,共治愈伤兵和百姓约400人,收容难民1500余人,输送难民5000多人,发放赈济粮食约5万公斤,开支近3万大洋。

        李程九广交文人,与诸多名人均有诗书唱和。1927年李程九作画,被誉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的袁世凯次子袁克文(1890—1931),合作给育青先生的扇面,李程九绘制了浅绛山水,画面右近景为着赭石的崚嶒峻岩,中景右侧为半壁巍峨高山,远处衬托花青远山,中景的河水寥寥几笔则有浩渺汤汤之感,左侧点缀一只黑熊,浓重的墨色增添了画面的层次,与画面中部遒劲有力的老树枝干首尾呼应,颇有“英雄不知老将至”的感慨;袁克文则在扇面背部写下自己原创的《浣溪沙·昨夜萧萧漏更长》:“昨夜萧萧组漏长,一回经雨一回凉,秋来转觉梦无乡。旧日寒衣重熨贴,当前影事几思量,为欢为怨总回肠”,袁克文的书法挥毫老辣有力其结体则显得内宫宽博,用笔毫不拘束,给人以开阔豁达之感,,极具张扬之势,但两人同时传达了对世事洞明后的无奈与忧伤。

        李程九先生的画总体来说,中年学荆浩、石涛,呈秀润博大气象,晚年,尤其日本回来后则呈苍浑、博大的意象。他曾将参与青岛少海书画社的活动,少海书画社成立于1928年,是由一群在胶济铁路工作的书画家为主、联合周边地方书画家成立的青岛第一个书画艺术社团,发起人包括刘锡三、由诺山、张少农、费磊安、李星若、齐静庐、陈纪云、吴玉书、史承荫、彭策安、刘济生、刘菊园、丁麟年、刘仲永、牟尊之、童孚恩、王文桢、王云谷、刘伯明、刘旭村、宋怡素,共计21人,由社员公推主任社员5人分理社务,主要活动是进行金石书画研究。在少海书画社1928年编辑出版的《少海书画社书画册》选登作品中,有的发起人有作品存录,有的发起人无作品,存录作品的,有烟台的丁佛言、李程九、陈纪云等15人,而且, 在少海书画社发起人名单中名字排在首位的刘锡三,是掖县贫苦之家出生,后靠在青岛打拼,一手托起老字号帽庄“盛锡福”的创始人,他与李程九等均异常喜欢书画金石,成为少海书画社中同为烟台籍贯的现象。收入画册的李程九创作山水画作描摹了高山流水的景象,葳蕤茂密的苍松下,五位老人悠闲地交谈,远处高山耸立,近处流水潺潺,波澜不惊,河流的下方浅滩水草丰美,四匹骏马耳鬓厮磨,踏水嬉戏,一副和谐悠闲、雄浑壮阔的图景。旁边的作者介绍中,清晰地印有“李鹏飞,字程九,福山人,工山水猛兽,法吴石仙有出蓝之誉,兼以西法渲漬,笔墨苍润,近自三岛归来,诣益精进”,以此彰显对李程九山水画,尤其从日本归国后艺术精进的认可。

        李程九为人宽厚,人品洎乎画品,尤其难得的是画格很高,画路很正,晚年的他奔波四方,他曾完成一幅虎的大画,幅面丈余,气势宏大,皮毛花色如其虎跃出,百倍精神,虎威雄风宛在。他还善作墨熊图,群熊聚集,或相斗追嬉,或饮水溪边,传真写照,情态各异,名于一时。李程九他对家乡福山尤其热爱有加,他曾作了以福山城东门为素材《清阳河景图》,曾获得山东省国画展中被评为二等奖,成为他对自己所热爱的故乡的礼赞。

        1936年,67岁的李程九客死他乡,几度春风,曾经的福山西门里路北“听松斋”画室,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谁人知晓,时空的变迁,凝聚成福山几度兴废老建筑记忆里经年不败的沉淀着烟台一代画家李程九的灵魂文脉与风骨,青砖黑瓦,翠竹婆娑,默默追忆自己主人李程九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每寸光阴,和他在绘画上和为人上的传奇艺术人生。

        (作者为国网烟台公司张伟)



        参考资料:

        史纪明《福山红卍字会纪事》2023年07月24日《烟台晚报》

        胡相洋《少海书画社:一个短暂的存在》2019年1月7日《青岛日报》

        《福山旧事——李程九与听松斋》 2020年06月02日《福山书法》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66(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