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教师正向观众介绍课程内容
新中国高等教育在70年历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有一件事基本没有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型,由此,各个高校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对传统教学的改造与提升、对未来人才更加全面多元的培养,这成为当下打造和建设各类型“金课”教学的核心。
“课程,教学传授之进程。艺术的课程,既要手眼的精微,又要心胸的广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倡导要打造金课,杜绝水课。艺课的铸炼,正要施施而行,久久为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铸金炼课——中国美术学院本科金课展”开幕现场说道。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现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鼓励学校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美术学院自去年起,在原先评选“哲匠奖”的基础上增设了“哲匠金课奖”,而在此之前为这些课程举办展览则成为评奖前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检验一年来美院本科教学成果的直观体现。
此次展览展出了入围的32门本科年度核心课程,分别为中国美术史、视觉文化研究导论、写生—中国画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临摹—中国画传统经典传习、书法临摹及其创作、色彩—油画写生语言、版画语言(技法)、传统壁画—材料与媒介研究、雕塑造型基础—泥塑写生、艺术与科技基础(一)、纤维造型与媒介表现、动态视觉与声音现场、叙事工程、社会调研与美育实践、艺术鉴藏与修复、兴造的开端—园宅与院宅、进入现场—景观建筑学初步、环境艺术初步、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多为设计与策划、室内纺织品纹样设计、综合构造、明式家具赏析、日用器皿、金属工艺IV、创新设计基础—人文基础、影视广告制作、影视美术设计、动画项目制作、交互设计、“概论”实践课—“五位一体”思政实践育人、“上山下乡”社会实践。
艺术课程既要有课图典范的演示,又要有因人而异的疏导,因此艺术学科的教学与理工科区别很大,也与一般的文科存在着不同,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许江在展览前言中所言,艺课之根基,借上手的训练,悟技艺之道。如是心手合一,技道合一,在规定的时间里,既要炼手,又当悟心;既存经典,又开新创,最是艺传的不易。其中殊难之处在于:艺术的开启纯属个性的开启,而个性深蔽于生命的存在之中。“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如何因人的发掘而显为美,最是艺课的难题。《庄子·达生》中梓庆为鐻有言:以天合天,所以凝神。其中,第一个“天”是人的自然之心,第二个“天”是万物的天地之性。许江认为,凡艺课授受树人者,既要开悟自然之道,又要开启天性之心。因而,非亲历者不足以言春江冷暖;非亲在之课图示范则难判高下。
“铸金炼课,本质是对大学形态的一种拷问,既包括大学的教学体系,也包括其教学空间。”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教授姜珺认为,金课,是通过“活学活用”的高阶学习,替代“死记硬背”的低阶学习。一方面用“课程制”将“低阶学习”纳入课前与线上,另一方面用“课题制”让“高阶学习”进入课堂与线下,而作为教学空间的课堂,既是知识沉淀的第一课堂,也是内容生发的第二课堂。其中面向环境、面向变量的课题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学相长”,包括师生对课题的共同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则将成为新常态。以“创新设计基础——人文基础”金课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创新设计学院 “造型、人文、数字”三大基础课程之一,结合人文学的内容研究方法与设计学的叙事介入策略,可以被定义为“人文学”驱动的设计田野和“设计学”加持的人文田野。其重点是以“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五大维度的人文基础,对“图、文、物、场、影、音”等设计学科横贯和打通,将“设计人文”本身,作为“跨界教学”的知识经纬。
有教师提出,金课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立德,既是立设计之德,也是立社会之德;树人,既是树“背负青天”的学习型人才,也是树“锥指大地”的实践型人才。在展览现场,来自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吴昉音,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了收获和感悟。在建筑系大二课程“兴造的开端——园宅与院宅”中,他们在老师精心打磨的课程下,以中国传统造园作为学习建筑的起点,通过剧本绘画、园林影像、空间设计3个阶段展开学习。“无论是作为大一新生时,在建筑学院拿砖一块块砌筑的场景,还是此后在其他专业思考中的动手劳作,都使我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意义。感谢金课展,让我们有了展现自己成果的舞台,更有了观摩学习的机会。”她说。
这32门优质课程展示了中国美院本科课程建设的成果和内涵,这些课程中既有中国美院从建校开始就有的凝聚了90年来国美几代师生的经验和智慧的“看家老课”,同时也有最新的实验课程,展示出新一代国美人跨界实验的创新思考。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表示,学院现在推动的新艺科,要围绕视觉艺术东方学研究的学术导向,系统性设计和建构相关课程体系,集中打造一批源于中国传统经典、富集东方特色的“金课”,以此回应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与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