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传久远 贵在心之相交—一次跨越两万公里的“问道”之行

      作者:陈冠楠2024-07-07 08:23: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问道》组雕立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中心的巴特列公园    陈 曦 摄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一次次合作签约、一个个项目落成、一组组最新数据都是最直接可观的成果,然而,对于国际文化交流来说,这样的成效该如何衡量?

        当然,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也有数据,比如,近10年来,中国美术馆已经举办90多场中外美术交流展览;牵头成立的“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和“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已拓展至23个国家的31家成员单位;已有35尊雕塑陈列和矗立在23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是交流的印记,数据是成果的累积,但越是从事这项工作,让人感触越深的却是数据背后那个无法具体衡量的“认同”二字。

        文化因不同而精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如何正视彼此之间的不同,如何促成交流互鉴的契机,如何在交流中找到不同文明间“认同”的锚点?事实上,每一次交流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正因如此,以对方特别是当地普通民众易于接受的文化语言构建交流互鉴的桥梁,进而搭建起民心相通之桥,才更加重要并且具有现实意义。

        2024年5月29日,北京已是初夏,远在两万里之外的南美洲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却是深秋时节。晴空万里的巴特列公园里,两位超越千年、跨越万里而来的“中国贤人”与乌拉圭人民相视而笑——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大型青铜雕塑作品《问道》在此正式揭幕。

        《问道》组雕是吴为山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之一,曾多次应邀出海,立于意大利、韩国、法国、比利时、新加坡、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多个国家,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民众的认同与喜爱。此次远渡“问道”,与以往相比有两大不同:一是距离北京近2万公里的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成为目前《问道》最远的海外之家;二是此次揭幕的《问道》雕塑高7.8米、重6.6吨,是其永立海外的最大一组。这组圣贤雕塑永久扎根在南美的土地上,讲述着中华文明的故事。

        既像是“使者”的陪同人员,又像是不远万里的“送亲”家人,直接参与此次活动的中国美术馆团队4人的感受复杂而真切。即使在国际旅行十分便捷的今天,从北京到蒙得维的亚市仍颇费周折。如果是国际旅行,需经历30余小时跨越三大洲的长途旅行,才能抵达地球的另一端,而《问道》这组巨型青铜组雕,更是历经3个月海上踏浪前行,才最终抵达了大西洋之滨蒙得维的亚市。正如吴为山所说:“中国人向往‘诗和远方’,《问道》远赴乌拉圭就蕴含了‘诗和远方’的美,这样的文化交流将被写进人类美好友谊的历史。”

        揭幕仪式在雕塑落成地——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巴特列公园举办。公园西面是城市主干道路莫基奥大道,东面有世纪球场等重要的城市地标,十分引人瞩目。孔子与老子,巍然相向,立于公园面对道路的一侧,来来往往的车辆与行人无不注目。蒙得维的亚市市长毛里西奥·祖尼诺说:“尽管我们与中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我们确实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追求智慧、深入探讨、研究问题。今天,中国最伟大的两位思想家‘落户’于巴特列公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耀,因为这代表着追寻,代表着文化交流,也代表着向智慧迈进”。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黄亚中代读了吴为山的致辞并表示,“孔子问道于老子”是中华文明佳话,展现了文化包容和互鉴的精神内核。这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相吻合,体现了中方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跨国文化交流背后过程之复杂和挑战不言而喻。回溯项目的缘起,2018年,时任乌拉圭副总统露西亚·托波兰斯基在访华期间一眼倾心雕塑《问道》,希望能把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请到”乌拉圭,“让未来一代听到他们的对话”。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通过写意雕塑的创造,道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当观众驻足观看时,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两位文化先贤晤面的历史瞬间。通过雕塑形式呈现的这场对话,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也传递着“今人”对“古人”的理解。作为来自中国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也由衷感动:正是乌拉圭朋友这份对交流互鉴的真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使得该项目历经数年,最终永立“南美明珠”乌拉圭。

        《问道》组雕从提议至落成,历时6年讨论、协调、筹备。在此过程中,全球疫情、乌拉圭政府换届等都曾对于雕塑落成的推进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中乌双方的共同期待,助力这组组雕最终来到乌拉圭并顺利落成,也成为中国朋友为蒙得维的亚这座古老城市建市300周年送上的珍贵礼物。来来往往的行人在这里驻足,仰望蕴含中华文化精髓的雕塑作品,品味、分享着在其底座上以中、西两种文字刻写的“问道”典故,仿佛能听到孔子与老子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吴为山看来,雕塑的落成是文化交流坚持三个“一”的又一次体现: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中国写意艺术所蕴含的精神就彰显了这张脸上最突出的特征;一颗心,是指平等、平静、平和地处事、交往之心,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直接体现;一个魂,是指艺术创作重点在“真善美”,在创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呼唤世界和平、珍爱世界和平。近年来,中国美术馆牵头成立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并通过选举成为这两个联盟的秘书长和秘书处单位,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美术界的交流合作。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也是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该馆和乌拉圭国家视觉艺术博物馆均与中国美术馆合作,先后举办了“乌拉圭的瓜拉尼”“高乔人”“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等展览。也正是在多次交往互鉴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的精神魅力更加深入地感染着乌拉圭人民。两国机构通过人与人直接的合作共事,理解与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印证和加深,共同落实更大项目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加强,最终实现了《问道》组雕跨越2万公里的永久落户。

        吴为山表示,《问道》表明只有将问道和传道相结合,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对话,才能沟通心灵、融通情感,增进了解、共求发展,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正如蒙得维的亚市政厅国际关系主任法比安娜·戈耶内切所说,《问道》这组雕塑是来自中国的拥抱,向我们传递中国人民的千年智慧,重申两国间真正的友谊。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人自古相信,心灵的契合可以跨越一切困难,可以超越一切外在差异,这是我们在与不同文明的相互交往中得到认同、建立共识、收获友谊的根本所在。

        作为项目的乌方联络人,蒙得维的亚市政府国际合作司协调员路易斯·佩雷拉在手机里安装并使用了中国人常用的通信软件“微信”,头像是他本人与吴为山所创作“孔子”雕像的合影。当我们离开乌拉圭踏上归途时,看到路易斯·佩雷拉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与中国美术馆工作团队的合影,题目是“真朋友不畏距离”。

        雕塑脚下,是蒙得维的亚市特为雕塑揭幕精心栽种下的一株银杏树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株银杏树苗终将长成,它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地守护着这两位哲人,见证并记录着他们永久落户南美土地的岁月,诉说着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的不解情缘。

        在每个旭日初升的早晨,穿梭在城市主干道上的蒙得维的亚市市民都会与站在不远处绿地上的两位“中国老人”会心神遇。他们什么也没有说,他们什么也不必说……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国际(港澳台)事务部副主任]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4(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