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现代中国美术,开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陈列”之旅

      作者:星辰2024-09-10 08:33:03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满目青山夕照明(纸本设色) 李可染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2)晚年黄宾虹(布面油彩) 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中国美术历史的长河中, 20世纪中国美术是一段璀璨的篇章,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央美术学院始终参与其中。不仅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参与创作的大量经典作品,在现代中国的美术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建校百年来,始自北平艺专的中央美术学院及所属美术馆也一直持续、有序地开展经典作品的收藏工作。时至今日,中央美术学院已拥有各类藏品2万余件,涉及古今、兼顾中西。藏品种类丰富,囊括了各个美术领域,藏有古今名家大师的众多作品,形成中国古代艺术收藏序列、近现代中国美术收藏序列、中央美院教师与学生作品收藏序列等多个收藏序列。

          从7月23日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现代中国美术”展览,通过选取馆藏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200余件,以时间发展为主线,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收藏视角,分为“1900-1949”“1950-1976”“1977-2000”三个板块来梳理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百年发展脉络。“现代中国美术”陈列作为馆藏陈列的第一部分,另有“古代中国艺术”陈列将于10月与观众见面。秉承“兼容并蓄,继古开今”的学术理念,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现代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及艺术品收藏方面鼎力践行,以期实现特有的美术史叙事。

          20世纪初,民族危亡、社会动荡,有志之士救国图存。新型美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渐兴起,成为启迪民智、寻求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美术向现代转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也逐渐兴起,在吸收世界艺术的优秀成果和科学方法同时,整理继承中国传统之艺术,倡导走向社会、关注现实、救国争光,寻求创造新的艺术。像李叔同的油画《半裸女像》、徐悲鸿的油画《男人体正侧面速写》、孙宗慰的油画《蒙藏女子歌舞》、李桦的黑白木刻《怒吼吧!中国》、胡一川的套色木刻《攻城》,齐白石的中国画《松鹰》都是这一转型时期的代表。

          伴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美术发展再次迎来新转折,美术创作的宗旨不仅开始转变为倡导“人民的新艺术”,服务工农兵大众,美术教育也走向正规化,在学习苏联、东欧等地经验的同时,逐步掌握现代美术教育与创作的方法规律,提升了艺术表现水平,并开始探索“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齐白石用楷书写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吴作人的油画《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詹建俊的油画《起家》、董希文的油画《农村互助组组长》,以及古元的版画《玉带桥》都展示出艺术家拥抱新社会的饱满热情,他们用画笔为翻天覆地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这些表现社会发展、生活建设的“新中国”美术作品形象,时至今日都被奉为时代的经典。

          用美术作品记录时代,当中国社会迎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热潮也促使美术创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从改革开放起至新世纪,艺术家面对开放的世界和宽松的环境,开始对历史、文化、人性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反思,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创作步入多元化,李可染的中国画《满目青山夕照明》、韦启美的油画《附中的走廊》、靳尚谊的油画《晚年黄宾虹》……这时期的艺术家关注美术创作的发展规律并进行探索,在创作语言、形式、题材等方面进行多样化表达,逐渐形成了各自风格,他们对艺术本体与规律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开展,创作面貌也走向多元和丰富。

          蕴含着时代基因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是见证时代演变的图像历史。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中指出,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此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的馆藏长期陈列,既是美术馆对经典馆藏的重要探索和对收藏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政策,展现出新时代美术馆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历史面貌、美育资源以及艺术教学、研究的核心价值。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雕塑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雕塑家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艺术家/
        艺术商城/
      Processed in 0.078(s)   9 queries